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 ›› 2008, Vol. 13 ›› Issue (3): 10-17,8.

• • 上一篇    下一篇

川西坳陷邛西构造古构造应力研究

陈颖莉,顾阳,陈古明,蒋德生,杜强   

  • 出版日期:2008-06-15 发布日期:2008-06-15
  • 基金资助: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科研项目(编号:20040305-02-01)的部分内容。

Cheng Yingli,Gu Yang,Chen Guming,Jiang Desheng and Du Qiang   

  1. Cheng Yingli Gu Yang Chen Guming Jiang Desheng Du Qiang//Northwest Sichuan Gas Production Division,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and Gas Field Company,Jiangyou City,Sichuan Province 621709
  • Online:2008-06-15 Published:2008-06-15

摘要: 川西坳陷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东缘,夹于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位于坳陷中的邛西构造长轴方向与龙门山近于平行,为近南北向展布的潜伏构造。利用声发射法、岩石磁组构法、超显微构造分析等,结合区域构造变形历史,恢复了邛西构造的构造应力及其转变。结果表明,自中生代到新生代,邛西构造大致经历了4期应力场体系,中生代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别为NW—SE向和NE—SW向,而新生代最大古应力转变为EW向和现今的NW—SE向。进一步的分析揭示邛西构造所记录的局部构造应力场与区域构造变形和演化呈较好的耦合关系,自中生代到新生代邛西构造的应力场发生了多次转变,这种转变暗示中、新生代龙门山及邻区构造变形体制的差异。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晚三叠世挤压变形是邛西构造最大古应力呈NW—SE向的原因,而印支晚期龙门山构造带左旋走滑挤压应变和四川盆地的顺时针旋转则导致盆地局部区域最大古应力呈NE—SW向,即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中生代受控于左旋走滑挤压应变体系;新生代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引发的高原物质东流,在高原东缘表现为龙门山及邻区发生近东西向收缩变形,在邛西构造表现为一组EW向最大古应力,而龙门山断裂后期的右旋走滑兼挤压作用再一次改造邛西构造的应力场呈现今的NW—SE向。可见,新生代以来龙门山及邻区的应变体制是大陆碰撞事件的响应,为左旋走滑挤压。鉴于以上特征,认为川西坳陷乃至四川盆地是在龙门山构造带中、新生代走滑和逆冲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走滑挤压盆地。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邛西构造, 挤压走滑, 构造应力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