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6年 第1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10-15
    吴晓智,王立宏,郭建刚,丁靖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难点与对策
    2006, 11(5):  1-7.  摘要 ( 223 )   HTML   PDF (1851KB) ( 10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历史回顾,确定了山前勘探各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难点:构造存在多解性、储层质量变化大与规模难以预测、高陡构造地震处理准确偏移成像难度大、钻井技术要求高。并针对主要难点提出了解决对策:正确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解释山前复杂改造、开展地表—井下—地震储层与孔隙建模有效预测砂体结构与质量、利用有效构造建模指导速度建模与叠前偏移成像、开展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与钻井压力检测及快速防斜打直配套钻井技术攻关等。
    修立军,李国欣,欧阳健,王薇薇
    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
    2006, 11(5):  7-12,6.  摘要 ( 222 )   HTML   PDF (1763KB) ( 5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吉林油田开展了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分析及其测井解释方法的技术攻关,经勘探实践发现,松辽盆地南部较普遍发育有低阻油气层。据29个油气田统计,具有低阻油层特征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1.7×108t,约占目前吉林油田总储量的20%左右。在总结大量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岩石物理成因研究与低幅度—低阻油藏的分布规律,认为在生油坳陷及其区域构造背景条件下,老油田主力油藏之上的披覆圈闭与之下层位的低幅度构造、油气运移路径上的低幅度圈闭及局部高矿化度地层水的地区发育有规模的低阻油藏。同时,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勘探潜力,并提出红岗阶地、扶新隆起及其华字井阶地仍是低阻油层有利勘探领域。
    刘震,赵贤正,赵阳,郝琦,刘俊榜,许晓明,梁全胜,肖伟
    陆相断陷盆地“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概念及其意义
    2006, 11(5):  13-20,34,6.  摘要 ( 150 )   HTML   PDF (2155KB) ( 4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油气藏形成分布控制因素角度出发,提出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这一概念来概括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特征和分布规律,以期对岩性油气藏勘探起到指导作用。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地质条件的影响,宏观控制因素(多元)主要有:盆地类型、构造带类型、沉积体系域类型、储集体类型、烃源岩质量以及盆地温—压系统等。在不同盆地,上述条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但通过对岩性油气藏形成的自身特点和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主控因素(多元)制约:油气运移通道、流体动力、储层临界物性和砂体封闭条件。对于具体某一个凹陷或构造带,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将更加具体化。
    李明瑞,窦伟坦,蔺宏斌,张清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盖层物性封闭能力与石千峰组有利区域预测
    2006, 11(5):  21-25,6,7.  摘要 ( 221 )   HTML   PDF (2177KB) ( 5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泥质岩排替压力、孔隙度、渗透率、比表面积、扩散系数等物性封闭参数综合研究表明:物性封闭能力是影响天然气向上扩散运移的关键因素,通过各项参数具体分析并结合成岩作用等因素,建立了该区泥质岩物性封闭能力评价标准,纵向上评价结果为下石盒子组盒8、盒7及上石盒子组盒4、盒1四个层位的物性封闭能力相对较强,并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排替压力参数平面成图,结合其他地质条件,预测出对石千峰组成藏有利的三类区域,一类有利区分布在榆林以东地区,二类有利区分布在横山以南地区,三类有利区分布在神木以北地区。
    吴亚东,沈华,张云绵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反转构造研究
    2006, 11(5):  26-29,7.  摘要 ( 103 )   HTML   PDF (1319KB) ( 3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一个早期伸展、晚期反转的早白垩世伸展凹陷。通过综合应用地震、钻井等资料,对贝尔凹陷的形成演化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贝尔凹陷早白垩世末期发育的反转构造丰富了伸展构造样式,提供了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圈闭;决定贝尔凹陷反转构造含油性的主要因素是油气生成时间、运移时间与反转时期的配置和反转强度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孙景耀,郭永华,郭铁恩,隋桂梅,运倩茹
    莱州湾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幕式油气成藏
    2006, 11(5):  30-34,7.  摘要 ( 179 )   HTML   PDF (1442KB) ( 6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断陷湖盆之一,由于受构造升降、古地貌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层序地层格架由低位、湖侵、高位和河流体系域组成。构造升降不仅是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具有幕式成藏特点的直接原因,而且晚期构造活动是影响该区早期形成的油藏最终能否保存下来的关键因素。古近纪晚期济阳坳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莱州湾凹陷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上升盘东营组顶部沉积盖层遭受剥蚀,使早期运聚形成的油藏中的部分原油被生物降解,新近纪充注的油气因上覆地层加厚而得以成藏。从而可以预测,该凹陷周缘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下降盘和中央隆起构造带是其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倪宁晖,鲍峥,薛曙,白天成
