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6-15
    易士威, 杜金虎, 杨海军, 李君, 李勇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成藏控制因素及勘探思路
    2012, 17(3):  1-8.  摘要 ( 526 )   HTML   PDF (3592KB) ( 12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早古生代时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盆地,在其后的发展演化历史中,又经历了多期成盆、多期发育与多期改造,从而最终成为叠合型盆地。这样的盆地发育特点造成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的多源生烃、多期生烃、多期运聚、多期成藏和多期改造。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可以概括为"源控、隆控、坡控、面控、断控和相控"。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原型盆地的"定洼选带"相比,其勘探思路应该是"定源选带"。在确定有效烃源灶的基础上,通过断层、不整合面以及输导层的研究确定与烃源灶有关系的有利勘探区带,根据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确定有利区带的勘探战略是以油勘探为主、气勘探为主还是油气并举。
    陈磊, 丁靖, 潘伟卿, 陈统, 蒋杰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二叠系风城组云质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2012, 17(3):  8-11,7.  摘要 ( 614 )   HTML   PDF (2774KB) ( 18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二叠系攻关研究,证实了风城组云质岩储层是获得优质高效规模储量的有利储层。这类储层岩性主要为云质粉砂岩和泥质云岩,形成于稳定、低能的静水环境,储层微裂缝发育。裂缝发育程度、溶孔与裂缝的配置关系和储层中云质含量高低,是影响储层优劣的关键因素。二叠系风城组优质储层分布区,往往是风城组一段云质岩储层平面分布稳定、纵向厚度大、上部风二段膏岩盖层发育的区域,同时位于断裂带或裂缝发育区。
    刘国全, 刘子藏, 吴雪松, 贾丽, 汪津, 王冠, 王莉, 姜学华
    歧口凹陷斜坡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实践与认识
    2012, 17(3):  12-18,7.  摘要 ( 468 )   HTML   PDF (3359KB) ( 16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经40多年勘探的歧口凹陷,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发展需求越来越紧迫。面临新的形势,大港油田立足丰富的资源基础,解放思想,转变勘探理念,推进"三个整体、四个精细"的勘探做法,即整体采集、整体研究、整体评价和精细目标处理、精细目标研究、精细方案设计、精细组织实施,强化斜坡区岩性油气藏的深入研究与勘探,先后在歧北斜坡、埕海断坡、滨海断鼻及斜坡发现了3个亿吨级规模储量区。通过斜坡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实践,取得了两点主要认识、四点重要启示,对深化大港探区富油气凹陷斜坡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周东延
    油气动态富集理论——油气勘探理论、方法发展体系
    2012, 17(3):  19-31,36,7,8.  摘要 ( 404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动态富集理论是关于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油气成藏及分布规律的油气勘探理论与方法体系,它建立在我国油气勘探实践特有的发展基础之上,继承性地将我国已有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成功勘探模式由"静态"向"动态"、由表象向成因及动力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从油气动态富集的思想和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油气动态富集理论的3项基本原理(相互作用、相对性原理,油气资源及其时空分配控制原理,圈闭体系、充注体系协调匹配原理)及其新认识,并对其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含油气盆地动态综合评价及勘探一体化体系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发展历史及现状,综合评价了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风险构成及最优化目标管理体系。
    张宇生, 魏寿云, 李可恩
    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及应用
    2012, 17(3):  32-36,6.  摘要 ( 436 )   HTML   PDF (2962KB) ( 10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地表地下地震条件极为复杂,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该区地表岩性多为石灰岩、岩溶,裂缝发育、激发和接收条件复杂,导致不同地形地表条件下单炮品质差异大、整体资料信噪比低的难题,常规地震采集方法难以奏效。对该地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攻关,对比和分析了各种观测系统的优势和缺点,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出采用"宽线+弯线+高覆盖+长排列"观测系统,并在对观测系统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遥感数据对测线进行优化,这样既提高了单炮激发和接收效果,使整体地震资料品质有较大的改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山地采集施工难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达到了在该地区进行观测系统优化的预期效果。
