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秋麟, 米敬奎, 王建, 李景坤, 李永新, 杨智. 改进的烃源岩生烃潜力模型及关键参数模板[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5): 661-669. |
[2] |
马成龙, 张新新, 崔洁, 董文波, 吴英, 李渔刚. 二连盆地白音昆地凹陷腾2块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4): 86-94. |
[3] |
白洪海, 王正和, 周继兵, 吴超. 准南芦草沟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非常规油气地质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4): 26-35. |
[4] |
王振升, 周育文, 刘艳芬, 张绍辉, 杨佩峰, 彭雪梅. 歧口凹陷西南缘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聚集规律浅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12, 17(2): 17-21,87. |
[5] |
陈发亮, 韩福民, 刘光蕊, 陈君, 游小淼. 赛汉塔拉凹陷中原区块烃源岩资源潜力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2): 12-17,48,85. |
[6] |
祝厚勤, 刘平兰, 庞雄奇, 姜振学. 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及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08, 13(3): 5-9,8. |
[7] |
张水昌, 汪泽成. 中国海相油气成藏特征与富集主控因素[J].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11(1): 5-10,6. |
[8] |
冯志强, 任延广, 张晓东, 张吉光, 董万百, 李春柏, 李凤君. 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下步勘探方向[J].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9(4): 19-22,1. |
[9] |
陈文涛,张晓东,陈发景. 松辽盆地晚侏罗世火山岩分布与油气[J]. , 2001, 6(2): 23-26. |
[10] |
于学敏, 冯明, 滑双君. 从古生界的生烃条件看大港探区深部的勘探前景[J]. 中国石油勘探, 1998, 3(4): 13-16,5,6. |
[11] |
钱家麟, 李术元, 王剑秋. 应用化学动力学计算生油岩生烃量[J]. 中国石油勘探, 1998, 3(2): 31-35,6. |
[12] |
雷振宇, 张朝军. 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J]. 中国石油勘探, 1998, 3(1): 11-15,5. |
[13] |
杨福忠, 刘三军. 六盘山盆地构造特征及勘探方向[J]. 中国石油勘探, 1997, 2(4): 27-30,54,6. |
[14] |
刘洛夫, 妥进才, 陈践发. 烃源岩的研究现状[J]. 中国石油勘探, 1997, 2(3): 62-64,9. |
[15] |
谢泰俊, 潘祖荫.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坡区含油气远景[J]. 中国石油勘探, 1997, 2(2): 24-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