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1-15
    勘探战略
    施和生, 杨计海, 张迎朝, 甘军, 杨金海
    琼东南盆地地质认识创新与深水领域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
    2019, 24(6):  691-698.  摘要 ( 1224 )   HTML   PDF (3160KB) ( 1081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0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南海北部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带之一,也是大中型气田储量持续增长的主战场。在 上中新统中央峡谷L17 大气田等发现后,类似中央峡谷气田的浅层目标日益减少,深水勘探面临转型,新的大中型 气田领域研究、勘探迫在眉睫。近5 年来,通过思路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盆地区域构造、石油地质条件 研究,深化凹陷生烃和油气优势运聚区带规律认识,引领深水勘探转型。研究表明,处于琼东南盆地东部超深水区的 松南低凸起中生界潜山及古近系圈闭群具备“多凹环抱、大型输导脊侧向运移及厚层深海泥岩封盖”的优势运聚成藏 条件,资源潜力大,是勘探转型、新领域突破的首选方向。近期该区带的天然气勘探突破证实了中生界潜山天然气新 领域,拉开了深水区潜山千亿立方米气田发现的序幕,也极大拓展了南海西部海域特提斯构造域中生界潜山勘探领域。
    勘探管理
    刘树亮, 刘子勇, 高中显, 温升福, 任晓勇, 王东, 韦正楠
    山东地区基岩岩溶热储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价
    2019, 24(6):  699-708.  摘要 ( 690 )   HTML   PDF (3132KB) ( 771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0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地区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热储分布广、类型多、开发利用条件较好,但目前对基岩热储的分 布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较少。综合利用钻井、测井、试油等油气勘探资料,对山东地区基岩岩溶热储 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明确了区域内寒武系—奥陶系基岩岩溶热储资源的岩石密度平均为2.6722g/cm3,岩 石比热容分布在0.5857~0.95856J/(g·K),全山东地区基岩岩溶热储划分为12 个地热区51 个地热亚区,面积约为 4.4×104km2。在寒武系—奥陶系基岩岩溶热储地质分区基础上,分析总结各区热储温度及地热流体化学特征;采用 热储体积法对山东地区寒武系—奥陶系基岩岩溶热储地热资源量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基岩岩溶热储地热 资源量为998.74×1018J,可采地热资源量为149.81×1018J。
    任来义, 贺永红, 陈治军, 刘护创, 白晓寅, 王小多, 韩长春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巴音戈壁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2019, 24(6):  709-720.  摘要 ( 708 )   HTML   PDF (3956KB) ( 697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0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人对银额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造成这种分歧的可能原因是复杂的地 质条件及其所引起的盆地内不同凹陷、甚至是同一凹陷不同构造部位油气成藏时间存在差异性,而前人的研究仅基于 有限的样品点,研究结论不能有效指导勘探。以哈日凹陷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构造部位钻井的主要含油层段(巴音戈 壁组)进行针对性取样,对样品开展流体包裹体相关研究,发现所有样品均存在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的类别主 要有烃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其中油包裹体的荧光颜色有淡蓝色和淡黄色两种,其荧光光谱特征也指示研究区至少存 在两期不同成熟度的烃类充注过程。对取样井进行沉积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数值模拟,结合与烃包裹体共生盐水包裹体 的均一温度,确定了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洼漕带YHC1 井巴音戈壁组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107—104Ma 和99Ma,对应苏红图组沉积中期和银根组沉积早期;斜坡带H3 井也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99Ma 和72— 71Ma,对应银根组沉积早期和乌兰苏海组沉积晚期;边缘带的H2 井也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85Ma 和 75—71Ma,对应乌兰苏海组沉积中期和晚期。凹陷不同构造部位油气成藏时间的差异表明研究区巴音戈壁组烃源岩 所生成的油气二次运移距离极为有限,油藏以近源成藏为主。
    勘探案例
    王林, 史卜庆, 史忠生, 郑凤云, 马洪
