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3年 第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4-15
    张抗
    从近20年来东部剩余可采储量变化看老油区的潜力
    2003, 8(2):  1-12,5.  摘要 ( 95 )   HTML   PDF (2514KB) ( 3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东部剩余可采储量已经历了1977-1985年、1985-1998年两个变化周期。根据对它们的下降和上升阶段的变化及其原因的分析,以及不同时期的勘探效益的比较,从而指出了对东部老油区应持两点论,既看到它已到稳产阶段后期剩余可采储量和产量开始缓慢下降的一面,又要肯定它还有相当大的潜力。老油区的持续增储是一个普遍现象,占储量增加的相当大的份额。老油区中增储的主力是大盆地和其中的富烃坳陷,关键因素是不断开拓、更新勘探思路并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技术体系,而且要保证有足够的工作量投入。
    杨池银
    大港探区勘探领域及对策分析
    2003, 8(2):  13-17,5.  摘要 ( 61 )   HTML   PDF (1234KB) ( 4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历了近40年勘探的黄骅坳陷大港探区,其陆地部分已进入勘探的中晚期阶段,勘探难度日渐加大,但从近期勘探成果和剩余资源看,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设想在8-10年内大港探区勘探工作的总体发展目标是:"确保储量增长、促进资源转化、谋求二次创业"。关键是要针对不同领域实施不同的勘探对策,即:陆上已知油气富集区带--勘探开发一体化下的精细勘探;滩海勘探--拓展与类比;下第三系深层--用技术换储量;隐蔽油气藏--以效益储量为纲;前第三系潜山--全力突破非均质。
    徐旺,王文彦,张清
    我国近年来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刍议
    2003, 8(2):  18-24,33,5.  摘要 ( 182 )   HTML   PDF (1854KB) ( 4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国后,我国在石油地质理论上取得了两大成就,一是陆相生油;二是复式油气聚集带。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中国石油地质理论又获得了新的进展,并在勘探实践中见到很好效益。本文提出:近海湖盆、新构造运动与晚期成藏、煤成油煤成气、叠合盆地成藏和含油气盆地分析等理论,是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认识、新理论。希望有关专家加以评述,以期推动这些理论的深化研究和指导勘探工作的进展。
    邓运华
    渤海上第三系油藏成因机制及勘探效益探讨
    2003, 8(2):  25-28,5,6.  摘要 ( 114 )   HTML   PDF (1175KB) ( 4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油区是渤海湾陆相裂谷盆地的一部分。断裂发育、凸凹相间是其主要的构造特征,多"旋回"是其主要的沉积特征,"复式油气藏"发育是其主要的石油地质特征。近年来在渤海上第三系发现了多个大油田,储量约20×108t,据圈闭幅度、断层特性、油藏特征、勘探-开发效益不同,可将凸起上的油藏分为高-中幅度背斜油藏、低幅度背斜油藏,凹陷内油藏分为大断层伴生的背斜油藏、小断层伴生的背斜油藏。文章较深入地分析了这些油藏的成因机制、油层特征及勘探-开发效益,以期对今后的勘探、评价、开发有一点启示。
    史松群,赵玉华,潘仁芳
    苏里格气田盒8砂岩储层的气储特征
    2003, 8(2):  29-33,6.  摘要 ( 201 )   HTML   PDF (1493KB) ( 3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里格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新近发现的最大整装气田,其产层主要是二叠系的盒8砂岩。该砂岩河道成因,具有厚度大、岩性均一的特征,其成分主要由石英构成。储层物性非常好,表现为中一高孔渗条件,含气性也好。砂岩含气后,泊松比明显下降,表现出地震纵波速度和地层密度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采用AVO方法进行砂岩含气性的检测。
    李正文,王元杰,殷宏平,王连军,钱铮,李晓红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油气勘探再获新发现
    2003, 8(2):  34-39,44,6.  摘要 ( 107 )   HTML   PDF (2290KB) ( 3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1年,二连盆地的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巴音都兰凹陷的巴Ⅱ号、巴Ⅰ号构造整装探明、控制了两个千万吨级的油藏。借鉴2001年成功的经验,2002年科研人员通过精细基础地质研究,深化成藏条件分析,在巴7西断鼻的油气勘探再获新发现,控制了千万吨级的巴38油藏。本文详述了这一发现的研究思路、内容及油藏发现、评价的过程。
    刘传虎
    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储层地震描述技术
    2003, 8(2):  40-44,6.  摘要 ( 110 )   HTML   PDF (1662KB) ( 3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田勘探开发的程序采用"滚动"方式进行,而对储层特征的研究则逐步精细化,滚动勘探开发的效果取决于对油气藏的认识程度,而在预探发现工业油流后,构成油气藏多元素之一的储层特征研究则是保证油气藏持续稳产的基础。不同的"滚动"阶段应根据储层的复杂性和认识程度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油田滚动勘探开发过程中储层研究的特点,从正演模型出发,对地震参数与储层特征的对应关系及地震描述技术的有效性进行剖析,总结了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储层特征地震描述技术系列,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何云生,孟庆华,乔文龙
    油气散失的定量研究方法及其在准噶尔盆地的地质应用
    2003, 8(2):  45-50,64,7.  摘要 ( 159 )   HTML   PDF (1515KB) ( 3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提出了两大类油气散失的方式和途径,即油气运移过程中的散失和油气成藏后的散失,并分别对各种油气散失的方式进行逐一讨论。在详细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油气散失的6种主要途径和机理(即断裂散失、吸附散失、水溶解散失、天然气扩散散失、次生蚀变作用引起的散失及构造运动引起的散失)进行了描述,建立了5种相关的油气散失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介绍了准噶尔盆地油气散失的定量计算方法,其中对天然气扩散作用造成的散失量计算模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对准噶尔盆地油气散失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侯雨庭,郭清娅,李高仁
    西峰油田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2003, 8(2):  51-54,7.  摘要 ( 180 )   HTML   PDF (974KB) ( 5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效厚度研究是储层测井解释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有效厚度下限的确定对储量计算和划分有效储层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厚度下限除了电性参数外,还体现在储层的物性下限,即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下限。通常认为物性低于下限的储层不具有储油和产油能力。西峰油田是长庆油田近几年在低渗透油气勘探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由于西峰油田特殊的沉积背景造就了其特殊的孔渗关系,在测井解释及储量提交中,西峰油田的储层下限成为关注的焦点,因为其物性下限已经突破了常规油气田的储层下限。本文结合西峰油田储层的微观特征及流体特征,利用不同方法确定了该油田的孔隙度下限为7%,渗透率下限为0.1×10-3μm2
