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mail Alert
English
ISSN 1672-7703
CN 11-5215/TE
创刊于 1996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 下载中心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
» 编辑办公
读者中心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主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主管: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
公司
主办: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发行:《中国石油勘探》编辑部
主编:赵文智
副主编:何海清 周家尧
执行副主编:马新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
三区18号楼 (100011)
编辑部电话:(010) 64523544
(010) 64523587
电子邮箱:cpe@263.net
排版印刷: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
责任公司
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发行部电话:(010) 64523719
国内定价:100元/册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9-14
上一期
下一期
勘探战略
杜金虎, 时付更, 杨剑锋, 张仲宏, 丁建宇, 龙 涛
中国石油上游业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蓝图
2020, 25(5): 1-8.
摘要
(
1766
)
HTML
PDF
(2790KB) (
2254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0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数字 +智能时代中国石油上游业务发展需求,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开展了上游业务信息 化顶层设计。文章分析了中国石油上游业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国际信息化发展趋势和上游业务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 以未来发展愿景为指导,以全面建成智能油气田为总体目标,提出8项预期目标,即:形成智能数据生态、建成一流 智能平台、综合研究智能协同、方案决策智能优化、生产过程智能操控、生产运行智能指挥、经营管理精益高效、安 全环保智能管控;阐述了上游业务信息化总体架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应用架构、网络安全架构,以 及相应的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描绘了中国石油上游业务信息化建设蓝图。
勘探管理
时付更, 王洪亮, 孙 瑶, 陈新燕
梦想云在油气精益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2020, 25(5): 9-14.
摘要
(
921
)
HTML
PDF
(2221KB) (
941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0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是中国石油上游业务信息化共享平台。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A2系统)作 为中国石油上游信息化统建项目核心应用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海量数据查询检索效率及数据综合分析应用方面 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梦想云平台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对A2系统进行云化升级改造,实现了对全部油气水井生产数 据采集、处理、统计、存储、上报、发布一体化协同管理。在此基础上,以油气精益生产管理为目标,建立数据治理 跟踪和评价标准,开展生产数据跟踪评价、产能建设评价、低产井和长停井分析等应用研究工作,为战略规划研究提 供数据支撑。
石玉江, 王 娟, 魏红芳, 杨 倬, 王红伟, 姚卫华
基于梦想云的油气藏协同研究环境构建与应用
2020, 25(5): 15-22.
摘要
(
1005
)
HTML
PDF
(3304KB) (
1428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0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藏研究涉及多学科、多类型数据及多专业研究成果,多学科一体化协同研究成为必然趋势。为了给 科研人员提供一体化协同共享的油气藏研究工作环境,基于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在盆地级区域数据湖建设的基础上, 构建了包含油气藏研究项目数据组织与快速查询、专业软件集成应用、在线辅助分析工具及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项目工 作室,并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风险勘探项目的研究与管理。基于梦想云的油气藏协同研究环境的构建,实现了油气藏 研究数据、软件、成果之间的有效共享与协同工作,全面支撑了油气田勘探开发业务工作,大幅提升了科研工作的质 量和效率。
勘探案例
胡德胜, 范彩伟, 朱红涛, 刘 圣, 宫立园
涠西南凹陷流一段高位体系域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勘探意义
2020, 25(5): 23-31.
摘要
(
827
)
HTML
PDF
(3148KB) (
1073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0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涠西南凹陷 B洼流一段高位体系域湖底扇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但是在湖底扇的特征、分类、 展布、成因机制和发育模式等方面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进程和成效。基于钻井、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 等资料对B洼流一段高位体系域湖底扇进行了系统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B洼流一段高位体系域湖底扇可分为2 大类4小类,分别为高位早期的块体流型湖底扇(又可分为下切水道中心型、下切水道侧翼型)和高位晚期碎屑流型 湖底扇(又可分为无水道化富砂型和无水道化富泥型)。②各类湖底扇在岩性、测井和地震上都表现为不同的特征。 ③湖平面变化、物源体系、搬运路径等耦合控制了两种发育模式,分别为西部轴向物源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挠曲坡折— 富泥型湖底扇沉积模式和北西物源扇三角洲—断裂转换坡折—富砂型湖底扇沉积模式。④由北西向扇三角洲供源的下 切水道中心型块体流和无水道化富砂型碎屑流湖底扇砂体埋深浅、物性好,与流一段湖相泥岩形成自生、自储、自盖 的成藏组合,具有较大勘探价值。
周德华, 孙川翔, 刘忠宝, 聂海宽
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气藏地质特征
2020, 25(5): 32-42.
