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7-15
    勘探战略
    孙焕泉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与认识
    2017, 22(4):  1-14.  摘要 ( 1742 )   HTML   PDF (4869KB) ( 265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7.04.00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美在海相页岩油的勘探开发中已获得巨大成功,显示页岩油工业化勘探开发的价值。在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典型代表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中,利用烃源岩综合评价技术揭示了咸化湖泊泥页岩具有生烃早、生烃转化率高的成烃机制,利用泥页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明确了纹层状岩相具有孔隙度高、孔径大和连通性好的储集性能,利用游离油定量评价技术建立了济阳坳陷不同沉积环境泥页岩有利岩相中游离油差异富集模式。与北美页岩油对比研究认为,济阳坳陷有利岩相发育是页岩油富集的基础,适宜演化程度是页岩油富集的条件,充足游离组分是页岩油富集的关键,良好可压性能是实现有效开发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于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咸化湖泊沉积页岩油选区评价标准。
    勘探管理
    赵贤正, 金凤鸣, 陈院生, 刘占族, 唐传章, 袁胜辉
    富油凹陷二次勘探整体三维地震数据平台构建
    2017, 22(4):  15-25.  摘要 ( 1179 )   HTML   PDF (4326KB) ( 205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7.04.00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等富油凹陷剩余资源依然丰富,但勘探程度已经很高,规模储量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构建全凹陷整体连片高品质二次三维地震数据平台,是富油凹陷二次勘探整体构造研究、整体沉积体系研究和地震储层预测、精细目标落实进而实现二次勘探突破的必然要求。文章提出了富油凹陷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的“采集优化、城区突破、连片处理、目标融合”工作思路,并构建了冀中坳陷上万平方千米的整体地震数据平台,为冀中坳陷富油凹陷二次勘探持续突破、规模增储发挥了关键作用。富油凹陷整体连片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的思路和技术对类似地区的勘探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勘探案例
    白洪海, 王正和, 周继兵, 吴超
    准南芦草沟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非常规油气地质意义
    2017, 22(4):  26-35.  摘要 ( 1283 )   HTML   PDF (3140KB) ( 166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7.04.00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为了评价准噶尔盆地南缘页岩气资源潜力,结合地表地质调查及页岩气调查井钻探成果,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博格达东段与西段及芦草沟组内部上段与中段、下段和露头与钻井的详细对比研究,并指出了芦草沟组的非常规油气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芦草沟组有机质类型以岩石热解进行划分的结果比镜检结果更趋合理,且干酪根主要为Ⅰ型及Ⅱ1型,Ⅱ2型及Ⅲ型所占比重相对较小,Ⅲ型干酪根在博格达东段比西段发育。②芦草沟组有机质丰度高,77%的样品其TOC ≥ 2%,TOC主要介于3.0%~4.0%之间;平面上,博格达西段芦草沟组TOC高于博格达东段;纵向上,中段TOC高于上段,而上段高于下段。③芦草沟组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峰值为0.8%, Tmax主要介于440~450℃之间,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为主;芦草沟组在博格达东段抬升暴露略早于博格达西段,所经历的热演化程度略低于博格达西段。④准南芦草沟组具较好的致密油与页岩气勘探潜力,而且博格达西段芦草沟组页岩气勘探潜力可能好于博格达东段。
    刘冬冬, 张晨, 罗群, 张译丹, 高阳, 张云钊, 朱德宇, 王健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2017, 22(4):  36-47.  摘要 ( 1548 )   HTML   PDF (3457KB) ( 239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7.04.00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一套致密储层,致密储层低孔致密的特征决定了裂缝对于改善其孔渗结构十分关键。通过野外露头、岩心、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识别出芦草沟组致密储层主要发育构造缝、成岩缝和异常高压缝3种类型裂缝。构造缝包括剪切缝和扩张缝,成岩缝包括层理缝、粒内缝和粒间缝,异常高压缝主要为泄水缝。构造缝多数为高角度,与准噶尔盆地经历的几期构造运动有关。层理缝存在两种可能成因,包括构造作用和生烃作用;粒内缝和粒间缝的成因与溶蚀作用有关。泄水缝的成因是岩层在受到异常流体高压时,其中一个应力变为张应力,形成走向弯曲开度不一的裂缝脉群。通过对上甜点体13口井和下甜点体8口井的成像测井统计,发现构造缝发育较少,其密度多在0.5条/m以下;而层理缝密度高很多,多在2条/m以上;结合岩心观察统计发现,层理缝是芦草沟组致密储层最主要的裂缝类型,占总数的70%以上。影响芦草沟组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包括沉积微相、岩性、岩层非均质性、岩层厚度、有机碳含量和构造作用等。
    石油地质
    庞河清, 曾焱, 刘成川, 黎华继, 李琦, 彭军, 严焕榕, 陈俊
