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6-15
    郑得文,张君峰,孙广伯,徐小林,鞠秀娟,李敏
    煤层气资源储量评估基础参数研究
    2008, 13(3):  1-4,26,8.  摘要 ( 270 )   HTML   PDF (1504KB) ( 6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层甲烷在煤层中有3种赋存状态,即游离态、吸附态和溶解态。煤层甲烷以自由状态存在于煤的割理和其他裂缝孔隙中,可以自由运移,运移的动力是地层水压力和气体浮力。煤层甲烷绝大多数是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一般可占煤层甲烷总量的70%~95%。天然气在煤层中的储集主要依赖吸附作用,而不依赖于是否有储集气体的常规圈闭存在。煤层中还有一小部分气体以溶解的方式存在于煤层地层水中。这3部分气体构成了煤层气中全部气体总量,理论上计算煤层气储量,应该分别计算相应的气体量。根据煤层气的赋存状态,提出了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原则及要求。通过对3种气体富集方式的实际测算,提出了我国目前煤层气资源储量评估的优化方法。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2008, 13(3):  2-3.  摘要 ( 250 )   HTML   PDF (1103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位于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成都市,是一个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开发综合研究和录井施工作业的科研单位。下设有六个研究所、四个研究中心、两个录井工
    祝厚勤,刘平兰,庞雄奇,姜振学
    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及应用
    2008, 13(3):  5-9,8.  摘要 ( 321 )   HTML   PDF (1579KB) ( 6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排烃门限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热解资料结合计算机技术,基于"将今论古"的思想和"物质平衡原理",详细探讨了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生烃潜力指数地质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并运用该方法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量和排烃效率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量约为2.2×10~8t,排烃效率为50%。实践证明,由于生烃潜力法建立在大量的热解资料的基础上,体现了整体的变化趋势,因而合理回避了油气生成运移机理,可靠性高,方法简单易行。
    陈颖莉,顾阳,陈古明,蒋德生,杜强
    川西坳陷邛西构造古构造应力研究
    2008, 13(3):  10-17,8.  摘要 ( 295 )   HTML   PDF (2371KB) ( 5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坳陷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东缘,夹于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位于坳陷中的邛西构造长轴方向与龙门山近于平行,为近南北向展布的潜伏构造。利用声发射法、岩石磁组构法、超显微构造分析等,结合区域构造变形历史,恢复了邛西构造的构造应力及其转变。结果表明,自中生代到新生代,邛西构造大致经历了4期应力场体系,中生代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别为NW—SE向和NE—SW向,而新生代最大古应力转变为EW向和现今的NW—SE向。进一步的分析揭示邛西构造所记录的局部构造应力场与区域构造变形和演化呈较好的耦合关系,自中生代到新生代邛西构造的应力场发生了多次转变,这种转变暗示中、新生代龙门山及邻区构造变形体制的差异。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晚三叠世挤压变形是邛西构造最大古应力呈NW—SE向的原因,而印支晚期龙门山构造带左旋走滑挤压应变和四川盆地的顺时针旋转则导致盆地局部区域最大古应力呈NE—SW向,即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中生代受控于左旋走滑挤压应变体系;新生代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引发的高原物质东流,在高原东缘表现为龙门山及邻区发生近东西向收缩变形,在邛西构造表现为一组EW向最大古应力,而龙门山断裂后期的右旋走滑兼挤压作用再一次改造邛西构造的应力场呈现今的NW—SE向。可见,新生代以来龙门山及邻区的应变体制是大陆碰撞事件的响应,为左旋走滑挤压。鉴于以上特征,认为川西坳陷乃至四川盆地是在龙门山构造带中、新生代走滑和逆冲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走滑挤压盆地。
    宁方兴
    东营凹陷乐安油田不整合结构与油气聚集
    2008, 13(3):  18-22,8,9.  摘要 ( 257 )   HTML   PDF (2036KB) ( 4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营凹陷乐安油田不整合具有3层结构: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粘土层、半风化岩石。根据风化壳(岩层)的发育程度,以及风化壳(岩层)中风化粘土层存在与否及其发育规模,将乐安油田不整合结构分为Ⅰ1型、Ⅰ2型、Ⅱ型3种类型。分析了不整合结构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在风化粘土层,"硬壳"发育的地区,其上、下地层油气运聚相对独立。在风化粘土层、"硬壳"不发育的地区,古近系半风化淋滤渗透层可与上覆新近系渗透层在许多部位对接,使前古近系顶部形成油气上窜"天窗",半风化岩石物性得到明显改善。在风化粘土层、"硬壳"之上易于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风化粘土层、"硬壳"之下易于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
    余和中,韩守华,斯春松,王鑫,陈能贵,林铁锋,朱德丰
    向斜轴部中和面以下层段油气勘探
    2008, 13(3):  23-26,9.  摘要 ( 308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斜、向斜褶皱构造是沉积盆地的基本形变,中和面也是地层变形中的重要界面,在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中,一直忽视了这一重要界面。中和面的上、下层位在背斜、向斜构造中应力性质不同,影响着储层的物性,也与油气的聚散有关。向斜轴部中和面以下层段与背斜轴部中和面以上层段一样,都是张性区域,也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结合区域构造运动和断层组合分析,寻找向斜轴部中和面以下层段油气藏,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江怀友,赵文智,裘怿楠,齐仁理,李治平,潘继平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现状和勘探特点及方法
