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秋麟, 米敬奎, 王建, 李景坤, 李永新, 杨智. 改进的烃源岩生烃潜力模型及关键参数模板[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5): 661-669. |
[2] |
张永庶, 周飞, 王波, 曾旭, 张静, 张小波. 柴西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4): 498-508. |
[3] |
赵弟江, 郭永华, 乔柱, 陈心路, 孔栓栓. 高精度油气运移模拟技术在渤中19-6 油气田及围区的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4): 520-531. |
[4] |
卢树藩, 陈厚国. 黔南地区麻页1井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3): 81-87. |
[5] |
兰蕾, 孙玉梅, 王柯. 南加蓬次盆深水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探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2): 67-73. |
[6] |
王伟明, 李勇, 汪正江, 聂舟, 陈斌, 颜照坤, 闫亮, 邵崇建, 陆胜杰. 致密砂岩储层岩石脆性评价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6): 50-57. |
[7] |
郝 纯 孙志鹏 薛健华 张思梦 宋爱学 梅 海 李 涛 曾小宇. 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及其在南海深水勘探中的应用前景[J]. 中国石油勘探, 2015, 20(5): 54-62. |
[8] |
任康绪, 黄光辉, 肖中尧, 张敏, 张宝收, 魏红兴, 马志远. 大宛齐原油金刚烷类化合物及其在油气运移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2, 17(2): 27-31,88. |
[9] |
苗洪波, 孙岩, 宋雷, 褚春梅, 刘春格. 松辽盆地南部套保地区稠油成因[J]. 中国石油勘探, 2009, 14(4): 26-28,8,9. |
[10] |
祝厚勤, 刘平兰, 庞雄奇, 姜振学. 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及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08, 13(3): 5-9,8. |
[11] |
刘海涛, 孙德强, 胡宇芳, 高晓辉. 浅析油气地球化学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作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07, 12(4): 28-31,36,7. |
[12] |
朱俊章, 施和生, 谢泰俊, 舒誉, 张晓宇. 惠州26-2油田油藏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07, 12(2): 34-40,84. |
[13] |
朱轶, 蔡正旗, 李延钧, 姜中卫, 华徐发. 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判断断层封闭性——以四川黄泥堂构造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07, 12(1): 67-71,75,94. |
[14] |
索孝东, 于登跃.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在大宛齐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9(2): 49-53,3. |
[15] |
李贤庆, 肖贤明, 唐永春, 米敬奎, 熊波, 包建平. 应用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评价天然气的成因[J]. 中国石油勘探, 2003, 8(4): 50-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