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5-12-15
    毛超林,赵占银,马玉天,宋立忠,刘珂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2005, 10(6):  1-5,37,90.  摘要 ( 143 )   HTML   PDF (1715KB)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已发现的岩性圈闭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目前松南共发现6种岩性油气藏类型: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水动力圈闭油气藏及泥岩裂缝油气藏。通过总结,认为松南岩性油气藏具备5条成藏规律,还有近10×108t的勘探潜力,下一步的勘探重点仍然是西部、西南及东南三大沉积体系的前缘地区。
    姚超,焦贵浩,吕友生,郑良合
    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思路及其工业制图的建议
    2005, 10(6):  6-13,90.  摘要 ( 118 )   HTML   PDF (3244KB) ( 2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取决于盆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定的沉积环境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以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从寻找岩性地层圈闭角度出发,分析了岩性地层圈闭的类型、赋存条件及勘探难点,提出了以富油凹陷为目标,以查明“三面一线”(最大湖泛面、首次湖泛面、不整合面及勘探目的层尖灭线)为基础的勘探思路和开展岩性地层圈闭工业制图及其质量检查的建议。相信这些建议不仅使今后的岩性地层圈闭工业制图逐步标准化,也有助于促进岩性地层圈闭解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和预测更多的岩性地层油气藏。
    邓运华
    断裂—砂体形成油气运移的“中转站”模式
    2005, 10(6):  14-17,90.  摘要 ( 198 )   HTML   PDF (1426KB) ( 3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运移是当今世界石油地质学中研究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最前沿的学科,它是成藏动力学研究的核心。断裂是裂陷盆地内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但是断面与烃源岩接触面积小,不能吸收大量油气,大断层下降盘的水下扇砂体与生烃岩大面积接触,能吸收烃源岩中生成的大量油气,当达到一定饱和度时,温—压升高,伴随着断层的“幕式”运动,油气从砂体——中转站中沿断层向上运移成藏。正、反两方面勘探实践验证了断裂—砂体的油气中转站运移模式的正确性,它将对今后油气运移的研究和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卢双舫,郭春萍,申家年,王峰,廖前进,于俊利
    化学动力学法在黄骅坳陷未熟—低熟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2005, 10(6):  18-23,90.  摘要 ( 188 )   HTML   PDF (2268KB) ( 1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学动力学模型在黄骅坳陷的应用表明,研究区的丛粒藻、菌解有机质及可溶有机质中的非烃、沥青质的确能在浅于常规生油门限的埋深条件下开始大量生烃。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烃源岩的分布、厚度、埋藏史及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和残烃特征所进行的定量评价表明,孔店南区孔二段生成和排出的未熟—低熟油量分别为34.5×108t和31.9×108t,歧口西区沙一下分别为13.4×108t和9.4×108t,两层位所提供的油资源量(包括成熟油)分别为7.1×108t和2.8×108t。这意味着,孔店南区孔二段应该能导致小而肥的未熟—低熟油聚集,而与区内沙一下有关的地区和层位的勘探潜力也值得重视。这同时也表明,从化学动力学理论出发,进行未熟—低熟油生成、排出量及资源量的评价,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
    刘善华,代宗仰,吴长江
    油气储层岩溶研究
    2005, 10(6):  24-28,8,9.  摘要 ( 222 )   HTML   PDF (1145KB) ( 3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详细介绍了岩溶和古岩溶的概念,按岩溶发生时间、深度、岩石介质、发生环境和成因机制对岩溶进行分类;根据岩溶水动力学特征,岩溶纵向上大致分为风化壳、垂直渗流带、季节变动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油气储层古岩溶发育相关的10个地质因素,列举了7种岩溶发育机理,并总结分析了岩溶研究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赵邦六,何展翔,文百红
    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技术及其勘探实践
    2005, 10(6):  29-37,9.  摘要 ( 118 )   HTML   PDF (3389KB) ( 3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众所周知,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如复杂山地、前陆冲断带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等),单一的纵波地震勘探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而与油气响应直接相关的非地震油气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也是降低复杂地区油气勘探风险和综合成本的有效途径。从非地震勘探技术进步和油气藏的物理化学属性特征出发,提出直接油气检测的非地震勘探思路,并通过一些勘探实例探讨直接油气检测的应用前提和条件。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油气勘探开发科技工作者和各级领导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张颖
    渤海湾盆地“中石油”探区地震勘探现状分析及技术发展建议
    2005, 10(6):  38-44,9.  摘要 ( 65 )   HTML   PDF (2436KB) ( 2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点对渤海湾盆地中石油探区地震勘探史、地震勘探程度进行分析,对三维地震资料品质进行评价;结合渤海湾探区今后重点勘探目标的地球物理特征和地质特点,分析了油气勘探对地震勘探技术的需求;在以上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渤海湾盆地今后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参考意见。
    洪余刚,陈景山,代宗仰,李凌峰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精细标定应用研究
