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9年 第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9-06-15
    马新华,钱凯,魏国齐,李东旭
    中国陆上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科学探索井探索领域及目标
    1999, 4(3):  1-7,10.  摘要 ( 106 )   HTML   PDF (1604KB) ( 1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陆上含气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主要受两个世代(古生代和中、新生代)、三大构造体系域(古生代的古亚洲构造体系域和中、新生代特提斯构造体系域、环西太平洋构造体系域)控制,它们决定了中国陆上含气盆地的形成和主要盆地类型;盆地类型和多阶段构造—沉积演化决定了中国陆上含气盆地具多套烃源岩、多套储盖层和多套储盖组合发育的特征。中西部与东部差异的天然气地质条件,以及中西部是大中型气田发育的有利地区,东部则是中小型气田或气田群发育区。中国陆上大中型气田具有与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断陷坳陷盆地和克拉通隆褶带有关的四大探索领域。中国陆上天然气科学探索井近期勘探主要包括高石梯构造、孤山构造、乌马营构造等六个有利目标。
    罗群
    “断裂控烃理论”概要
    1999, 4(3):  8-14,10.  摘要 ( 142 )   HTML   PDF (1570KB) ( 1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系统总结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断裂活动与盆地形成、构造演化、沉积发育、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系基础上,提出了以“断裂是控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分布的根本原因”为基本观点的“断裂控烃理论”。“理论”共三部分,即断裂控烃的论据、断裂控烃的主要观点、断裂控烃的科学依据。最后以松辽盆地为例说明断裂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
    郭念发,姚柏平,雷一心,苏树桉
    下扬子改造型海相盆地的多期生烃及晚期生烃资源评价
    1999, 4(3):  15-20,10.  摘要 ( 98 )   HTML   PDF (1341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扬子盆地属改造型海相盆地之一,具有多期生烃、多次成藏的特点。印支运动改造前的成藏属于早期成藏,印支运动之后在陆相覆盖条件下的成藏过程属于晚期烃源岩的晚期成藏过程。研究表明,早期烃源岩和晚期烃源岩均对海相油气资源聚集有重要贡献。晚期成藏的油气资源保存性相对稳定,其资源量至少达7.04×10~8t以上,是海相油气较为现实的勘探目标与对象。它们主要分布于苏北的兴化、海安及苏南的湖熟、丹阳、江阴等地区。
    消息动态
    1999, 4(3):  20-39,48,69.  摘要 ( 74 )   HTML   PDF (807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开拓国际石油市场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在大力吸引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发我国石油资源的同时,正积极开展石油勘探开发国际化经营,以期最有效地拓展国内外石油市场。据悉,我国将以中东、非洲、俄罗斯、南美和中亚地区为重点,同时在其他地区积极寻找机会大力开展石油勘探开发跨国经营。到2000年,力争通过国外石油勘探开发为国内提供1000万吨石油供应;到2010年,在国外形成5000万吨以上的原油生产能力和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利用能力。
    秦胜飞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异常天然气的成因
    1999, 4(3):  21-23,30,10.  摘要 ( 146 )   HTML   PDF (958KB) ( 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宛1井和克参1井的烷烃气出现负碳同位素系列,其根本原因是天然气的散失分馏所致,同时由于该区烃源岩的成熟度处于高熟或过熟阶段(R_o=1.18%~1.77%),并非无机成因。
    雷茂盛,蔡利学,王晓达
    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1999, 4(3):  24-26,7.  摘要 ( 43 )   HTML   PDF (790KB) ( 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松辽盆地断裂纵向导流机理及判别方法,由敖古拉断裂活动期、断穿地层流变性和断裂改造作用确定了其纵向开启性及明水组沉积后期和依安组沉积末期两个主要纵向导流期;提出敖古拉断裂在纵向开启期是油气向西运移的“中转站”,在纵向封闭期其横向封堵性取决于东盘输导层对置地层的输导比。并根据敖古拉断裂西盘地层输导比计算出其静止期横向封堵率达73.4%。由此确定敖古拉断裂阻挡了大部分由齐家—古龙凹陷向西运移的油气。
    康竹林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油气勘探前景
    1999, 4(3):  27-30,7.  摘要 ( 110 )   HTML   PDF (962KB) ( 1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油气主要来自中侏罗统和下侏罗统的河流相、湖沼相和半深湖相的暗色泥岩、页岩和煤层。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圈闭发育,圈闭形成期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相匹配;储盖组合齐全;油气具有多次运移聚集、多期成藏特点。勘探领域广阔,勘探目标多,是目前中国现实的油气储量接替区之一。
    梁生正,马郡,汪剑,苏武
    塔东英吉苏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前景
    1999, 4(3):  31-35,39,7.  摘要 ( 92 )   HTML   PDF (1327KB)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塔里木盆地东部英吉苏坳陷钻探的华英参1井,发现了含油的三叠系,并证实中、下侏罗统煤系有良好的生烃条件。英吉苏坳陷的形成经历了早期拱张裂陷、中期挤压改造、晚期稳定覆盖等三个阶段,具有类前陆盆地的三分性地质结构,油气资源潜力大;预测它是由四个含油气系统、四大断裂构造复式油气聚集带组成的大型成油体系,中央挤压断裂带油气最富集,建议应继续加强勘探。
    张以明,张玉体,李维华,刘秋生,苏道敏,王瑞霞,王萍霞,王翠英
    冀中坳陷东部张性右行走滑运动