    宫清顺, 黄革萍, 孟祥超, 朱超, 倪国辉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岩性识别方法
    2012, 17(3):  37-41,6.  摘要 ( 683 )   HTML   PDF (2863KB) ( 13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山岩岩性识别是火山岩储层评价的基础和关键。以三塘湖盆地火山岩为例,石炭系卡拉岗组火山岩岩性复杂多样,发育熔岩、火山碎屑岩及过渡岩类。针对岩性识别难点,在区域重磁资料圈定火山岩岩体范围的基础上,优选对岩性反应敏感的自然伽马、电阻率、补偿密度及声波时差等测井物理量,并对其进行岩心、薄片资料精细刻度,采用交会图方法,建立火山岩的测井响应识别模板,实现了对火山岩的测井岩性识别,进而对地质录井岩性进行准确的校正,为深入开展三塘湖盆地火山岩勘探奠定良好的基础。
    白旭明, 唐传章, 孙毅, 袁胜辉, 牛迎春, 张学银, 蒲可瑜
    可控震源组合方向对地震采集资料的影响分析
    2012, 17(3):  42-46,6,7.  摘要 ( 384 )   HTML   PDF (6091KB) ( 12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各富油凹陷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针对复杂断块、地层岩性圈闭、低幅度构造、薄储层等油气藏的勘探已进入了精细勘探阶段,因而,对新采集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可控震源勘探均采用多台组合的形式施工,这种方法从理论上来说对地震采集的资料是有一定影响的,组合产生的时差问题会影响地质体的成像精度。通过模型正演及实际的野外地震采集资料分析发现,可控震源组合方向对静校正及地质体成像精度有较大影响,若多台震源组合,采用平行排列组合的方式所产生的误差变化相对简单,规律性较强,是一种相对较好的组合方式。可控震源组合也影响静校正量的精度,一般来说组合基距越小静校正量精度越高。
    王建蕊, 胡刚, 李友江
    三维速度场的建立及其在层位标定中的应用
    2012, 17(3):  47-51,7.  摘要 ( 490 )   HTML   PDF (2383KB) ( 15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速度场建立的基础是速度资料,综合使用VSP资料、速度谱资料和声波测井资料可以建立高精度的三维速度场。在建立三维速度场的过程中,比较烦琐的是平面平滑处理,而通常按网格化方法后进行平面平滑处理的三维速度场占用较大存储空间,文中提出的分块多项式曲面拟合的方法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将应用分块多项式曲面拟合的方法所获得的三维速度场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的层位标定中,可以为无VSP或地震测井的井位提供较为准确的时深关系,从而避免了解释人员进行层位标定时的盲目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油田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牛聪, 刘志斌, 张益明, 何峰, 王志红
    基于密度分析的含气饱和度预测研究应用
    2012, 17(3):  52-55,7.  摘要 ( 277 )   HTML   PDF (2425KB) ( 14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Z区块多口井均有气层发现,且单井钻遇的气层多,总气层厚度大,在地震剖面上能看到同相轴变粗、下拉、低频等含气特征。该区形成"亮点"的原因很多,不同饱和度的气层和含气水层均为强振幅反射,研究认为Z区含气性识别的难点不在于区分气层与水层,而是含气饱和度的定量预测。在叠前反演和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敏感参数扰动实验,识别了反映饱和度变化的敏感参数,取得敏感参数随饱和度变化的关系,并利用该关系对海外已含油气盆地进行了应用效果的验证。
    秦雁群, 侯秀林, 邓宏文, 李潇, 戴建军
    East Venezuela盆地油气聚集与勘探潜力
    2012, 17(3):  56-61,7.  摘要 ( 290 )   HTML   PDF (3410KB) ( 11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ast Venezuela盆地是一个大型的不对称前陆盆地,具有丰富油气资源。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晚三叠世—侏罗纪裂谷、白垩纪—始新世被动边缘和渐新世至今前陆盆地3个演化阶段。纵向上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白垩系、白垩系和后白垩系3套巨层序。East Venezuela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是Guayuta群和Tigre组海相泥页岩和碳酸盐岩。生油岩成熟度由北往南递减。北部烃源灶油气经断层、砂体长距离阶梯式向南部斜坡边缘运移。盆地最主要圈闭类型为背斜、断块、地层和岩性圈闭。Oficina组构造、构造—地层、地层圈闭组合和Naricual组构造圈闭组合是盆地内最主要的两套成藏组合。有潜力的勘探领域包括白垩系—下中新统被动边缘沉积层序、盆地中部前渊区、南部重油带和东部海域。
