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缅甸睡宝盆地始新世和渐新世均为辫状河三角洲入海的沉积环境,但是储层物性差异很大。利用钻井的大量岩石薄片、地球化学等测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该盆地A井区始新统和渐新统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成岩演化序次特别是碳酸盐胶结的时间早晚、晚期构造压实效应对孔隙度的影响、构造抬升与大气淡水溶解作用的匹配,这三点是造成始新统、渐新统储层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从成岩演化序次和构造压实效应上看,渐新统在岩石没有充分压实之前经历大量的碳酸盐胶结,甚至现今仍保留大量的未遭受溶蚀的碳酸盐胶结物,使得部分颗粒呈基底式胶结。虽然早期的胶结作用充填了部分孔隙,但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压实作用的进程,而且为后期次生孔隙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始新统碳酸盐胶结作用发生在岩石充分压实之后,分布在剩余的粒间孔隙中,胶结物含量低。始新统除了接受上覆沉积物的重力压实外,还受到晚期的区域构造挤压应力对始新统形成压实效应,使得原生孔隙度遭到强烈破坏。从构造抬升与大气淡水溶解作用上看,渐新世末期构造抬升而暴露地表接受大气淡水的淋滤,碳酸盐胶结物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并且现今A井区古近纪地层处于中成岩A1—A2期,有利于保护次生孔隙。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