摘要
(
1081
)
HTML
PDF
(3494KB) (
156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陆相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潜力,以川东北元坝、涪陵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有机碳含量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重点研究了 陆相页岩沉积环境与岩性、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空间与含气性、矿物组成、流体性质等气藏地质特征。研究结果 表明,大安寨段发育浅湖—半深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岩性以页岩夹条带状或薄层状砂岩、介壳灰岩为主,有机质类型 为Ⅱ2 型或Ⅲ型,TOC为0.33%~3.78%,R o 为 1.11%~1.82%,总体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页岩储层以无机 质孔为主,孔隙度为1.5%~6.7%,以小于2nm的微孔和2~50nm的介孔为主,具有良好的含气性(含气量平均为 1.49m3/t);页岩可压裂性较好,脆性矿物含量平均达51%。已有12口井获高产油气流,总体表现出良好的勘探开 发潜力。在对比研究陆相页岩与海相页岩特征差异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有利沉积相是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 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基础,同时受控于岩石组合及岩性成分、有机碳含量、物性参数、流体压力和微裂缝发育程度,以 上认识可为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气最佳勘探开发层系优选提供依据。
石油地质
宋林伟, 王小善, 许海涛, 王一重, 王 恺
梦想云推动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应用
2020, 25(5): 43-49.
摘要
(
1426
)
HTML
PDF
(2216KB) (
157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0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梦想云构建了统一数据湖、统一技术平台和通用应用环境,搭建了基于云原生的勘探 研究环境,在国内找油找气的物探专业化公司全面推广应用。解决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前后方一体化、甲乙方一体 化问题是提高物探效率和成果质量的核心。依托油气田公司的梦想云数据湖资源及梦想云平台可定制的开发能力,研 究探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特色模式,构建前后方一体化、甲乙方一体化的工作与研究环境。该研究推动了传统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业务变革,搭建了处理解释一体化项目场景,发挥“超级项目组织”优势,实现了甲乙方一体化工 作思路贯穿处理解释的全流程,实现了前后方之间的高效协同和软件资源共享,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 支撑。
罗彩明, 唐雁刚, 屈 洋, 曾昌民, 王佐涛, 娄 洪, 冯 磊
塔里木油田梦想云协同研究应用与展望
2020, 25(5): 50-55.
摘要
(
1017
)
HTML
PDF
(1916KB) (
107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0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家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中国石油提出了“共享中国石油”发展战略。自中国石油勘探 开发梦想云发布以来,油田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为提升协同研究效率和管理水平,围绕石油勘探上游业务,按照统 一技术平台,统一数据库的要求,塔里木油田基于梦想云平台,完成了油田区域湖建设,搭建了风险勘探协同研究环 境,实现了勘探开发、经营生产的协同管理。结合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特点,研发了圈闭管理模块,实现圈闭线上申 报、成果快捷查询、成果在线浏览、三级管理审核。基于前期成功应用,从生产动态实时掌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据全方位跟踪查询、研究对象智能识别、业务应用模块化集成、多学科成果一体化展示6个方面对梦想云未来的发 展提出畅想,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张富利, 罗 涛, 汪福勇, 张华义, 张恩莉, 邱玉超, 陈柯宇, 向永慧, 吴 勇, 周 燕, 王 琳, 钟旭赓
梦想云协同研究环境在四川盆地风险勘探中的应用
2020, 25(5): 56-63.
摘要
(
812
)
HTML
PDF
(2903KB) (
823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0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梦想云平台建设以统一数据库、统一技术平台和通用应用为重点,首先完成了勘探业务协同研究工作环 境与井位部署论证决策主题应用,为地区公司协同研究项目上云应用搭建了示范应用环境。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简称西南油气田公司)基于四川盆地风险勘探研究业务需求,结合梦想云平台能力,从四川盆地风险勘探研究的数 据组织和管理、区域地质背景概况及构造研究、沉积格局研究、烃源岩条件研究、有利区带目标研究、井位设计部署 研究等多方面入手,在梦想云平台上深入开展风险勘探研究工作,建立“平台+项目+业务”的协同研究工作环境, 探索并创建了基于梦想云的风险勘探井位部署科研生产新模式,有效地支撑了四川盆地风险勘探研究与决策,取得良 好的应用效果。
石倩茹, 韩国猛, 董越崎, 胡 男, 范德军, 唐鹿鹿, 司维柳, 任仕超, 侯 璐
梦想云平台在歧口凹陷成熟区精细勘探中的应用
2020, 25(5): 64-70.
摘要
(
727
)
HTML
PDF
(9304KB) (
38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0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岩作用在沉积岩形成演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不同盆地沉积及构造演化的差异性,导致其成 岩作用也有不同的特点。以样品实验分析为基础,开展尼日尔Termit 盆地白垩系砂岩成岩作用研究,明确了该盆地 白垩系砂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根据成岩现象、黏土矿物特征与变化规律、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多 个方面对该盆地白垩系砂岩储层进行成岩阶段划分,认为研究区白垩系砂岩大多处于中成岩A 阶段,埋藏较浅的砂 岩处于早成岩B 阶段。Termit 盆地白垩系砂岩的岩石类型是影响成岩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该盆地白垩系砂岩 以石英砂岩为主,石英颗粒的强支撑作用减弱了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原生粒间孔是最为发育的孔隙类型,此外还 发育少量粒内孔隙、粒间溶孔等孔隙。Termit 盆地不同区带白垩系砂岩储层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差异,Fana 低凸起和 Yogou 斜坡储层相对较发育,储层物性好;Soudana 隆起带和Dinga 断阶储层物性差。Fana 低凸起具有很好的勘探 潜力,从钻探结果中也得到了证实,是后续白垩系勘探的重点区带。
工程技术
马 涛, 张仲宏, 王铁成, 丁建宇, 黄兆越, 项 建, 辛 麒, 王建宇, 朱明新
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
2020, 25(5): 71-81.