    南苏丹迈卢特盆地北部凹陷古近系Yabus 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2019, 24(6):  721-729.  摘要 ( 668 )   HTML   PDF (3330KB) ( 70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0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南苏丹断陷湖盆迈卢特盆地为例,通过区域地质、岩心、测井、粒度及地震相等资料的分析研究,认 为北部凹陷弱裂陷期形成的古近系Yabus 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受盆地裂陷活动与湖平面变化影响,Yabus 组上 段和下段具有不同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Yabus 组下段沉积时期,盆地构造活动弱,湖盆水体浅,以发育广泛分布 的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为特征。Yabus 组上段沉积时期,盆地裂陷活动增强,湖盆水体缓慢加深,形成了广泛分 布的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及局部的滨浅湖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砂体在断层配合下可形成构造—岩性圈闭, 研究成果对迈卢特盆地北部凹陷的成熟探区滚动挖潜与精细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地质
    朱正平, 罗文军, 潘仁芳, 翁雪波, 金吉能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古地貌恢复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2019, 24(6):  730-738.  摘要 ( 765 )   HTML   PDF (3253KB) ( 930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石梯—磨溪地区在灯影组沉积后总体都处于有利的岩溶地貌区域,由于构造运动复杂,研究区差异剥 蚀明显,导致传统的古地貌恢复技术无法有效指示有利储层。在总结残厚法、印模法等传统古地貌恢复技术的优缺点 及适用性的基础上,以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岩溶储层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印模法+ 残厚法的沉积古地貌恢复 技术,得到了新的沉积古地貌图,并通过对沉积古地貌的综合分析,划分了该地区灯四段有利储集相带。研究结果表 明,基于新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得到的沉积古地貌图,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剥蚀量带来的地层厚度变化,从而更真 实地表征原始沉积地层的厚度;灯三段底界面上的超覆点及残厚法恢复的灯二段古地貌证明了MX47 井区在灯四段 开始沉积时处于水体较深的部位,导致其储集性能较差、测试产量较低。最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为研究区西侧呈条带 状展布的台缘丘滩相;研究区东侧发育局限台地相沉积,储集性能最差。
    代春萌, 曾庆才, 李波, 徐淑娟, 李璇, 杨亚迪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古火山机构地震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2019, 24(6):  739-749.  摘要 ( 710 )   HTML   PDF (4125KB) ( 67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0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古火山机构复杂,对气藏形成分布和勘探开发有重要影响。基于最新钻井、 测井及三维地震数据解释成果,开展滴南凸起石炭系古火山机构特征研究,分析古火山机构对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 认为:①根据火山机构形态和火山岩成分,滴南凸起石炭系古火山机构可划分为裂隙式熔岩火山机构、中心式单火山 口碎屑岩火山机构、中心式多火山口复合火山机构、裂隙式侵入火山机构4 种类型,受火山喷发—沉积旋回控制,早 石炭世以中心式单火山碎屑岩火山机构及裂隙式侵入火山机构为主,晚石炭世以裂隙式熔岩火山机构为主。②古火山 机构控制优质储层类型及分布,裂隙式熔岩火山机构发育玄武岩储层,中心式单火山口碎屑岩火山机构发育火山角砾 岩和英安岩储层,中心式多火山口复合火山机构发育火山角砾岩和玄武岩储层,裂隙式侵入火山机构发育花岗斑岩储 层。③受古火山机构控制发育火山内幕气藏、风化壳气藏、构造—岩性气藏3 种类型,有深大断裂沟通的古火山机构 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
    时战楠, 蒲秀刚, 韩文中, 周静, 祝必兴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及成藏组合模式