    川西坳陷须五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2017, 22(4):  48-60.  摘要 ( 1018 )   HTML   PDF (4360KB) ( 1785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7.04.0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常规气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气藏储集性能和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以须五段砂岩、泥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及微米—纳米CT扫描等技术手段,对川西坳陷须五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展开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须五段砂岩孔隙类型主要有溶蚀孔、晶间孔、微裂缝,溶蚀孔最为发育;泥质岩孔隙类型有矿物基质孔(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有机质孔、微裂缝,粒间孔、晶间孔最为发育。②须五段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以中孔、大孔为主,多呈广体细颈型和平板狭长缝型,其比表面积介于1.44~11.7m2/g之间,平均孔径介于5.75~15.6nm之间,砂岩比表面积比泥岩小,但孔径反而较大。③考虑到研究区非常规气藏储层的复杂性,单一技术手段表征孔隙结构都存在片面性,那么有机整合多种现代高精度技术手段进行非常规气藏储层微观孔隙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须五段非常规气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控制因素及产能与不同类型孔隙的关系,为后续“甜点”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韩春元, 师玉雷, 刘静, 高正虹, 赵文龙, 罗路尧
    冀中坳陷保定凹陷油气勘探前景与突破口选择
    2017, 22(4):  61-72.  摘要 ( 1455 )   HTML   PDF (4805KB) ( 2314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7.04.00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地震、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在成盆背景、结构特点和沉积特征研究基础上,采用烃源岩测井评价和盆地模拟资源评价技术,对冀中坳陷保定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烃源岩和资源潜力进行系统评价,综合分析其油气勘探前景与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保定凹陷为受太行山东断裂带控制形成的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与冀中坳陷西部的廊固、徐水、石家庄等凹陷具有相似的成盆背景与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保定凹陷北部与霸县凹陷淀北洼槽、徐水凹陷相互连通,为同一汇水湖盆,发育沙四段—孔一段、孔二段—孔三段两套咸化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其中有机碳含量大于2%的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分别为1470km2和910km2,洼槽区厚度为10~140m。保定凹陷预测石油资源量为(1.27~2.03)×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270.24~333.29)×108m3,这些油气资源主要聚集于潜山层系和孔店组。该凹陷具备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区内“洼中隆”型清苑潜山披覆背斜构造成藏条件良好,可形成“新生古储”型潜山油气藏和孔一段构造油气藏,是有利的勘探突破口之一。
    周正武, 刘新凯, 王延忠, 林中月, 马俯波, 于鹏, 姜振学
    保靖地区龙马溪组高成熟海相页岩吸附气量及其影响因素
    2017, 22(4):  73-83.  摘要 ( 1159 )   HTML   PDF (2799KB) ( 155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7.04.00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吸附气量是含气性评价和资源潜力预测的关键参数,保靖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热演化程度高,页岩吸附气量尚未查明,成为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采集研究区BY-1井龙马溪组页岩岩心样品12个,开展了页岩TOC、热成熟度( Ro)、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低压液氮吸附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等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海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范围是0.57%~2.16%;热演化程度高, Ro的范围为2.86%~3.76%;矿物组分中石英含量为33.7%~73.9%,斜长石含量为0.7%~16.9%,黏土矿物含量为15.8%~54.4%;页岩中纳米级孔隙发育,以粒间孔和有机质孔为主;低压液氮吸附实验结果展示页岩孔径分布范围宽,以2~50nm的中孔为主;高压等温吸附实验揭示保靖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吸附气量较高,为0.82~3.56m3/t,平均为1.93m3/t。保靖地区页岩吸附气量主要受到有机质丰度和中孔、微孔比表面积的控制,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处于高成熟阶段,有机质热演化产生大量的微孔和中孔,二者比表面积较大,为页岩气吸附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页岩的吸附气量大。
    刘云生, 罗劲, 李铭华, 郭丽彬, 袁娟梅, 张亮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潭口地区构造模式及勘探潜力