    1999, 4(3):  36-39,7,8.  摘要 ( 97 )   HTML   PDF (1218KB) ( 1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冀中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机制,人们历来强调其近东西向水平拉张作用,认为是上地幔上涌导致上地壳强烈拉张裂陷而形成的,故称之为大陆裂谷盆地。本文以该坳陷霸南地区“花状”结构和逆断特征为出发点,根据区域断裂结构和特征、主次断裂交切关系、凹陷形态与展布,提出该坳陷东部长达300km的牛东—马西断裂系张性右行(南北向)走滑运动的新概念。这一认识将有利于进一步总结该区的地质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的深入,启示人们重新审视整个冀中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机理,为区域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邓怀群,刘雯林,王晓琦
    时间推移地震技术
    1999, 4(3):  40-44,8.  摘要 ( 87 )   HTML   PDF (1713KB) ( 1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推移地震的主要目的是对油藏变化进行监测,为油藏管理提供直接的依据。在油藏中进行的开发措施会引起油藏物性的变化,所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也会因此而产生差异。利用地震数据的这种差异可以对流体流动、压力变化、温度变化及由开发措施引起的其他效应成像。在时间推移地震差异剖面上,与油藏物性无关的数据要具有复测不变性;与油藏物性有关的差异数据要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互均化技术是时间推移地震数据处理的核心,它能有效消除由数据采集误差和处理误差引起的与油藏物性变化无关的假异常。
    杨勇,王建富
    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大港油田古潜山勘探中的作用
    1999, 4(3):  45-48,8.  摘要 ( 150 )   HTML   PDF (959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港探区古潜山的勘探历经多年,从沧县隆起、埕宁隆起到盆地内部,已钻遇奥陶系古潜山井51口,少数井见油气显示,但未取得勘探的实质性突破。受地下地质条件影响的同时,钻井工艺技术的落后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为此本文从地质—钻井工艺相结合出发,探讨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大港古潜山勘探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廖兴明
    油气勘探新技术:微轻子(ML)油气探测技术
    1999, 4(3):  49-50,8.  摘要 ( 145 )   HTML   PDF (596KB) ( 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轻子(ML)油气探测技术,是目前全新的理论、全新的勘探技术,具有科学、经济、简便、快捷和直接找油气的优越性。它的问世,将会给未来油气勘探活动和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微轻子的定义及其油气探测原理和工艺,以及该项技术在辽河海洋笔架岭地区的应用效果。
    王顺玉,戴鸿鸣,王海清,黄清德
    地下烃类相态早期识别的地球化学方法
    1999, 4(3):  51-52,8.  摘要 ( 101 )   HTML   PDF (585KB) ( 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阐述了根据烃源岩的热演化阶段、不同温度段烃类的含量和油气全烃色谱指纹特征来早期判断地下烃类相态的地球化学方法,达到了在钻探过程中经济、快速地进行地下储集层中烃类相态的早期预测的目的。这一方法耗时少,花费低,而且所需的原始实验数据容易获得,判识精度较高。
    彭路平,王一刚,刘划一
    地震多属性对碳酸盐岩有利储集层及含气性预测
    1999, 4(3):  53-56,9.  摘要 ( 83 )   HTML   PDF (1036KB)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技术是通过8类方法,对地震、测井、地质等多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从中提取地震有效多属性信息。通过多种地质—物理模型,借助于多维分析综合确定地质预测目标,对碳酸盐岩含气储集体特征实现预测评价。实际生产应用表明,应用地震多属性技术将会有效地减少对预测目标的多解性,显著地减少偏差。可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是一项实用的成熟技术。
    梁狄刚
    塔里木盆地九年油气勘探历程与回顾(续)
    1999, 4(3):  57-62,9.  摘要 ( 143 )   HTML   PDF (1362KB) ( 1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4油田是塔里木沙漠腹地探明的第一个高产油田。它的发现充分说明了:塔中地区勘探方向的“两个转移”是正确的,地质综合研究发挥了超前、导向和准确预测的作用。塔中4油田东河砂岩古油藏下部的水淹,则是地质家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实际,又逐步接近于实际;同时反映出塔里木油气勘探的复杂性和所具有的难度。
    何斌,马峰
    关于中国深盆气勘探的几点认识
    1999, 4(3):  63-65,9.  摘要 ( 154 )   HTML   PDF (798KB) ( 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盆气是一种非常规圈闭型的天然气藏,具有资源量大、分布在盆地低部位、水动力封闭等特征。形成条件要求生烃强度大、储集层物性差、保存条件好、构造性质稳定等。根据深盆气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中国西北一批大型盆地及南华北地区勘探前景广阔,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已经初见成效。结合其他类型的天然气资源,这个区带有可能建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成为下世纪油气工业新的增长点。
    李春光
    胜利油区油气勘探的新突破
    1999, 4(3):  66-69,9.  摘要 ( 70 )   HTML   PDF (1005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利油区近年来的油气勘探每年都以探明1×10~8t以上的石油地质储量的速度在增长,在探明程度较高的老油区内还能取得如此好的勘探效果,究其原因是富油气凹陷的巨大勘探潜力,不断地被认识、被挖掘出来的结果。从而在生油岩内、古潜山和新区的油气勘探都取得新突破。文中以近年来发现或探明油藏实例为依据,分析了勘探成果、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这些油藏的发现和形成对油区和相似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要的预测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