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3年 第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3-06-15
    赵志魁,赵占银,曹跃,李超,陈文龙
    吉林探区深层天然气勘探前景
    2003, 8(3):  14-20,5.  摘要 ( 228 )   HTML   PDF (1727KB) ( 8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落实断陷19个,面积3.0586×104km2,断陷类型以单断型、双断型及复合型为主。深层发育侏罗系和白垩系两套地层,深层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以Ⅱ2型为主,发育四种类型储层(砂岩、砂砾岩、火山岩及变质岩),储层物性较差,发育三种生储盖组合。基底-泉二段均有油气分布,纵向上划分三套含油气系统,平面上发育5个油气聚集带(区),第三次资源评价深层石油资源量3.995×108m3,天然气资源量8300×108m3。"九五"至"十五"初深层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一批油气田(藏),累计提交石油地质储量1321×104t,天然气地质储量183.78×108m3。"十五"后三年计划实现天然气(100~200)×108m3储量目标,"十一五"期间规划天然气(300~500)×108m3储量目标。
    刘鸿友,苗洪波,陈文龙,李凌君,白连德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资源潜力
    2003, 8(3):  21-25,57,5.  摘要 ( 256 )   HTML   PDF (1847KB) ( 4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构造背景、砂体的展布特征及烃源岩的分布等等因素的影响,使资源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分布不均匀。根据最新资源评价的结果,主要论述各油层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根据地质分析,结合目前勘探成果,对吉林探区中浅层的资源潜力做出评价,指出各油层的剩余资源量及其分布位置,认为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资源潜力较大,前景广阔,为勘探部署提供了有效依据。
    李群,李小春,穆乃彬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层序地层及隐蔽油气藏预测
    2003, 8(3):  26-29,5,6.  摘要 ( 244 )   HTML   PDF (1302KB) ( 18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大量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大情字井地区层序地层发育特征,总结出层序格架内油气藏的分布规律。统计结果显示,有48.2%的油气储存于低位体系域中,有26.8%的油气储于水进体系域中,而有25.0%的油气储于高位体系域中。低位体系域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部位。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大情字井三维地震探区的高台子油层开展波阻抗反演和吸收系数处理,分析和总结了含油砂体的识别特征,预测了储集砂体和隐蔽圈闭油气分布的有利部位。
    姜雪竹,刘成双,李楠,王懋颉,陈哲
    吉林油田预探区带评价
    2003, 8(3):  30-34,6.  摘要 ( 229 )   HTML   PDF (1298KB) ( 8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吉林油田勘探区域进行区带划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地质风险评价、资源量预测和经济评价,并 通过综合排序,优选出近期、中长期和长远勘探目标,为勘探决策提供依据。
    王建功,卫平生,史永苏,王斌婷,潘树新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大规模岩性油气藏和地层超覆油气藏成藏条件
    2003, 8(3):  35-38,6.  摘要 ( 256 )   HTML   PDF (1117KB) ( 7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为一东倾斜坡,断层及局部构造相对不发育,坡折带、湖湾及其大规模河口坝发育,具备形成大规模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该区超覆带的发现,为超覆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指明了主攻方向。其成藏的关键因素则是局部盖层和侧向封堵条件。
    邓玉胜,王蕴,朱桂生,郭念发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火成岩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
    2003, 8(3):  39-45,6.  摘要 ( 130 )   HTML   PDF (2269KB) ( 9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成岩是松辽盆地断陷层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应用岩性、岩相和地球物理特征,综合研究长岭断陷火成岩特点,预测火成岩的分布。与沉积岩相比,火成岩以地震波速高、密度大、电阻率大和地震波吸收能量大为特征,其主要受深大断裂控制,沿断裂成带、成环分布;火成岩岩相类型有:喷发相、溢流相、火成岩坡积相,尤以溢流相最为发育;储集空间为孔隙与裂缝、溶孔与裂缝组合,裂缝为孔隙与孔隙之间的连通喉道。火山岩活动往往伴随断裂带的发育,而断裂带的活动又控制着地层的岩性和分布,为局部构造的发育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圈闭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构造运动和后期改造是控制油气藏的主要因素,断裂的发育程度控制油气藏的分布。
    李本才,刘鸿友,杜怀旭,纪洪永,孙凯,张五一
    伊通盆地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
    2003, 8(3):  46-52,6.  摘要 ( 278 )   HTML   PDF (1638KB) ( 5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伊通盆地可以划分出莫里青-鹿乡断陷E2s、E2sh含油气系统和岔路河断陷E2s、E2sh含油气系统2个含油气系统及岔路河断陷E2s、E2sh、E2y-E3w复合含油气系统;在分析含油气系统形成的条件及含油气系统内油气富集带、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下步勘探方向。
    赵占银,江涛,姜呈馥,张宗林,王金峰
    保乾大型三角洲岩性油藏成藏条件
