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1-15
    勘探战略
    侯启军, 何海清, 李建忠, 杨涛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油气勘探进展及前景展望
    2018, 23(1):  1-13.  摘要 ( 3255 )   HTML   PDF (3448KB) ( 2221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0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两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国内油气勘探在碎屑岩岩性地层、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湖相碳酸盐岩、成熟探区精细勘探以及非常规油气等领域取得了12项重要勘探成果。对中国石油矿权区油气资源状况、剩余油气资源特点、油气勘探程度,以及地质认识深化和勘探技术进步对油气勘探所产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未来国内油气勘探仍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同时也面临地面地下条件复杂、埋深加大、剩余资源品质变差等诸多挑战。未来中国石油将立足长期低油价,坚持资源战略和创新战略,树立高效勘探理念,突出"四个勘探",强化"三个创新",努力实现油气勘探新的发现和突破,进一步夯实中国石油稳健发展的资源基础。
    金之钧, 蔡勋育, 刘金连, 张宇, 程喆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勘探进展与资源发展战略
    2018, 23(1):  14-25.  摘要 ( 1872 )   HTML   PDF (2762KB) ( 1720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0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油价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工作积极转变观念,以高效勘探为目标,立足大盆地、聚焦大目标,突出重点、分清层次,持续推进海相碳酸盐岩、东部陆相断陷盆地、中西部碎屑岩、页岩油气以及新区的突破发现与规模增储工程,形成了石油稳定增储稳产、天然气快速增储上产的局面。分析认为中国石化探区剩余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勘探总体上处于早中期阶段、天然气勘探处于早期阶段,具备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在资源禀赋日益变差、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勘探工作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中西部碎屑岩、页岩油气、海域等领域为重点,依靠理论、技术、管理创新,持续推进老区精细勘探、新区新领域突破发现工程,不断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谢玉洪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油气勘探新进展及展望
    2018, 23(1):  26-35.  摘要 ( 2080 )   HTML   PDF (2449KB) ( 250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0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油气勘探取得丰硕成果,国内油气勘探发现再创历史新高,探明地质储量稳步增长,在渤海活动断裂带、南海西部高温高压领域及南海北部深水区取得重大勘探突破;海外勘探权益可采储量稳步增长,形成了北非撒哈拉、南大西洋两岸等4个储量规模区;非常规油气勘探加快勘探开发生产一体化进程,探明储量及产量快速增长。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勘探将大力推进渤海深层勘探,适时开展南海中南部油气勘探,同时加强稠油和低孔低渗油气藏的攻关;海外勘探将继续坚持"经营勘探",突出战略选区,力争获得更多更好的优质储量。
    王香增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
    2018, 23(1):  36-43.  摘要 ( 1820 )   HTML   PDF (2858KB) ( 1485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0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集团)在鄂尔多斯盆地大力推动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多类型资源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效果。石油勘探方面,提出了延长组下组合特低渗"交替式"石油成藏理论认识,综合利用量化运聚模拟等技术,实现下组合勘探突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75×108t。石油开发方面,揭示了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驱替双重作用机制,创建了"适度温和"注水开发技术,油田自然递减率由18.22%下降到12.6%,实现了低品位油田的有效开发。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提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浅水环境岸线频繁迁移控砂"和"成熟烃源灶迁移控藏"理论新认识,经勘探实践,发现了延安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650×108m3。页岩气方面,提出陆相湖盆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的地质认识,通过配套技术攻关,实现陆相页岩气突破。下一步,延长石油集团将继续坚持"稳油、增气、强化非常规"战略,推进"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开发模式,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勘探管理
    张宁宁, 王青, 王建君, 侯连华, 李浩武, 李谦
    近20年世界油气新发现特征与勘探趋势展望
