[1] |
谢玉洪.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油气勘探新进展及展望[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1): 26-35. |
[2] |
崔海峰, 田雷, 刘军, 张年春. 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油气成藏模式[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6): 34-42. |
[3] |
朱伟林, 张功成, 钟 锴.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十二五”油气勘探进展及“十三五”展望[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4): 1-12. |
[4] |
朱 昊,何登发,杜 鹏. 北非古生界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组合特征[J]. , 2014, 19(6): 74-81. |
[5] |
史忠生,王天琦,方乐华,李 娟,白 洁,何微微,马凤良,贾义容. 从类比中探索Muglad与Melut两大盆地勘探潜力与转型[J]. , 2014, 19(2): 67-76. |
[6] |
余朝华, 肖坤叶, 肖高杰, 张桂林, 袁志云, 胡瑛, 杜业波. 乍得Bongor反转裂谷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勘探启示[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5): 45-53. |
[7] |
方杰, 吴小洲, 王居峰. 黄骅坳陷下古生界深潜山油气聚集条件及成藏因素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4): 11-18. |
[8] |
邓勇, 吕焕通, 于宝利, 温铁民, 吴建学, 岳前进. 准噶尔盆地南缘复杂构造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攻关及效果[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Z1): 19-24,171. |
[9] |
杨庆道, 王伟锋, 吴思卫, 李继白, 刘传山, 潘博. 楚雄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4): 29-36,3,4. |
[10] |
卢景美, 黄兴文. 利比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油气发现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08, 13(5): 71-76,90. |
[11] |
鲁卫华, 牛嘉玉, 冯有良, 陈振岩, 谷团, 李秋芬, 鞠俊成. 辽河西部凹陷南段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07, 12(3): 17-21,1. |
[12] |
夏义平, 徐礼贵, 郑良合, 刘万辉, 吕友生.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J].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10(5): 21-27,80,6. |
[13] |
寿建峰, 朱国华, 张惠良, 陈子炓, 斯春松, 王鑫, 王少依. 中国北方含油气盆地中、新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与评价[J].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9(5): 31-39,2. |
[14] |
张以明, 刘震, 邹伟宏, 肖伟, 李先平, 党虎强. 二连盆地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9(3): 6-17. |
[15] |
. "苏丹Muglad盆地1/2/4区高效勘探的技术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J]. , 2004, 9(1):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