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0-12-15
Published:
2010-12-15
摘要: 基于地震、钻井资料,从物源供给模式入手,分析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层的沉积层序、物源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研究区具典型断陷—坳陷双层地质结构,表现南北向双物源特点。断陷期物源供给主要来自南部的Darwin陆架,同时还接受北部Sahul台地的物源;拗陷期以南部Darwin陆架物源供给为主。断陷期,南部沉积物在侏罗系形成大规模楔状体,并与北部物源形成的三角洲在中央凹陷带交汇;拗陷期,白垩系发育大规模浅海沉积,且研究区内Sahul台地及其周边发育较大规模的台地石灰岩。地震资料和盆地区域资料显示,位于侏罗系—白垩系的多期次扇三角洲、三角洲、滨岸储层,是良好的油气勘探目标。
中图分类号:
周川,王英民,黄志超,陆金波,卓海腾,韩勇. 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北部物源分析与沉积特征研究[J]. .
Zhou Chuan,Wang Yingmin,Huang Zhichao,Lu Jinbo,Zhuo Haiteng and Han Yong. Provenance and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Northern Bonaparte Basin, Australia[J]. .
[1] | 易立. 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断源储盖组合样式及其对成藏的控制[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5): 10-14. |
[2] | 陈宗清. 论四川盆地下古生界5次地壳运动与油气勘探[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5): 15-23. |
[3] | 余朝华, 肖坤叶, 肖高杰, 张桂林, 袁志云, 胡瑛, 杜业波. 乍得Bongor反转裂谷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勘探启示[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5): 45-53. |
[4] | 贾小乐, 何登发, 童晓光.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5): 54-67. |
[5] | 张金华, 魏伟, 魏兴华, 王媛媛, 李小龙. 我国主要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探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5): 74-78. |
[6] | 付金华, 李士祥, 刘显阳, 杨时雨, 罗安湘, 惠潇.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大油田多层系复合成藏机理及勘探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5): 1-9. |
[7] | 刘铁树, 常迈, 贾怀存, 李学杰, 万玲, 潘继平. 南亚地区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4): 58-67. |
[8] | 洪国良, 杨福忠, 赵文光, 尉晓玮, 夏明军, 杨敏, 孔炜. 印度尼西亚萨拉瓦提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4): 68-73. |
[9] | 丁寒生, 闫丽萍. 阿曼盆地侯格夫群地层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4): 74-80. |
[10] | 赵文智, 胡素云, 李建忠, 王红军, 王兆云, 卞丛胜. 我国陆上油气勘探领域变化与启示——过去十余年的亲历与感悟[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4): 1-10. |
[11] | 方杰, 吴小洲, 王居峰. 黄骅坳陷下古生界深潜山油气聚集条件及成藏因素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4): 11-18. |
[12] | 梁兵. 高邮凹陷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与实践[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4): 36-49. |
[13] | 邢福松, 秦凤启, 王孟华, 王亚, 贾敬, 刘浩强, 耿立英, 王四成. 束鹿凹陷泥灰岩致密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与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3): 46-49. |
[14] | 陈亚新, 魏粉云, 高立峰. 松辽盆地英台断陷营二段火山碎屑岩储层预测技术[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3): 50-56. |
[15] | 汪新伟, 邬长武, 郭永强, 孟庆强, 张云霞, 陶冶. 巴西桑托斯盆地卢拉油田成藏特征及对盐下勘探的启迪[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3): 61-6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