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薛罗, 史忠生, 马轮, 陈彬滔, 王磊, 马凤良, 史江龙.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坳陷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6): 79-86. |
[2] |
梁爽, 吴亚东, 王燕琨, 王震, 盛善波. 滨里海盆地东缘盐下油气成藏特征与主控因素[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4): 125-132. |
[3] |
任来义, 贺永红, 陈治军, 刘护创, 白晓寅, 王小多, 韩长春.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巴音戈壁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6): 709-720. |
[4] |
梁顺军, 梁霄, 陈江力, 孙甫, 游李伟, 邓绍强, 李金芝, 樊军, 高怀军, 韩友平, 吴育林, 吴增友. 山地复杂构造倒转背斜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油气成藏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3): 377-390. |
[5] |
杨东升, 赵志刚, 杨海长, 曾清波, 韩银学, 赵钊, 王龙颖, 郭帅, 孙钰皓. 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底辟构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3): 64-73. |
[6] |
钱诗友, 卢黎霞, 程海生, 杨立干.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阜三段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5): 88-95. |
[7] |
谢会文, 能源, 敬兵, 朱永峰, 王斌.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潜山勘探新发现与勘探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3): 1-11. |
[8] |
高厚强, 徐颖, 邵文潮, 穆洁, 蒋波, 陈哲. 逆时偏移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体成像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1): 99-105. |
[9] |
袭著纲, 胡孝林, 方勇, 尹新义, 杜宏宇. 印度尼西亚北塞兰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6): 91-97. |
[10] |
秦都, 黄桂雄, 李瑞磊, 朱建峰, 陈杏霞, 徐文.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碎屑岩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以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3): 52-61. |
[11] |
胡素云, 石书缘, 王铜山, 刘 伟, 白 斌, 徐安娜, 涂建琪, 黄士鹏, 姜 华. 膏盐环境对碳酸盐岩层系成烃、成储和成藏的影响[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2): 20-27. |
[12] |
刘世翔, 张功成, 赵志刚, 谢晓军, 王 龙, 宋 双, 郭 佳, 王升兰, 毕研坤, 王一博. 南海构造旋回对曾母盆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2): 37-44. |
[13] |
孟卫工, 陈振岩, 张斌, 胡英杰, 张子明, 回宇婷. 辽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J]. 中国石油勘探, 2015, 20(3): 45-57. |
[14] |
郭念发,刘子煊. 加蓬海岸盆地Salsich区块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评价[J]. , 2015, 20(2): 82-90. |
[15] |
陈敬国,白旭明,叶秋焱,李海东,朱 敏,张学银.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火成岩区三维地震采集技术[J]. , 2014, 19(5): 6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