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文波. 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粗面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5): 82-87. |
[2] |
李志学, 陈健, 张侃. 低渗透天然气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关键评价指标探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5): 11-18. |
[3] |
王青, 王建君, 汪平, 朱志强, 方小美. 海外油气勘探新项目拓展问题探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2, 17(4): 47-52,7. |
[4] |
张熠,窦松江,贾玉梅,黎运秀,张瀛. 测井重构约束反演在大港油田CH二区储层建模中的应用[J]. , 2010, 15(6): 64-67,86. |
[5] |
张厚和, 陈蓉. 海上油气成藏区带勘探经济评价新方法[J]. 中国石油勘探, 2010, 15(3): 55-58,8. |
[6] |
陈显学.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欢喜岭油田低阻油气藏成因及其识别方法[J]. 中国石油勘探, 2009, 14(2): 59-65,8. |
[7] |
米立军, 张厚和, 陈蓉, 吴景富. 中海油勘探投资组合系统开发与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08, 13(5): 54-60,87. |
[8] |
谷团, 张晓玲, 陈淑凤, 马全华. 成熟探区“非主力层系”再认识——辽河盆地黄金带油田挖潜的启示[J]. 中国石油勘探, 2007, 12(4): 14-18,27,6. |
[9] |
杨文军, 季东民, 梁绍波, 邹启伟. 辽河盆地二次地震采集技术与效果[J].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10(4): 45-50,85. |
[10] |
赵政璋, 杜金虎, 牛嘉玉, 冯有良, 方杰. 渤海湾盆地“中石油”探区勘探形势与前景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10(3): 1-7,69. |
[11] |
刘斌, 任芳祥, 易维容. 探明未动用储量经济评价方法探讨[J]. 中国石油勘探, 2003, 8(4): 67-70,8. |
[12] |
姜雪竹, 刘成双, 李楠, 王懋颉, 陈哲. 吉林油田预探区带评价[J]. 中国石油勘探, 2003, 8(3): 30-34,6. |
[13] |
孙晓明, 张延章, 李淑恩, 谭守强, 李静.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大港滩海区的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02, 7(4): 74-76,7,8. |
[14] |
刘斌. 油气勘探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石油勘探, 2002, 7(3): 73-76,9,10. |
[15] |
张霞. 关于油气勘探与国际接轨的几点思考[J]. , 2001, 6(3): 8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