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顺军, 梁霄, 陈江力, 孙甫, 游李伟, 邓绍强, 李金芝, 樊军, 高怀军, 韩友平, 吴育林, 吴增友. 山地复杂构造倒转背斜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油气成藏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3): 377-390. |
[2] |
余朝华, 肖坤叶, 张桂林, 肖高杰, 杜业波. 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3): 90-98. |
[3] |
张宁宁,何登发,孙衍鹏,李浩武. 全球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 2014, 19(6): 54-65. |
[4] |
高金尉,何登发,童晓光,王兆明,文 竹,杜 鹏,李 涤,刘 政,马德龙. 北极含油气域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J]. , 2014, 19(1): 75-90. |
[5] |
贾小乐, 何登发, 童晓光.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5): 54-67. |
[6] |
杨庆道, 王伟锋, 吴思卫, 李继白, 刘传山, 潘博. 楚雄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4): 29-36,3,4. |
[7] |
贾小乐, 何登发, 童晓光, 王兆明. 全球大油气田分布特征[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3): 1-7,6. |
[8] |
高金尉, 何登发, 王兆明. 北美含油气域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3): 44-56,7,8. |
[9] |
刘政, 何登发, 童晓光, 杜鹏, 李涤. 北海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3): 31-43,7. |
[10] |
何娟, 何登发, 李顺利, 张光亚.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以巴西桑托斯盆地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3): 57-67,8. |
[11] |
郭亚俊, 赵志刚, 胡金堂, 周一平, 宋社民, 王洪波. 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构造发育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勘探, 2009, 14(2): 14-22,30,6. |
[12] |
封银国, 林进, 王东辉.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初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08, 13(5): 31-36,83. |
[13] |
苏明军, 何亨华, 王西文, 史忠生, 刘志强.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构造特征及与成藏关系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07, 12(4): 24-27,6. |
[14] |
尹崇军, 曾佐勋, 潘良云, 孙庭斌. 酒泉盆地南缘老君庙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J]. 中国石油勘探, 2007, 12(3): 22-27,1. |
[15] |
贾进斗. 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油气地质条件对比及有利勘探领域分析[J]. , 2006, 11(4): 21-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