    2018, 23(1):  44-53.  摘要 ( 1743 )   HTML   PDF (3636KB) ( 186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历年来世界油气新发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加深对上游勘探进展的认识与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基于统计分析、油气勘探等方法理论,梳理了近20年来全球9010个油气新发现情况,重点分析了近5年来油气新发现的储量规模、油气类型、分布领域、盆地类型、作业公司等特点。统计表明,过去20年油气发现总可采储量为6722×108bbl,其中可采储量大于1×108bbl的油气新发现为997个,占总发现储量的85%。2014年油价下跌以来世界油气新发现个数与规模大幅下降,天然气发现比例呈增大趋势。非洲是近年来油气新发现储量最多的大区,接下来依次为拉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北美、中东、欧洲。过去5年油气新发现储量主要分布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裂谷盆地与前陆盆地中,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油气新发现储量占总发现储量的70%,主要国际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是新发现的主体。分析表明,随着勘探难度增加,陆地油气新发现越来越少,深水、超深水油气发现增加,新领域、新类型、新深度、老区新层系持续探索,天然气越来越重要。海上油气勘探将是未来重要发展趋势,中国油公司在深水区块勘探与充当作业者方面尚有待加强,未来要继续加强上游勘探投入,与国际大油公司开展合作对优质深水资产进行战略储备,并进一步加强海上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研究,重视海上油气相关技术储备与创新。
    勘探案例
    张强, 吕福亮, 贺晓苏, 王彬, 孙国忠
    南海近5年油气勘探进展与启示
    2018, 23(1):  54-61.  摘要 ( 1331 )   HTML   PDF (23393KB) ( 154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0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海最新收集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典型油气田进行解剖,同时结合南海油气地质背景,对南海周边国家近5年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南海新发现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和南海中南部湄公、万安、曾母和文莱沙巴等盆地;(2)以三角洲、扇三角洲砂岩为储层的构造油气藏发现数量最多,但以深水沉积体为储层的岩性油气藏累计储量最大;(3)油气主要富集于中中新统,其次为上新统与上中新统。研究结果表明:(1)深水区已逐渐成为南海下一步勘探主战场和新增储量接替区;以深水沉积体为储层的岩性油气藏和以生物礁为储层的岩性油气藏已成为南海新增储量的主要贡献者。(2)直接位于源上或源侧的中新统生物礁是南海中南部盆地最为现实的勘探目标,前古近系潜山油气藏是南海西北部重要的潜在勘探目标;差异压实岩性体与上倾尖灭体是陆坡深水区深水沉积体相关油气藏的主要圈闭类型。
    张厚和, 刘鹏, 廖宗宝, 赫栓柱, 徐庆梅, 朱筱敏, 漆家福, 杨明慧
    南沙海域主要盆地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
    2018, 23(1):  62-70.  摘要 ( 1257 )   HTML   PDF (3486KB) ( 1009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0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地震、重力、磁法、电法资料最新处理与研究成果,结合新近收集的国外地质分析化验资料,系统总结了南沙海域主要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充填、油气地质条件、油气分布特征等。研究认为南沙海域新生代经历了三大构造演化阶段、两大成盆期,发育4组断裂系统,控盆断裂分带性明显,发育3类盆地群;三大古水系控制了南沙海域新生代沉积体系展布,新生界主要发育海相、湖泊相、三角洲相、沼泽相和碳酸盐台地相及生物礁相,伴随古南海消亡和新南海扩张,不同盆地经历了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的沉积演化;主要发育3套烃源岩,以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为主;主要发育3套储层,主力储层是中新统砂岩和礁灰岩;主要发育滨浅海相碳酸盐岩、海陆过渡相碎屑岩、海相碎屑岩3套生储盖组合。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具有外带砂岩富油气、内带碳酸盐岩富气的特点;油气分布不仅在纵向上具有分层性,而且在横向上具有分段性。南沙海域资源潜力巨大,主要盆地累计石油地质资源量201×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2.4×1012m3
    石油地质
    张少华, 石玉江, 陈刚, 周金昱, 郭浩鹏, 王长胜, 孙继峰, 李卫兵, 钟吉彬, 高建英, 屈亚龙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1低对比度油层识别方法与产水率分级评价
    2018, 23(1):  71-80.  摘要 ( 1198 )   HTML   PDF (3591KB) ( 704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0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1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透储层,其孔隙结构复杂、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导致低对比度油层发育,给测井识别造成很大困难。从储层岩性、物性、水性等方面分析了长61低对比度油层的成因机理:长61储层填隙物中较高的黏土矿物含量和分布形式,使得孔隙结构复杂,束缚水含量增加,束缚水产生附加导电作用,以及存在的高地层水矿化度,这两个主要成因共同作用导致测井对比度降低,形成低对比度油层。在确定长61低对比度油层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视地层水电阻率正态分布法和Fisher判别分析法进行流体性质识别,解决了测井识别的问题。根据流体识别的结果,应用神经元非线性Sigmoid函数的突变性质构建产水率预测模型,进行产水率计算和分级定量评价,并给出细分流体性质的分级评价标准。通过对研究区内H57井区64口开发井产水率的计算,应用建立的标准进行产水率分级评价,并与投产初期产水率进行对比分析,相关系数达到了0.917,模型精度与分级评价结果满足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生产需求。
    靳军, 付欢, 于景维, 祁利祺, 尚玲, 文华国, 徐文礼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
    2018, 23(1):  81-90.  摘要 ( 931 )   HTML   PDF (4256KB) ( 859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0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西南部地区三工河组沉积相展布及其演化规律缺少系统的研究。为了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开发,揭示其沉积演化规律,在区域沉积背景分析基础上,结合高分辨层序地层所划分的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重点对三工河组沉积演化规律进行研究,认为三江河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相类型,MSC1、MSC2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MSC3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且受湖平面的变化影响,储集砂体厚度及分布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Ⅰ类储层有利区、Ⅱ类储层有利区分布于MSC1和MSC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MSC3浅湖沙坝为Ⅲ类储层有利区。三工河组沉积演化规律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白家海凸起侏罗系勘探开发成果,同时基于有利区的划分,指明了下步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拓展了找油新领域。