    盒子波技术在下扬子地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2006, 11(5):  35-40,7.  摘要 ( 99 )   HTML   PDF (3547KB) ( 3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江苏下扬子地区中古生界勘探中地震资料信噪比非常低的特点,为此开展中古生界地震勘探盒子波攻关试验。首先对该区干扰波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利用盒子波技术分别从切比索夫加权组合、时频谱分析等方面进行信噪比的定量分析和噪声识别,以得到优化的野外组合方法,来压制干扰并确定出合适的野外采集方案。通过新、老资料采集、处理对比分析,盒子波技术综合应用研究取得良好效果,是压制各种干扰的有效手段。
    闵小刚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2006, 11(5):  41-43,48,7.  摘要 ( 216 )   HTML   PDF (1266KB) ( 4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地震数据体可视化是一种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在三维数据体内部直接工作,通过调整地震数据体的透明度来直接评价三维空间中地下界面的地震反射。具体作法是:首先将三维地震保幅数据体、相干数据体、波阻抗数据体等输入三维可视化软件中,再通过砂体的目标层标定,沿目标层设定种子点并自动横向追踪,刻画出砂体的分布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行砂体顶面、底面雕刻,获得砂体的厚度变化,从而揭示碎屑岩河流相砂体以及碳酸盐岩溶洞储集体的空间展布规律。
    郎东升,耿长喜,王力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录井综合识别与评价技术
    2006, 11(5):  44-48,7,8.  摘要 ( 180 )   HTML   PDF (2626KB) ( 5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岩性复杂、气水层识别及评价难题,大庆油田加大了综合录井资料的开发应用力度,通过对储层物性好差程度的快速判断、储层评价参数的求取和气水层评价图版的建立,提出了深层气水层识别与评价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及时准确地评价了徐深1、卫深5、徐深6、徐深601等井的高产气层,为大庆深层气勘探取得新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适应了复杂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需求。
    吕延防,刘江涛
    齐家—古龙凹陷中心线以西油气储量预测
    2006, 11(5):  49-51,70,8.  摘要 ( 224 )   HTML   PDF (2225KB) ( 3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齐家—古龙凹陷是松辽盆地的主要油气源区。为了预测该凹陷中心线以西部分油气储量,利用油田规模序列法对研究区内油气田的数量、规模及其总储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本区的油气田规模在双对数坐标上呈非常好的线性关系,预测误差相当小,预测待发现储量为0.93×108t,尚有32个油气田待发现。根据本区构造、圈闭、储层的发育以及油气生成、运移等特征分析,油气田储量和数量主要发育在齐家—古龙凹陷的西部。
    杨勇,王贺林,岳云福,王建富,张锡栋,赵国旺,蔡爱兵
    运用MDT测井技术准确识别疑难油气层实例
    2006, 11(5):  52-57,8.  摘要 ( 232 )   HTML   PDF (2935KB) ( 7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DT测井技术是对地下流体的测压取样技术,是直接识别地下油气分布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独立于电法测井、放射性测井、波场测井、核磁—成像测井之后的一项测井新技术。通过实时测压,建立压力—深度关系剖面,开展压力—深度相关剖析,利用地下岩石孔隙流体密度的差异识别油气层;通过抽吸测试对地下流体实施抽吸取样分析,判断地下储层纵横向渗流特征,确定其性质,预测其产能;通过对地层流体采集常规样品和PVT取样,对其进行常规流体性质分析和高压物性分析。在系统总结4项地质应用成果的基础上,以现场钻井测井应用为实例开展多井油藏研究,判断油层分布和油藏压力系统。
    张湘宁,宫本涛,邓怀群,钱锋,王博,陈杰,鲁艳峰
    中国石油对外合作长北项目HSE管理实践
    2006, 11(5):  58-64,8.  摘要 ( 309 )   HTML   PDF (1630KB) ( 6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北气田是中国石油与壳牌公司合作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壳牌公司应用事故预防等理论树立“零事故”的理念,建立了HSE管理体系,包括8个要素:①领导与承诺;②政策和战略目标;③组织机构、责任、资源和标准;④危害及后果管理;⑤工作计划和程序;⑥执行与监督;⑦审计;⑧管理层评审。壳牌要求员工把HSE管理文件落实到程序上、把对HSE的认识和理解牢记在头脑中,使HSE真正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壳牌通过追求无人身伤害的目标、公布HSE表现、同管理其他关键业务那样管理HSE工作等方式,创造其引以为荣的HSE绩效,由此赢得客户、股东和社会整体的信任,努力成为社区中的一个好邻居,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长北项目HSE管理实践给我们深刻的启示:随着民众参与社会管理意识的增强,需要持续改进HSE管理;保障HSE培训和投资到位是实现HSE管理目标的基本条件;只有将HSE管理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突出人性化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才能最终实现本质安全。
    杨福忠,薛良清
    南亚太地区盆地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
    2006, 11(5):  65-70,8.  摘要 ( 206 )   HTML   PDF (2143KB) ( 18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亚太地区是指东南亚及澳洲地区,地质构造上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交会地带,中、新生代该地区板块构造活跃,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沉积盆地,按其发育的构造位置,可分为三大类沉积盆地:①主动陆缘型盆地,包括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和弧间盆地;②克拉通内部盆地,包括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③被动陆缘型盆地。根据对该地区各类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油气发现的分析,认为弧后盆地、陆内断陷盆地和被动陆缘盆地是最有利的含油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