    2017, 22(4):  84-89.  摘要 ( 1320 )   HTML   PDF (2809KB) ( 1685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7.04.00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潭口地区属于极具盐湖盆地特色的一个大型盐隆构造,其结构构造十分复杂。近年来通过对潭口地区结构构造及演化开展再认识,认为潭口地区具有盐湖特色的S形嵌入构造。结合已有钻探资料与油气发现,首次明确提出潭口凸起同沉积断层带下降盘发育多期坡折扇体,同时指出该区存在4类重点勘探目标,即潭口凸起周缘构造油藏勘探目标,潭口凸起东、西部滩坝岩性油藏、水下分流河道构造—岩性油藏勘探目标,潭口凸起南部同沉积断层带下降盘坡折岩性油藏及嵌入型构造油藏勘探目标,高断阶带新沟嘴组、白垩系它源油藏勘探目标。
    苑坤, 方欣欣, 闻涛, 林拓, 石砥石, 包书景, 周志, 张聪
    桂中坳陷西北部桂页1井泥盆系页岩气聚集条件研究
    2017, 22(4):  90-97.  摘要 ( 1400 )   HTML   PDF (3070KB) ( 2383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7.04.00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桂中坳陷西北部普遍发育的泥盆系页岩,是滇黔桂地区页岩气勘探突破的重点。为查明该地区页岩气聚集条件及资源潜力,以桂中坳陷首口单井完整钻遇泥盆系各套主力页岩层的桂页1井岩心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均匀取样(采样间隔2m),对300余块岩心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等实验分析,认为桂中坳陷西北部泥盆系页岩具有厚度大(470~1300m)、有机碳含量高(0.23%~10.63%)、热演化程度高( Ro为1.88%~2.83%)等特点,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和聚集;另外,其脆性矿物含量高、有机质孔及微裂缝发育等特点显示出页岩层段良好的可改造性。然而,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断裂活动对该区的页岩储层有一定破坏作用,对页岩的含气性有较大影响。从勘探潜力来看,通过分析泥盆系3套主力页岩层(榴江组、罗富组、纳标组)的各项参数指标,认为榴江组下段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物性特征、成藏条件等方面均相对有利,是该区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段。
    林青, 郝建荣, 王建新
    下刚果盆地Haute Mer A区块X-1井原油油源研究
    2017, 22(4):  98-107.  摘要 ( 1469 )   HTML   PDF (2960KB) ( 137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7.04.01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下刚果盆地Haute Mer A区块X-1井3个原油样品及X-1井、M-1井上白垩统、古近系共14个岩屑样品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其结果表明X-1井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与南大西洋典型湖相烃源岩具有明显区别。X-1井原油(1982.1~1989.2m)Pr/Ph比值低(0.97),Pr/nC17和Ph/nC18分别为0.85和0.96,C26/C25三环萜烷小于1.0,C30四环聚异戊二烯烷烃/C27重排甾烷比值低(0.55),具有海相烃源岩特征。原油中奥利烷丰度高,指示其来自上白垩统或以上的烃源岩。油源对比表明X-1井原油与上白垩统—始新统Madingo组烃源岩具有成因上的联系。盆地模拟研究进一步证明中新统Paloukou组烃源岩局部成熟,供烃能力有限;而Madingo组烃源岩目前正处于生、排烃高峰期,沉积中心则处于高—过成熟阶段,X-1井紧临Madingo组生烃洼陷,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因此,推断Madingo组烃源岩为X-1井原油的主要贡献者。
    工程技术
    黄胜兵, 刘丽芳, 吴克强, 陈少平, 姜雪, 郝婧
    渤海海域沙垒田凸起西段花岗岩潜山优质储层形成控制因素及综合预测
    2017, 22(4):  108-115.  摘要 ( 1027 )   HTML   PDF (3102KB) ( 1569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7.04.01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弄清低勘探程度区花岗岩潜山优质储层的分布特征,以地质模式为指导,利用刻画花岗岩风化壳效果明显的灰度能量属性,精细描述了渤海海域沙垒田凸起西段花岗岩优质储层的范围和厚度,综合分析构造活动、风化淋滤及古地温变化等因素对花岗岩储层的控制模式和分布特征的影响,探索了一套地质成因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沙垒田凸起西段花岗岩潜山优质储层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岩潜山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高,为优质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断层两盘地层的错动引发诱导裂缝的发育,褶皱脊部的引张作用力促使高角度裂缝的发育,构造隆升引起的温压变化控制了近水平裂缝的发育;研究区西南缘为3类裂缝的叠加区,裂缝极为发育,且研究区西南缘长期接受风化淋滤作用,是花岗岩优质储层发育带。预测结果与实钻揭示的实际地质情况相符合,这说明地质成因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研究方法能有效预测研究区优质储层的分布,为低勘探程度区花岗岩潜山优质储层预测提供参考。
    胡兴豪, 宋建国, 帅鹏宇
    针对玄武岩屏蔽作用下的地质目标地震采集技术研究——以冰岛M区块为例
    2017, 22(4):  116-122.  摘要 ( 1059 )   HTML   PDF (2717KB) ( 1403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7.04.01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冰岛M区块内存在两套覆盖范围较广、厚度大的玄武岩,其强烈的屏蔽作用使得该区采集难度很大,以往采集得到的资料整体信噪比低,下伏地层基本无反射信号。为了获得该地区更好的地震资料,特别是获取玄武岩强屏蔽层下伏的中、深层地震信息,通过分析采集难点,经关键参数论证和技术研究,设计出满足地质目标的斜缆采集方式,保证了采集频宽,配合低频、大容量震源,提高了地震信号的穿透能力,得到了高品质地震资料,最终形成了一套针对玄武岩屏蔽作用下的地质目标地震采集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