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2-15
    石昕,戴金星,赵文智
    深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分析
    2005, 10(1):  1-10,1.  摘要 ( 337 )   HTML   PDF (3956KB) ( 17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深层油气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勘探成果,指出深层具备了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并已发现了一系列的油气藏。在特定条件下,深层的砂砾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等均能发育成为工业性油气储层。深部油气藏具有近源特征,垂向运聚成藏是其基本模式,由于构造运动的破坏,多期成藏较为常见。我国深部油气资源丰富,是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
    张朝军,石昕,吴晓智,杜社宽,管树巍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富集条件及有利勘探领域预测
    2005, 10(1):  11-15,1.  摘要 ( 209 )   HTML   PDF (1187KB) ( 11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的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截至2002年底,在盆地西北缘、东部和腹部共发现了5个含石炭系油藏的油田和1个气田。石炭系的储层主要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储集相带是近火山口的熔岩流亚相,次为爆发相,再次为火山重力流亚相。准噶尔盆地探明的石炭系油藏,多数受断裂活动的控制,可以划分为三类:断块油气藏、断裂—岩性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主要的储盖组合是以石炭系火山岩为储层,二叠系和三叠系泥岩为盖层。此外,该文总结了准噶尔盆地内石炭系油气富集规律,并评价出“7个区带”为有利勘探远景区。
    周路,张义杰,雷德文,何登发,张越迁,唐勇,李伯华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构造特征
    2005, 10(1):  16-21,1.  摘要 ( 285 )   HTML   PDF (2283KB) ( 14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莫索湾凸起是在石炭纪“基底”隆起的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大型隆起构造,构造发育经历了六个阶段:石炭纪隆起雏形期;二叠纪隆起发育期;三叠纪—中侏罗世早期稳定埋藏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压扭改造期;白垩纪—古近纪稳定埋藏与调整时期;新近纪以来的隆起定型期。现今石炭系顶界面为一沿北西西向分布的特大型背斜构造,上覆二叠系—侏罗系为继承性披覆背斜,由下向上背斜面积和圈闭幅度逐渐变小,下侏罗统地层界面仅为低幅度背斜圈闭,侏罗系顶界面及其以上地层披覆背斜消失,整个莫索湾地区过渡为向南倾的单斜构造。石炭系古隆起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没有遭受过破坏,石炭系顶背斜圈闭面积和闭合幅度呈逐渐增大趋势,古隆起主体部位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迁移。莫索湾凸起构造演化特点有利于石炭—三叠系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因此,莫索湾凸起深层石炭—三叠系背斜圈闭,特别是石炭系特大型背斜圈闭具有十分重要的勘探价值。
    何登发,况军,吴晓智,周路,唐勇,李伯华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构造演化动力学
    2005, 10(1):  22-33,2.  摘要 ( 330 )   HTML   PDF (5441KB) ( 15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隆起构造是沉积盆地内的大型正向构造单元,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由于沉积盆地的多旋回叠加演化,隆起的形成发育表现为复杂的动力学过程。隆起在沉积期、(油气)成藏期、调整期与定型期具有不同的地质结构,决定了油气形成、聚集与分布的地质环境,因此,隆起构造演化动力学是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的核心。从古构造分析的角度,解析了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的构造演化史。莫索湾凸起是在石炭纪“基底”隆起的背景上,经二叠纪构造运动发育起来的大型隆起构造;在经过三叠纪—中侏罗世西山窑组沉积期的稳定沉降与埋藏之后,在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遭受强烈改造;其后,在早白垩世再次稳定沉降,晚白垩世—古近纪发生“振荡”运动,在新近纪随着南侧昌吉坳陷的急剧挠曲沉降而发生向南倾斜。莫索湾凸起经历了雏形期、发育期、埋藏期、改造期、调整期与定型期等6个地球动力学阶段的演化,现今成为深埋藏的大型背斜,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
    石昕,王绪龙,张霞,管树巍,张年富,张朝军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
    2005, 10(1):  34-39,2.  摘要 ( 155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准东和腹部97口钻井的统计分析,从石炭系烃源岩分布、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等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了石炭系的生烃能力。石炭系烃源岩在准东和腹部地区分布广泛,以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为主。下石炭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滴水泉及五彩湾地区,为还原环境下腐泥—腐殖型好烃源岩,上石炭统主要分布在准东大井、帐北地区及石西、夏盐和五彩湾地区,为弱还原—还原环境下的成熟腐泥—腐殖型较好烃源岩。近几年,陆续发现了石炭系自生自储的油气,石炭系的勘探前景良好。
    况军,何登发,张年富,石昕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油气成藏模式
    2005, 10(1):  40-45,2,3.  摘要 ( 247 )   HTML   PDF (2160KB) ( 5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属于典型的凹中凸构造单元,有优越的烃源条件,包括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三套主力生油层系;垂向上主要发育四套储盖组合。莫索湾凸起的构造沉积演化与地质结构决定了其油气聚集的主要特点,先后经历了早期成藏与调整和中晚期的成藏与再调整,具有“两期成藏、两期调整”特征。生油期、运移期、成藏期、调整期在时空上的有利配置,使本区成为多层系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区。
    周路,王绪龙,何登发,陈志稳,张亚斌,杨志力,郑金云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深层压力预测
    2005, 10(1):  46-54,3.  摘要 ( 142 )   HTML   PDF (3940KB) ( 3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莫索湾凸起井下侏罗系下部普遍表现为超压特征,但井底以下地层压力特征不清楚。莫深1井是莫索湾凸起上以深层石炭—三叠系大型背斜圈闭为勘探目标的一口重点科学探索井,钻前开展压力预测,对莫深1井钻井工程的合理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地震层速度法预测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力段比较准确,但在超压段,地震层速度与真实地层速度之间的系统误差较大,预测压力明显小于实测压力值。VSP测井速度较地震层速度对超压段更为敏感,利用VSP速度对地震速度进行校正,可以大大降低这种系统误差。采用校正后的地震层速度进行地层压力预测,其预测精度有较大提高。
    叶德燎
    东南亚石油资源与勘探潜力
    2005, 10(1):  55-60,64,3.  摘要 ( 380 )   HTML   PDF (1319KB) ( 25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该区大约有100多个沉积盆地,目前已发现含油气的盆地有47个。东南亚地区最终石油资源量为233.7×108t,最终天然气资源量为26.5×1012m3,分别占世界的7.5%和8.1%。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文莱等国,是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国家。
    何文渊,吴云海
    近年来国内各油公司勘探活动特点
    2005, 10(1):  61-64,3.  摘要 ( 137 )   HTML   PDF (801KB) ( 3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内各油公司都相当重视勘探工作。勘探活动总的来说具有以下五大特点:矿权面积不断扩大,资源量有所增长;勘探工作锁定在各含油气盆地的前陆盆地、古隆起、大面积地层岩性带和富油凹陷四大领域,突出预探;立足富油凹陷,注重老油区扩展,减缓老区产量递减;石油储量高基值平稳增长,产量稳中有升;开始重视天然气勘探,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