    2008, 13(3):  27-34,9.  摘要 ( 373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探明率在30%左右,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由于海洋特殊的环境,海上油气勘探的投资大幅增加,一般是陆地油气勘探投资的3~5倍。海洋油气勘探以海上拖缆地震勘探为主要手段。海上勘探阶段划分为初步勘探阶段和进一步勘探阶段。初步勘探阶段包括盆地评价、区块与圈闭评价、发现油气藏;进一步勘探阶段则以钻探井和评价井为主,以扩大含油气面积,增加和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墨西哥湾、西非及巴西等海域将继续引领全球海洋油气勘探潮流,发达国家的油气勘探技术日渐成熟。
    高海燕,杨文军
    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2008, 13(3):  35-45,9.  摘要 ( 283 )   HTML   PDF (4451KB) ( 5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辽河探区以往的地震资料品质和地震采集方法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精细三维采集几项实用技术。如观测系统的优化:采用小面元、高覆盖次数和不同方向的观测系统;激发参数的优选:精细表层调查,最佳岩性激发和组合井激发;接收参数优选:加强检波器类型试验,不同区块采用不同类型的检波器,理论上分析检波组合特性,进行组合对比试验。对在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和西部凹陷采集的地震资料,采用新、老剖面对比的方法,分析了精细地震采集技术的应用效果。
    张利萍,潘仁芳,张晓华,艾建峰
    松辽盆地汪家屯地区营城组含气火成岩的地球物理响应
    2008, 13(3):  46-49,9,10.  摘要 ( 178 )   HTML   PDF (1923KB) ( 3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汪家屯地区营城组火成岩极为发育,在综合分析营城组火成岩的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汪深101井基于井资料的AVO正演模型研究和叠前地震资料及相关AVO属性参数的交会分析,揭示该区火成岩含气储层的地震反射振幅随偏移距的增大而负向加大的变化规律,以及第Ⅲ类AVO异常响应特征。最后通过这些来识别岩性及预测油气。
    王永涛,陈高,何展翔,刘海波,李锁镇
    南方某碳酸盐岩裸露地区重磁电三维采集技术
    2008, 13(3):  50-54,10.  摘要 ( 270 )   HTML   PDF (1539KB) ( 23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方某碳酸盐岩地区,常规的重磁电勘探方法难以进行精细的地质解释,为了提高采集精度,使用了100%重复观测的重磁采集新技术和面元式的三维MT采集新技术。通过三维重磁电资料处理及联合反演综合解释。得到该试验工区上三叠统底面构造图、下三叠统底面构造图,从及一条推覆断裂和3条逆冲断裂,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李彦忱,郭念发
    非洲加蓬海岸盆地北加蓬次盆G4-188区块油气成藏分析
    2008, 13(3):  55-59,10.  摘要 ( 218 )   HTML   PDF (1856KB) ( 8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蓬G4-188区块是加蓬海岸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北加蓬次盆的一个地区,中生界白垩系是主要的含油气层系,其沉积厚度达6000~10000m。裂谷早期为陆相河流—湖泊相沉积,并出现巨厚的岩盐建造,盐上建造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海相沉积,Azile组、Anguille组、Point Clairette组均为海相沉积,其中Anguille组和Azile组泥岩是区域性的烃源岩。区内储层发育,其中上Point Clairette段砂岩是最佳储层之一,平均孔隙度为13.40%~23.22%,平均渗透率为4.15~120.15mD,油气封盖条件有利。区内可以划分为3个油气成藏组合,分布在5个含油气构造带中,其中,WZ油气构造带圈闭条件最为有利,OZ油气构造带次之。
    马君,刘剑平,潘校华,王训练,万仑坤,刘权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特征及动力学背景
    2008, 13(3):  60-64,10.  摘要 ( 238 )   HTML   PDF (1949KB) ( 7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结构、构造特征,以及边缘发育演化简史的分析,探讨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背景。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主要经历了"同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和"后裂谷阶段"3个过程,不同构造阶段控制了不同构造样式和沉积分布特征,而控制西非大陆边缘形成、演化的主要动力学因素则是那些发育在长期稳定的非洲板块之下的、由于热聚集而形成的地幔热柱。这些地幔热柱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中以早白垩世的Tristan热柱和早渐新世的Afar热柱的作用最为重要。Afar热柱产生的热岩浆是将非洲大陆板块"焊接"、固定起来;而Tristan热柱起到了使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分离开的作用。
    谢展
    我国陆上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条件探讨
    2008, 13(3):  65-71,10.  摘要 ( 299 )   HTML   PDF (2419KB) ( 5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油气田多分布在生物繁茂的浅海台地上。台地类型可概括为陆表海台地、陆缘海台地、孤立台地、局限海台地四大类。如华北台地,其中东部为早古生代局限海台地,西部为古生代陆表海台地;四川陆表海台地;塔里木、江南和西藏陆缘海台地。孤立台地只在贵州板块见到,但面积仅一个多平方千米。碳酸盐岩本身含有一定量的吸附氢和烃气,是除泥页岩、泥质灰岩等生油岩外的一种特殊烃源;碳酸盐岩与流体接触容易产生溶解、交代、充填和重结晶作用,其孔隙和岩石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储层孔隙有80%为次生孔隙。台地上有正向单元台隆、台阶、台丘和负向台坳、台沟、台凹分布,前者对油气聚集有利,后者多为油源区。在我国碳酸盐台地中,华北(包括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江南等均见到了油气流,面积大,远景好,是重要的勘探领域。
    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2008, 13(3):  72-73.  摘要 ( 296 )   HTML   PDF (1270KB) ( 2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方法研究与软件开发为一体的综合物探技术研究机构,是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的"油气勘探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