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玉江, 刘国强, 钟吉彬, 王娟, 张文静. 基于大数据的测井智能解释系统开发与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2): 113-126. |
[2] |
赵丽莎, 史永彬, 金 玮, 李 华, 塔斯肯. 基于梦想云的测井智能化解释应用研究[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5): 97-103. |
[3] |
张少华, 石玉江, 陈刚, 周金昱, 郭浩鹏, 王长胜, 孙继峰, 李卫兵, 钟吉彬, 高建英, 屈亚龙.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1低对比度油层识别方法与产水率分级评价[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1): 71-80. |
[4] |
李士祥, 楚美娟, 王腾飞, 张文选, 周新平.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地层水特征与油藏聚集关系[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5): 43-53. |
[5] |
钟吉彬, 石玉江, 王长胜, 张少华, 李卫兵. 基于双地层水电阻率的低对比度油层识别方法及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3): 96-103. |
[6] |
贺永红, 张锐, 马芳侠, 封从军, 王礼常. 三角洲河口区沉积微相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长4+5油层组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2): 35-43. |
[7] |
张颖, 张海涛.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1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6): 73-80. |
[8] |
成大伟, 袁选俊, 周川闽, 谭聪, 汪梦诗. 测井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7油层组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5): 117-126. |
[9] |
李 成, 淡卫东, 袁京素, 辛红刚, 张 三, 马艳丽.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油藏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2): 45-52. |
[10] |
付金华 喻 建 徐黎明 牛小兵 冯胜斌 王秀娟 尤 源 李 涛.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规模富集可开发主控因素[J]. 中国石油勘探, 2015, 20(5): 9-19. |
[11] |
葛云锦, 贺永红, 焦健, 宋健, 贾乐平. 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地区长9油层组浊积岩及致密油勘探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15, 20(4): 30-36. |
[12] |
付金华,罗安湘,张妮妮,邓秀芹,吕剑文,吴康军,王 克,刘洛夫.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J]. , 2014, 19(6): 82-88. |
[13] |
李娴静, 陈能贵, 韩守华, 徐洋, 沈金龙. 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新近系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及规模储层分布[J]. 中国石油勘探, 2012, 17(5): 27-31,82. |
[14] |
. 《中国石油勘探》总目次2011年第16卷[J]. , 2011, 16(Z1): 164-166. |
[15] |
谢红兵, 梁坤, 郭秋麟, 胡俊文, 薛涛. 肇州—朝阳沟扶余油层控制因素分析与有利区预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0, 15(6): 21-26,3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