    潘志鸿, 庞雄奇, 郭坤章, 徐田武, 胡涛, 唐令, 邵新荷, 倪仕琪, 徐源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储层孔隙定量演化
    2018, 23(1):  91-99.  摘要 ( 1031 )   HTML   PDF (2805KB) ( 74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1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是重点勘探目标之一,沙三段发育常规储层及致密储层,如何有效进行孔隙度预测、分析储层致密演化是目前的重要难点。在分析研究区储层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基础上,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并结合埋藏史建立了以时间、深度为参数的孔隙度模型。该模型将成岩作用分为4段,即浅部压实作用、压实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溶蚀作用结束以后的压实胶结作用,可以模拟出地史过程中储层孔隙演化。该模型经过实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且精度较高,可以推广到相同沉积相带储层孔隙演化模拟,为濮卫地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贺然, 李治平, 赖枫鹏, 唐玄
    页岩气吸附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2018, 23(1):  100-108.  摘要 ( 1040 )   HTML   PDF (2919KB) ( 96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1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吸附特征对于页岩气储量预测、渗流机理分析、产能评价有重要影响,而吸附模型是描述页岩气吸附特征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页岩气吸附模型的选用上存在一定分歧,即对页岩气吸附模型的适用性认识不清。针对此问题,通过吸附模型与页岩对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的拟合,就4种常用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BET模型、D-R模型、半孔宽模型)对于页岩气的适用性展开了深入研究。结果认为:Langmuir模型、BET模型未考虑到页岩孔隙表面各个活性位吸附能级的差异,当压力较低时,模型拟合误差相对较大;D-R模型考虑低压力区间的超高吸附量,只适用于微孔占孔隙比重较大的页岩;半孔宽模型将吸附势理论与页岩的孔径分布进行了综合考虑,与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较好。4种典型吸附模型与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页岩对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的拟合误差从小到大排序为:半孔宽模型、Langmuir模型、BET模型、D-R模型。
    工程技术
    于荣泽, 姜巍, 张晓伟, 郭为, 王莉, 张静平, 王玫珠
    页岩气藏经验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2018, 23(1):  109-116.  摘要 ( 1207 )   HTML   PDF (3933KB) ( 1221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1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研究和推动经验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在页岩气藏中的应用,对国内外现有经验产量递减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广泛调研。从方法来源、基本模型、典型图版、适用条件、局限性及改进方法等方面,对Arps递减、幂指数递减、扩展指数递减和Duong递减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给出了今后页岩气藏经验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的研究重点。研究表明:经验产量递减分析方法都具备产量预测和最终可采储量预测功能,只能对井底流动压力恒定或近似恒定条件下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且要求生产数据连续稳定避免长时间关井。不同经验递减分析方法之间最主要的差异是适用流态不同,其中Arps递减和改进双曲递减仅适用于边界主导流,扩展指数递减和Duong递减适用于线性流,改进Duong递减、幂指数递减和改进幂指数递减适用于线性流和边界主导流。准确识别和划分页岩气井流态是经验产量递减分析方法推广应用的关键。国内页岩气井难以实现井底流动压力恒定或近似恒定的生产方式,如何准确将生产数据校正为定压生产条件下的生产数据是下一步经验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的研究重点。
    杨明清, 王超, 阎治全
    纳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岩屑样品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2018, 23(1):  117-124.  摘要 ( 670 )   HTML   PDF (2934KB) ( 76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1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ns-LIBS)技术是一种元素分析新技术,已逐步在各行业投入应用,与传统元素分析技术相比,具有分析速度快、可分析元素全、样品预处理简单等优势。利用自主搭建的ns-LIBS系统,对石油钻井中岩屑样品的元素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了实验参数,特别是会聚透镜焦点与样品表面的相对距离;对不同岩性岩屑样品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标志性元素在含量上的区别;确定了镁、钠、硅等元素的外标法最佳分析线;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图版分析法相结合以实现岩性的识别。研究表明,ns-LIBS技术可应用于对岩屑样品元素组成和含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