    2005, 10(6):  45-47,9.  摘要 ( 123 )   HTML   PDF (1359KB) ( 3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合成记录制作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实际地质、地震资料,提出合成记录的制作在层位标定中的实用优化方法,强调了子波的提取方法和子波相位引起的偏差。该方法应用在辽河油田新开—董家岗地区这个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区块,使得层位标定的精度较常规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
    杨春梅,颜军,陈天铸
    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及应用
    2005, 10(6):  48-50,9.  摘要 ( 112 )   HTML   PDF (2019KB) ( 2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原油田东濮凹陷地质构造复杂,小断块较为发育,原始地震资料存在着严重的线性干扰和多次波。针对这些原始资料的特点,首先消除线性干扰和多次波的影响,然后利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了偏移孔径和频率限值的试验,最终处理效果明显,同时交叉地层速度矛盾性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靳军,匡立春,宋桂友
    准噶尔盆地夏子街地区深部二叠系高压低渗透油气藏改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05, 10(6):  51-55,9,10.  摘要 ( 183 )   HTML   PDF (2179KB) ( 3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低渗透油气储量的勘探开发,核心问题在于提高单井产量,从而有效降低探明成本。随着近年来储层改造工艺技术的显著提高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地区区带研究的不断深入,重点针对这一地区二叠系高压、低渗透储层改造开展了技术攻关,在充分分析邻井早期压裂效果的基础上,从储层粘土矿物含量统计入手,通过压裂液配伍、压裂规模、模拟软件应用等改造工艺的细致研究和精心选择,解决了高压、低渗透储层改造难题,指导现场生产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盆地西北缘斜坡区的深化勘探提供了勘探思路。
    王群嶷,冯立
    大庆低渗透油田薄差油层勘探开发整体压裂优化设计应用与实践
    2005, 10(6):  56-60,10.  摘要 ( 143 )   HTML   PDF (1731KB) ( 5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低渗透油田薄差层通过压裂改造可以使油井产能提高,但是不同的压裂方案设计会产生不同的开发效果,造成单井产能、含水率和采出程度都会有差异,影响开发效果。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整体考虑压裂裂缝参数、注采参数和井网布局整体优化组合影响。主要分析了两个方面:一是区块产量与压裂参数之间的影响;二是油井见水时间与不同压裂参数之间的影响。在大庆渗透油田朝521区块和肇60-54井区初步进行了实践与应用,确保油田开发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好的效果。
    郭元岭
    油田公司油藏勘探开发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设想
    2005, 10(6):  61-63,10.  摘要 ( 205 )   HTML   PDF (585KB) ( 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设想将油田公司下属机构划分为勘探公司、开发公司以及注采等专业化技术服务公司。勘探公司负责寻找储量,开发公司负责油藏开发管理,注采等专业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服务,三者之间利用市场机制联系起来,油藏的开发管理权以“商品”的形式在勘探开发各个环节进行转移,体现出资本增值的特点。
    余辉龙,薛良清,杨福忠,洪国良,孔炜
    印尼萨拉瓦提盆地Island地区Kais组生物礁圈闭及含油气特征
    2005, 10(6):  64-70,10.  摘要 ( 73 )   HTML   PDF (5356KB) ( 2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萨拉瓦提盆地位于印尼东部巴布亚岛的鸟头部分,萨拉瓦提盆地中新世发育的Kais组碳酸盐岩是东南亚第三系碳酸盐岩的主要勘探对象之一。Kais组生物礁是盆地的主要储层和产层。在前人对Kais组碳酸盐岩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特别是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油印尼公司近年勘探的新资料,对Island地区Kais组生物礁圈闭类型进行了研究和成因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萨拉瓦提盆地Island地区Kais生物礁圈闭的含油气特点与控油因素,提出并论证了礁体之间大都是连通的观点,认为萨拉瓦提盆地Island地区油气运聚的控制因素除与地层倾向一致的构造鼻和断层外,Kais组下部以生物滩相为主的碳酸盐岩本身就是较好的运载层。萨拉瓦提盆地具备油气差异聚集的独特条件,提出差异聚集可能是Island地区Kais组生物礁油气藏运聚的主要特征,也可能是控制油气藏相态的根本原因。
    赵政璋,赵贤正,李景明,刘人和
    国外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发展趋势及启示
    2005, 10(6):  71-76,10.  摘要 ( 265 )   HTML   PDF (1927KB) ( 6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洋石油资源潜力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竞争的一个热点领域,近年油气新发现中较大的发现主要位于海上,海洋石油储量和产量所占的份额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目前,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范围已从浅海、半深海延伸到深海。海上的油气勘探开发与陆上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在地震技术方面,如海上现在已广泛使用三维地震技术、多维多分量等;井筒技术也比陆上发展要快些,主要使用长距离水平钻井及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等。这些对于我国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另外,由于海洋石油勘探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业务,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必须以大型圈闭为评价目标,立足于寻找大油气田。
    《中国石油勘探》2005年总目次
    2005, 10(6):  77-79.  摘要 ( 32 )   HTML   PDF (445KB)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