    2003, 8(3):  53-57,6,7.  摘要 ( 205 )   HTML   PDF (1373KB) ( 6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保乾大型三角洲岩性油藏在大情字井地区石油地质条件、油气控制因素、分布规律及深化认识的基础上,认为该区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为大面积多层系叠加连片含油的岩性油藏。针对砂泥岩薄互层岩性油藏的地质特点,应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落实了一批局部低幅度构造圈闭,搞清了断裂系统和砂体空间展布,识别出了一大批岩性圈闭。综合评价认为该区具有3×108t的勘探潜力,为吉林油田岩性油藏的勘探提供了资源保障。
    王立武,宋立斌,邹才能,魏志平,李明
    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及在松辽盆地南部应用效果
    2003, 8(3):  66-72,7.  摘要 ( 227 )   HTML   PDF (2000KB) ( 6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林探区将面临"低幅度、小断层、薄砂层"等复杂油气藏勘探领域。为了利用地震资料来分辨垂直断距5m以上的断点,查清延伸长度0.5km以上的断层;落实幅度大于5m、面积大于0.3km2的小构造和识别岩性圈闭,吉林油田在松辽盆地南部的乾西北地区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通过野外基本参数试验和观测系统属性分析,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勘探实践已经证明:采用砖墙式观测系统(12线×140道×18炮,覆盖次数为6×10次)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勘探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经高精度采集攻关和精细处理解释而得到的乾西北地区三维地震成果,不仅有助于快速刻画和认识地下油藏三维地质特征,而且为勘探提供了准确的钻探目标,有效地解决松辽盆地现阶段存在的微幅度构造、小断块圈闭和薄层岩性问题,提高了探井成功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刘子良,司云革,于孝玉,华正秋,程静波
    吉林油田未动用难采储量评价技术方法
    2003, 8(3):  73-76,7.  摘要 ( 242 )   HTML   PDF (1009KB) ( 7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吉林油田近期和长远勘探、开发形势分析可以预见,未动用难采储量评价及相似地质条件油田的勘探开发将成为吉林油田今后面临的主要研究重点和方向。面对这种新形势,根据这类油藏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本文较为全面地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吉林油田针对未动用难采储量评价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做法,这些技术方法的实现与成果的应用实现了吉林油田产能建设良性循环,并将带来吉林油田未来的大发展。
    黄薇,杨辉,熊庆利,刘概芹
    葡西地区岩性油藏勘探部署评价方法及经验
    2003, 8(3):  77-81,7,8.  摘要 ( 148 )   HTML   PDF (1382KB) ( 4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回顾葡西地区近40年的勘探历程,特别是近5年岩性油藏勘探,通过岩性油藏地质理论的确立,以及大比例尺工业制图技术、高含泥低渗透薄互层油水层识别技术、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压裂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对葡西地区进行了早期油藏描述,建立了该区的油气分布空间模型,指导井位部署和储量升级。
    张应安,张宗林,王鸿伟
    吉林探区压裂技术应用
    2003, 8(3):  82-85,8.  摘要 ( 218 )   HTML   PDF (1018KB) ( 6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五"期间,依照油田分公司的勘探部署,围绕着吉林探区的油藏地质特点,大力发展适用于各个探区的配套压裂工艺技术,规范压裂管理方法和科学理念。本着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井产能和最低限度地减少储层伤害的原则,1999年以来,通过压裂技术在勘探领域的成功应用,相继探明大情字井和英台-四方坨子两个亿吨级储量的油田,并建成了吉林油田第一个百万吨采油厂--英台采油厂。
    窦辉,李成军,王研,田秀梅
    吉林探区适用录井技术系列研究与应用
    2003, 8(3):  86-91,8.  摘要 ( 175 )   HTML   PDF (1352KB) ( 6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比较各种录井技术优缺点和各探区应用效果,找到了"轻凝油气藏"、"复杂隐蔽油藏"、"复杂原油性质油藏"勘探适用的录井系列,解决了"轻质油"、"死孔隙油"、"残余油"、"氧化油"录井识别和评价问题,有效地指导了近几年吉林探区的油气勘探。并指出现代高速钻井技术以及高难度油气勘探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必须依靠多种录井技术结合(综合性技术系列)来解决,尤其在特殊录井技术选用上必须合理、适用。
    陈恭洋,何鲜,刘树明,陶自强
    千米桥碳酸盐岩古潜山裂缝预测
    2003, 8(3):  92-94,99,8.  摘要 ( 187 )   HTML   PDF (1118KB) ( 4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石裂缝的形成取决于地应力超过岩石抗压、抗张或抗剪强度的大小,同时也与一定的构造样式相关。据此可以通过岩石应变量和岩层面的的曲率大小对岩石的裂缝进行定量预测。采用构造正演与反演相结合的工作流程,应用Midland Valley公司的3Dmove软件对千米桥潜山的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进行了预测。经勘探成果证实,预测效果良好,并对下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周霞
    油田勘探数据库建设及应用技术
    2003, 8(3):  95-99.  摘要 ( 263 )   HTML   PDF (1009KB) ( 7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利油田勘探数据库的建设起步比较早,1981年开始利用SOCRATE数据库存入井位数据、钻井基础、探井试油成果、测井解释成果、岩性地层分层等十几种地质数据,是石油系统最早应用数据库技术的单位之一,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以ORACLE数据库系统为主的勘探数据库总体设计、建库、应用开发等工作。近年来,密切跟踪国内外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胜利油田的实际和需求,逐步建立了一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