摘要
(
1864
)
HTML
PDF
(3673KB) (
277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1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行业已步入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发展新阶段,面对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迫切需求,如何数字化和智 能化?已成为油气上游企业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受全球信息技术最新发展趋势的影响和国际最佳实践案例的启示, 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板块制定了上游业务信息与应用共享平台建设蓝图规划,组织开展了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化建设。 梦想云平台采用云计算、微服务架构设计,融合企业数据治理理念及技术体系,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 构建了梦想云“平台+能力+应用”生态,建成上游业务开放共享的“数据+技术+应用”环境,初步形成了上游业 务智能共享能力,为上游业务应用提供敏捷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云平台及其应用采用DevOps、敏捷开发等技术 实现高效一体化开发,保障了上游业务数据互联、技术互通、业务协同。梦想云平台作为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智能共享 平台,为落地“共享中国石油”战略,支撑上游业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杨 勇, 黄文俊, 王铁成, 王 华, 孟令培, 谭雷军, 梁 肖
梦想云数据连环湖建设研究
2020, 25(5): 82-88.
摘要
(
885
)
HTML
PDF
(3232KB) (
1333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1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信息化在30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历经分散建设、集中建设、集成应用3个阶段,正在迈向协 同共享新阶段,努力建成“共享中国石油”。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板块顺应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针对中国石油上游平 台多、数据库多、孤立应用多的“三多”问题,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上游业务数据资源体系进 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数据的汇聚、存储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组织研发了勘探开发梦想云及数据湖技术,并在梦 想云1.0统一数据湖的基础上,提出了逻辑统一、互联互通的集团级主湖和油气田公司级区域湖的数据连环湖设计与 建设方案,通过试点验证,取得了预期效果,为梦想云 2.0数据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杨 平, 詹仕凡, 李 明, 李 磊, 郭 锐, 尚民强, 陶春峰
基于梦想云的人工智能地震解释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 25(5): 89-96.
摘要
(
1048
)
HTML
PDF
(2602KB) (
1737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1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领域的结合方式,更好地发挥两者的协同优势,在深度 学习解释软件研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梦想云+深度学习方法的地震资料解释新模式:①由梦想云数据湖与 计算中心为深度学习算法提供大量的高质量标签数据与高弹性计算平台;②深度学习技术与传统地球物理方法优势互 补,共同搭建地震与地质解释的新流程;③在梦想云平台上应用深度学习模块,直接为梦想云平台的业务决策场景提 供有效地震成果信息支持。这种模式可以取代大量手工操作、实现更高预测精度,从而为高效益、高精度油气勘探打 下坚实的基础,经实践验证,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赵丽莎, 史永彬, 金 玮, 李 华, 塔斯肯
基于梦想云的测井智能化解释应用研究
2020, 25(5): 97-103.
摘要
(
968
)
HTML
PDF
(1852KB) (
1620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1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迄今为止,地球物理测井仍然是石油工业中用于识别地下岩层物性以及是否含油气性的最重要的技术手 段。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基于梦想云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开展测井智能化解释,以数据收集和拼接为基础,进 行特征抽取,结合专家知识和经验构建模型,开展机器学习和模型训练,完成模型测试与迭代,并分别对砂岩、泥岩 的判别(阈值为0.4,60口井)和油层、水层判别(阈值为0.5,47口井)进行了智能化解释技术验证。解释结果显示: 砂岩、泥岩判别用时约2~4h,泥岩和砂岩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4%和9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2%;油层、水层判 别用时约 4~6h,油层和水层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3%和7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6%,有效提高了多口井测井解释 自动化程度和结果符合率,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为传统的石油测井解释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魏春柳, 赵秋生, 王 威, 杨茂智, 王倩文
梦想云应用商店建设研究
2020, 25(5): 104-110.
摘要
(
823
)
HTML
PDF
(2326KB) (
1134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5.01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云服务和云应用,促进了各 行各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纷纷进行信息化建设。如何实现石油行业专业软件与应用的云化与快 速推广,如何帮助石油领域快速找到所需的专业软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建设所需软件,是目前一大难题。 梦想云应用商店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填充了石油行业应用共享平台的空缺。应用商店汇集了石油行业专业软件、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云产品,以梦想云为基础,依托数据湖、PaaS平台,为石油行业提供了一个端到端的应用交互平台, 有效支撑了油气领域应用共享建设,推动石油行业快速实现信息化,促进了石油上游业务开放、协同、共享、智能生 态环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