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新顺, 马锋, 王红军, 王克铭, 李文浩, 秦雁群. 北美典型致密油区可采资源富集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4): 58-66. |
[2] |
常少英, 邓兴梁, 常中英, 曹鹏, 曹小初. 岩溶洞穴型储层发育期次识别技术及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3): 109-114. |
[3] |
高厚强, 徐颖, 邵文潮, 穆洁, 蒋波, 陈哲. 逆时偏移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体成像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1): 99-105. |
[4] |
孟卫工, 陈振岩, 张斌, 胡英杰, 张子明, 回宇婷. 辽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J]. 中国石油勘探, 2015, 20(3): 45-57. |
[5] |
廖飞燕,马庆林,孙新销,程 刚,曾文光,卢政环,时 阳,刘德生.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岩性油气藏勘探[J]. , 2015, 20(2): 43-50. |
[6] |
张宁宁,何登发,孙衍鹏,李浩武. 全球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 2014, 19(6): 54-65. |
[7] |
陈敬国,白旭明,叶秋焱,李海东,朱 敏,张学银.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火成岩区三维地震采集技术[J]. , 2014, 19(5): 65-72. |
[8] |
梅文科. 准噶尔盆地东缘地区二维地震解释方案研究[J]. , 2014, 19(2): 46-52. |
[9] |
贾小乐, 何登发, 童晓光.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5): 54-67. |
[10] |
. 《中国石油勘探》总目次2011年第16卷[J]. , 2011, 16(Z1): 164-166. |
[11] |
贾小乐, 何登发, 童晓光, 王兆明. 全球大油气田分布特征[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3): 1-7,6. |
[12] |
贾小乐, 何登发, 童晓光, 王兆明. 波斯湾盆地大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3): 8-22,6. |
[13] |
刘政, 何登发, 童晓光, 杜鹏, 李涤. 北海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3): 31-43,7. |
[14] |
赵建章, 张进铎, 谷跃民, 赖江德, 蔡东地. 海南火成岩发育区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J]. 中国石油勘探, 2010, 15(4): 57-64,10. |
[15] |
甘贵元, 雷振锋, 赵东升, 李元奎, 崔俊.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沸石分布特征及成因[J]. 中国石油勘探, 2009, 14(2): 46-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