    汪伟光, 童晓光, 张亚雄, 成克男
    南大西洋重点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对比
    2012, 17(3):  62-69,7,8.  摘要 ( 521 )   HTML   PDF (4366KB) ( 16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受南大西洋的张裂和持续的漂移作用的控制,具有相同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但是,由于南大西洋裂开的不对称性和不均衡性,两侧盆地的发育及含油气性又存在着差异。南美东岸油气主要集中于大坎普斯盆地,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盆地发育阶段完整,包括前裂谷、裂谷、过渡和漂移4个阶段,各阶段特征明显,发育盐下和盐上含油气系统。而西非油气主要集中于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盆地虽总体上与前者相似,但各成藏要素的发育与其差异仍然明显;并且,各演化阶段由南向北缩减,至西非中部尼日尔三角洲仅发育裂谷和漂移阶段,且以古近系—新近系含油气系统为主。通过着重探讨南大西洋两岸重点富油气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对比分析了各重点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为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战略选区提供依据。
    张树林, 杜向东
    西非油气富集的关键地质因素及勘探战略部署建议
    2012, 17(3):  70-76,82,8.  摘要 ( 575 )   HTML   PDF (3402KB) ( 18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洲具有比较丰富的油气资源。西非海岸发育了15个含油气盆地,可勘探面积达331×104km2。西非海岸盆地发育3套主要的烃源岩、4套主要的储层,存在4个重要的勘探领域,既有成熟领域,也有新领域。盐岩和巨厚泥岩的发育及强烈活动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已经在整个西非海岸15个盆地发现了2095个油气田(藏),待发现资源量还很大,预计达1169×108bbl油当量。近几年来,在西非中部含盐盆地群、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科特迪瓦盆地深水区发现了多个巨型、大型油气田,掀起了西非深水勘探热潮。从勘探潜力和油气富集程度来看,西非是中国石油公司在非洲最重要的油气勘探战略基地。综合对比考虑各盆地(群)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勘探潜力等地质因素和非地质因素(如投资环境、政治经济、与中国关系、安全等),建议中国石油公司重点关注走滑拉分盆地群深水区(重点在科特迪瓦盆地)、中部含盐盆地群深水区(重点在刚果扇盆地和宽扎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加强对西南非盆地群(重点在西南非海岸盆地)、北部含盐盆地群(重点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和塞内加尔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如果上述盆地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则可作为中国石油公司在西非的后备战场。
    汪焰, 申本科
    澳大利亚北卡那封盆地Rankin台地天然气富集原因初探
    2012, 17(3):  77-82,8.  摘要 ( 541 )   HTML   PDF (3526KB) ( 15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ankin台地是澳大利亚北卡那封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和凝析油富集带,在早侏罗世已经抬升,白垩纪中期重新广泛沉积,巨厚的中、上三叠统Mungaroo组三角洲砂岩是该台地重要勘探层系。台地气藏多气源。中、上三叠统Mungaroo组页岩是台地确定的生气岩,形成多套成藏组合。台地也是Barrow—Dampier次盆供烃指向区,由于Barrow、Dampier次盆烃品质不同,造成台地北部的凝析气田比南部的凝析气田含有更多的凝析油。台地天然气富集主要和构造圈闭发育、良好的盖层条件及多气源有关。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2012, 17(3):  83-83.  摘要 ( 323 )   HTML   PDF (152KB) ( 4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勘探》(原《勘探家》)(双月刊),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石油工业出版社主办。刊登内容:油气勘探战略、石油地质理论进展、新的勘探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油气勘探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典型实例分析、跨国油气勘探、油气勘探某一问题的见解与争鸣等,欢迎油气勘探领域的管理决策领导、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1.稿件要求(1)稿件内容应包括题名、作者名(单位全称、地址、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第一作者简介(放在首页地脚处,包括姓名、性别、何年毕业于何院校、现从事何种工作等)、正文、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含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