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谷志猛, 王德英, 王明臣, 杨海风, 张藜. 海上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关键思路与技术方法——以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中段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5, 20(4): 54-62. |
[2] |
王学军,蔡加铭,魏小东. 油气勘探领域地球物理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 2014, 19(4): 30-42. |
[3] |
金凤鸣,吕健飞,孙朝辉,王佳峰,刘喜恒,姚 欢,张凯旋,郗秋玲. 低品质老地震资料的重新处理方法与应用[J]. , 2014, 19(1): 42-49. |
[4] |
明 君,夏庆龙,周东红,王建立. 锦州南油田潜山裂缝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J]. , 2014, 19(1): 60-64. |
[5] |
白旭明, 崔宏良, 王瑞贞, 叶秋焱, 张学银. 一种近地表异常区的静校正方法及应用效果[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1): 35-38. |
[6] |
赵万金, 李海亮, 杨午阳. 国内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现状及进展[J]. 中国石油勘探, 2012, 17(4): 36-40,6. |
[7] |
王学忠, 刘传虎. 准噶尔盆地西缘胜利探区岩性油藏勘探技术[J]. 中国石油勘探, 2010, 15(5): 41-47,85. |
[8] |
.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J]. , 2010, 15(4): 2-2. |
[9] |
王海, 臧锋, 谢占安, 何新年. 南堡滩海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10, 15(1): 39-43,1. |
[10] |
马建波, 李绍康, 银燕惠, 凌彩香, 李传强. 东濮凹陷高密度各向异性自动速度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09, 14(6): 69-71,1. |
[11] |
王棣, 崔兴福, 郑晓东, 马秀红, 尉晓玮.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叠前保幅成像技术研究[J]. 中国石油勘探, 2008, 13(6): 39-44,49,81. |
[12] |
文百红, 杨辉, 张研. 中国典型火山岩油气藏地球物理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J].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11(4): 67-73,5. |
[13] |
张颖, 刘雯林. 中国陆上石油地球物理核心技术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10(3): 38-45,70. |
[14] |
刘振宽, 陈树民, 王建民, 刘杰烈, 刘俊峰, 宋永忠, 宋宗平, 宋瑞. 大庆探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J].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9(4): 31-37,2. |
[15] |
周海民, 董月霞, 刘蕴华, 范文科, 谢占安. 冀东南堡凹陷精细勘探实践与效果[J]. 中国石油勘探, 2003, 8(1): 11-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