    《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第二版)》简介
    2003, 8(2):  54-54.  摘要 ( 347 )   HTML   PDF (1532KB) ( 3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李国玉、吕鸣岗等著,定价:180元,由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以67幅8开彩图展现了全国和各油区石油地质和油气田分布,对各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地质、勘探现状与今后展望等作了详细描述,提供了全国和含油气区历年储量与
    宋明春,付广,郭忠文,唐利民
    断层垂向封闭性研究及应用实例
    2003, 8(2):  55-59,7.  摘要 ( 185 )   HTML   PDF (1176KB) ( 7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研究断裂填充性及泥岩塑性变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断裂带填充物岩性预测和泥岩塑性变形极限的确定方法。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种断层垂向封闭性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北部汪家屯气田W1、W5断层的垂向封闭性研究中,其结果与实际地质条件十分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米石云,石广仁,郭秋麟
    论建立动态勘探目标评价体系的迫切必要性
    2003, 8(2):  60-64,7.  摘要 ( 123 )   HTML   PDF (1219KB) ( 4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国际上通行的油气勘探评价工作重点,中国石油所面临的"已逐步进入一个不断在老区范围内开展精细勘探、在老区范围内开展新区块、新层系勘探以获得主要的储量增长"的新的勘探形势,现有地质研究中各专题研究与具体勘探目标评价脱节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在中国石油内部建立一套动态勘探目标评价体系的迫切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一个完整的动态勘探目标评价体系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最后对该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郭秋麟,米石云,石广仁,杨秋琳
    辽河滩海地区月东油田经济评价
    2003, 8(2):  65-68,8.  摘要 ( 214 )   HTML   PDF (1149KB) ( 3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月东油田位于辽河滩海地区海南一月东披覆构造构造带上,石油储量大,但滩海的恶劣地表条件,以及高粘度、高密度的油藏特性,一直阻碍着对该油田的开发进程。本文根据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规范的要求,对该油田进行了系统的经济评价。评价后认为:尽管该油田的开发投资大、周期长、费用多,但仍具有投资价值,可以投入开发。
    《中国石油地质志(16卷20册)》(电子版)简介
    2003, 8(2):  68-68.  摘要 ( 348 )   HTML   PDF (1452KB) ( 2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地质志(16卷20册)》,由翟光明院士主编,有300多名专家参与编写,约15000万字,主要是对我国多年来油气勘探实践和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记述中国油气勘探历程和成果的专著。本丛
    李明宅
    对中国油气储量分类体系的思考
    2003, 8(2):  69-74,8.  摘要 ( 89 )   HTML   PDF (1432KB) ( 4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石油行业重组改制和境外上市的角度考虑,论述了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油气储量分类的必要性,阐述了国内外分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了国内外油气储量的分类特点,以及我国未来新分类应具备的特点和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问题。
    吴茂炳,王新民,李在光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前景
    2003, 8(2):  75-78,8.  摘要 ( 68 )   HTML   PDF (1009KB) ( 3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气水合物是全球重要的非常规能源,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文中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性质、存在方式、结构类型及其研究历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及其在永久冻土区和海洋区的分布特点;天然气水合物的巨大资源量及其勘探开发前景和技术要求;最后讨论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勘探状况及其对策。
    孙镇城,乔子真,杨革联,张海泉
    不宜笼统地把钙质超微化石都当作海侵或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标志
    2003, 8(2):  79-80,86,8.  摘要 ( 83 )   HTML   PDF (818KB) ( 3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西北和东北15个地区新生代一现代陆相成化湖沉积物中,发现钙质超微化石Coccolithus、Retic-ulofenestra等10个属。除有一部分属于再沉积来源外,多数为原地沉积。其特点是属种分异度低、丰度低,常与陆相喜盐水生物共生。尽管第四纪-现代陆相咸化湖沉积中发现的属种多数是同期海相中的常见类型,但是两者在丰度、分异度和共生生物方面有明显区别。因此,不能把所有钙质超微化石都当作海侵或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标志。
    胡秋平
    2002年世界石油勘探科技发展态势
    2003, 8(2):  81-86.  摘要 ( 170 )   HTML   PDF (1284KB) ( 3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科技有了更加迅猛的发展,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新的石油勘探科技体系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石油地质勘探理论继续走向深入;勘探开发油气以及提升储运能力和炼油水平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传统技术的更新改造步伐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得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