    2019, 24(6):  758-770.  摘要 ( 614 )   HTML   PDF (5541KB) ( 650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0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中生界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不落实、有利储集砂体分布规律不明显的问题,在 综合利用大量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对中下侏罗统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储集物性主控因素、 有利区预测及成藏特征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孔南地区中下侏罗统储层物性较差,但是大量的岩石薄片表明,该区次 生溶孔较发育,大大增强了储层的连通性,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次生溶孔较发育与有机酸酸溶关系 密切,而有机酸产生与大断裂相关,在此基础上,明确有利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强烈的溶蚀作用是决定优质储层发育的 主要因素;提出“近源—强联—直接输导型”和“远源—弱联—接力输导型”两类酸溶模式;利用“孔隙度—砂体有 效厚度—埋藏深度—断层性质”四要素叠合评价,将有利储层发育区划分为Ⅰ1、Ⅰ2、Ⅱ、Ⅲ、Ⅳ五类,在Ⅰ1 类及Ⅰ2 类 有利勘探区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流,钻井成功率达70% 以上;依据烃源岩和储层的空间位置关系,将中下侏 罗统划分为“源上”成藏组合和“源下—源侧”成藏组合,并探讨了两类成藏组合的特征及控制因素。
    陈旋, 刘俊田, 龙飞, 刘长地, 李兴亮, 关中南, 宋学良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凝灰岩致密油勘探开发实践及认识
    2019, 24(6):  771-780.  摘要 ( 824 )   HTML   PDF (3566KB) ( 829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0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灰岩作为一种新型的致密油储层类型,目前已在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条湖组油气勘探中获得突破。为了 明确该类油藏成藏机理、富集规律、甜点区纵横向分布及效益动用技术,基于致密油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工艺等关键 技术,应用钻测井、试油及其分析测试资料,通过烃源岩分布规律、储层微观特征、储层岩石脆性、含油性等方面的 研究,对三塘湖盆地凝灰岩致密油勘探开发理论及认识进行总结。研究认为,烃源岩的有效配置、盆地稳定的构造背 景和浅水湖盆环境、凝灰岩成分及后期的脱玻化和溶蚀作用、脱玻化时间与石油充注时间的良好配置等控制着致密油 藏的平面分布,该油藏具有“自源润湿、混源充注、断缝输导、甜点聚集”的油气成藏特点;攻关致密油水平井体积 压裂工艺改造技术及致密油规模开发试验,实现了凝灰岩致密油效益动用。三塘湖盆地条湖组致密油勘探潜力巨大, 评价地质资源量达1.43×108t,是油田可持续稳产的重要资源保障。要实现该盆地条湖组致密油的效益开发,需进一 步落实“甜点”区,加大技术创新,精心组织和实施,实现致密油开发的降本增效,为油田可持续稳产提供保障。
    李成海, 田建章, 金芳, 高园, 李晓燕, 卢永合, 赵铁东, 陈源裕, 王标
    饶阳凹陷河间变质岩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方向
    2019, 24(6):  781-790.  摘要 ( 733 )   HTML   PDF (3939KB) ( 804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1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冀中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存在的储层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分布不清、成藏模式认 识不清等问题,以饶阳凹陷河间变质岩潜山内幕为例,开展油源条件、岩石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裂缝发育模式、储 盖组合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等相关研究。研究认为储层物性、储盖组合和成藏模式是变质岩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的关键 因素。以钾长石、酸性长石和石英等浅色矿物为主要成分的花岗片麻岩裂缝发育,是有利储层形成的优势岩性。储层 发育受岩性、构造作用和风化淋滤等因素控制,形成了风化壳裂缝溶蚀带、构造裂缝带和潜山内幕层状溶蚀带3 种储 层分布模式,构建了潜山顶面风化壳、潜山内幕裂缝带与潜山内幕岩性层状3 种油气成藏模式,其中油气输导体系优 越、储集空间发育的潜山内幕裂缝带成藏模式是有利的勘探方向。
    朱洁琼, 张以明, 黄远鑫, 明锦, 赵伟森, 吴岚, 甘运才, 王元杰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多样性油气成藏特征
    2019, 24(6):  791-798.  摘要 ( 813 )   HTML   PDF (3199KB) ( 628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1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油藏特征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等问题,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综合研究的 方法,对该区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潜山类型、潜山储层和潜山油气输导体系的特征, 得出了束鹿凹陷具备形成多样性潜山油藏的基础;并从烃源岩条件、储盖组合特点、油藏模式等方面对潜山多样性油 气成藏特征进行探讨,明确了各类潜山油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底板层有效性是顶超削截楔状体地层潜山油 气成藏主控因素,基底油源断层是洼中隆起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侧向封挡条件是断阶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 究指出斜坡区断阶潜山和断沟侵蚀潜山是下步勘探最为有利的类型和区带,有效地指导了束鹿凹陷潜山目标的落实与 钻探部署,实现了潜山领域勘探的新突破。
    章雨, 李江海, 杨梦莲, 潘相茹, 陶崇智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分段性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2019, 24(6):  799-806.  摘要 ( 858 )   HTML   PDF (3813KB) ( 88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1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随着 油气勘探的推进,地震及重力、磁法资料不断积累,为两岸构造分段性及盆地群发育规律研究提供了依据。从南大西 洋区域构造背景着手,筛选盆地群地球物理与地质剖面,并将地壳尺度与盆地尺度的剖面相结合,沿着洋底转换断裂 带编制了4 条跨南大西洋两岸盆地的构造长剖面,分别位于南大西洋北部、中部及南部。同一盆地不同尺度的剖面对 比表明,板块运动和地壳减薄方式决定了陆架、陆坡结构,控制了盆地发育并使地层发育处于重力作用的背景。4 条 构造长剖面间的对比直观显示出南大西洋两岸盆地群构造特征的分段性差异,但同时它们又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阶段, 且两岸盆地具有明显共轭关系。南大西洋由南向北张开,根据主要构造特征,依次形成了3 段被动大陆边缘4 类盆地 即南段岩浆型盆地、中段盐构造型盆地、中段泥构造型盆地、赤道段转换型盆地。
    工程技术
    陈敬国, 李海东, 王冬雯, 刘占军, 葛黛薇, 刘胜利, 付滨, 刘颖
    冀中坳陷深潜山及潜山内幕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9, 24(6):  807-814.  摘要 ( 882 )   HTML   PDF (4137KB) ( 83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1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冀中坳陷潜山类型多、分布广,潜山油气藏规模大、储量高,但深部构造复杂、地表条件复杂,导致以 往深潜山及潜山内幕勘探效果不甚理想。伴随着地质认识及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深潜山及潜山内幕勘探的技术 攻关工作一直在持续开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呈现勘探目标由常规潜山转向深潜山、潜山内幕,地震采集由二维向三 维转变、常规向精细拓展、精细向目标延伸,施工方式由粗放转向精细、由炸药转向可控震源绿色勘探等特点。经过 近20 年的技术攻关探索,形成了由“基于潜山资料品质的激发设计技术”“基于潜山构造特征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基 于复杂地表区的观测系统实施技术”“多期采集垂直观测技术”等组成的成熟的深潜山及潜山内幕地震勘探配套技术, 有效解决了该区深潜山及潜山内幕勘探资料差的问题,极大丰富了对冀中坳陷深潜山的再认识。
    刘子雄, 陈玲
    四维影像裂缝监测技术在致密气砂体展布研究中的应用
    2019, 24(6):  815-821.  摘要 ( 809 )   HTML   PDF (2741KB) ( 678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1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砂岩气储层砂体变化快,目前主要通过静态的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开展砂体展布研究,而勘探 开发初期资料较少,砂体预测精度低,应用这些成果指导压裂设计风险较大。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某区块30 多口致 密气井的四维影像裂缝监测成果进行分析,修正了主要压裂层的砂体展布方向和边界,根据不同的砂体位置预测砂堵 风险,制定了20~30m3 不同的加砂规模。研究结果表明,砂体展布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压裂裂缝的破裂和延伸, 通过四维影像微地震监测的不同时刻的压裂裂缝破裂情况判断砂体展布,约束沉积相研究中的砂体认识,并根据砂体 展布情况优化压裂施工参数,可以准确判断砂堵风险,指导致密气压裂设计和开发。
    朱卫平, 甄怀宾, 刘曰武, 张天翔, 高大鹏, 孙伟, 何东琴
    煤层气复杂渗流机制下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研究
    2019, 24(6):  822-830.  摘要 ( 741 )   HTML   PDF (4165KB) ( 657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6.01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优化不同煤层条件下的水平井压裂参数,考虑气体解吸和气水两相流动特征建立了渗流模型,采 用PEBI 网格和有限体积法进行求解。根据煤层的渗透率和厚度特征,划分了4 种煤储层类型,建立了相应的机理模 型,进而模拟计算了不同水平井压裂参数下的累计产气量和压力场。研究发现:煤层性质极大影响了多段压裂水平井 的产能,通过分析不同煤层性质条件下水平井压裂参数与累计产气量的关系曲线,得到了模拟条件下水平段长度、裂 缝半长和裂缝间距的最优值。对于厚度大的煤层建议水平段长度控制在1300m,裂缝间距为75~100m,裂缝半长为 60m;对于厚度小、渗透率高的煤层建议水平段长度控制在1500m 以上,裂缝间距为75m,裂缝半长则是越大越好; 对于性质很差的煤层不建议采用多段压裂水平井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