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14
    勘探战略
    刘合年, 史卜庆, 薛良清, 万仑坤, 潘校华, 计智锋, 李志, 马洪, 范国章
    中国石油海外“十三五”油气勘探重大成果与前景展望
    2020, 25(4):  1-10.  摘要 ( 2096 )   HTML   PDF (3001KB) ( 360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0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三五”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外部投资环境日益复杂,如何尽快适应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实现 精准部署与效益勘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石油海外 油气勘探提出了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寻求规模优质可快速动用储量,大力实施风险勘探和精细勘探的部署策略。创新 实施“产学研用”一体化科研攻关组织模式、优化总部决策流程、坚持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加强深水勘探领域国际 合作、立足全球大盆地积极开拓勘探新项目,逐步积累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勘探管理措施。2016—2019 年,通 过上述部署和措施的实施,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取得12 项重大突破与战略新发现,成熟探区精细勘探多点开花, 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10×108t 油当量,桶油发现成本低于2 美元/bbl,平均探井成功率为76%。当前中国石油 海外油气勘探虽然面临国际油价持续低位、勘探项目急剧减少、新区块获取竞争日益激烈、常规油气资源品质劣质化、 勘探对象愈加复杂、深水油气独立勘探开发能力弱等挑战,但全球待发现油气资源依然丰富,高新技术跨界融合必将 推动勘探理念的转变和技术的革新,海外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勘探管理
    李志, 计智锋, 李富恒, 杨紫, 马洪, 王林
    海外钻探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2020, 25(4):  11-21.  摘要 ( 1006 )   HTML   PDF (1721KB) ( 97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0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4 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长期低位徘徊,如何制定不同油价下的勘探部署方案、实现效益勘探是 油公司勘探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调研国内外钻探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 称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实践,提出一种基于目标的地质风险、经济价值、资源可转换性与战略因素为一体的钻 探目标综合评价优选指标体系,对上述4 个方面11 项指标分别赋予权重开展定量化评价。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基础上, 提出了意向目标收集、目标初步筛选和目标综合排队三步走的评价流程,实现了不同油价下多目标的排队与部署优化。 2016 年以来,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和流程,每年开展两轮全球钻探目标综合排队与部署优化, 提出了差异化部署方案,应用效果成效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勘探案例
    田立新, 施和生, 刘杰, 张向涛, 刘军, 代一丁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领域勘探重大发现及意义
    2020, 25(4):  22-30.  摘要 ( 1337 )   HTML   PDF (13481KB) ( 669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0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南海东部石油工业的摇篮,也是珠江口盆地( 东部) 最早取得中深层古近系油气 突破的地区。近10 年惠州凹陷勘探遭遇瓶颈,为了寻找新的大中型油气田,开展研讨和加强石油地质条件再评价工 作。通过转变思路,坚定“老油区新作为”的勘探信心,提出“立足富洼、聚焦古近系—古潜山、拓展新领域”的勘 探理念;加强研究攻关,提出富油洼陷找气新认识,惠州26 洼湖相混合型母质“油气兼生,晚期快速生气”,具有 较大天然气资源潜力;提出环惠州26 洼“古近系—古潜山”圈闭群具有“近源强势供烃、立体网状输导”成藏模式, 是勘探转型、新领域突破的首选区带。近期该区带惠州26-6“古近系—古潜山”大中型油气田勘探突破证实了高成 熟富油洼陷找气新方向,揭开了惠州凹陷“古近系—古潜山”勘探新篇章,极大拓展了珠江口盆地(东部)古潜山勘 探新领域。
    宋明水
    渤海海域埕岛东坡东营组砂体成因及油气富集特征
    2020, 25(4):  31-42.  摘要 ( 1066 )   HTML   PDF (147588KB) ( 414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0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埕岛油田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海上重要的增储阵地,埕岛东坡东营组勘探潜力大、勘探程度相对 较低。该区砂体类型多样、分布难以预测、成藏富集差异大。为了明确该区砂体成因及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基于录井、 测井、测试、地震等资料分析,对埕岛东坡东营组的沉积特征、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埕岛 东坡主力含油层系Ed4 砂组主要发育洪水湖底扇和滑塌湖底扇沉积类型。②受古地貌和断裂坡折带控制,扇体主要 沿北东向展布的多个继承性沟谷分布;多期发育的砂体互相叠置,沟谷间储层相对独立,坡折处多为砂体尖灭带。③构 造因素与沉积体系配置决定了研究区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其中坡折带下方至洼陷带发育较大规模自 生自储的岩性油藏。④深水环境下多期重力流砂体叠置发育,形成规模性储层,奠定了该区油气富集的基础。源储配 置、断裂及超压决定了该区油藏具有叠合连片分布、普遍富集高产的特点。
    石油地质
    张光亚, 余朝华, 黄彤飞, 程顶胜, 陈忠民, 陈曦, 刘红, 宋成鹏
    非洲地区裂谷盆地类型及油气成藏特征
    2020, 25(4):  43-51.  摘要 ( 1140 )   HTML   PDF (2149KB) ( 1728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洲地区发育多期多类裂谷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为指导非洲地区油气勘探与战略选区,对非洲地区裂 谷盆地形成期次、类型及重点裂谷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非洲地区主要发育古生 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 期裂谷盆地,形成卡鲁裂谷系、中西非陆内裂谷系、北非陆缘裂谷系及红海—亚丁湾—东非裂 谷系;按原型盆地成因,可划分为与热隆拉张有关的主动裂谷盆地以及与走滑或区域伸展应力场有关的被动裂谷盆地; 根据盆地所处构造位置及基底特征,可划分为陆内裂谷盆地、陆间裂谷盆地、拗拉谷裂谷盆地和陆缘裂谷盆地。②因 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和结构的不同,导致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存在差异。北非陆缘裂谷盆地发育海相优 质烃源岩,以中—新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主,油气主要富集在差异沉降形成的断垒区;中西非陆内裂谷盆地多期裂谷叠 置,主力成藏组合存在较大差异,油气主要分布在古近系、上白垩统、下白垩统不同层系中;东非陆内裂谷盆地形成 晚,以新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主。
    王红军, 张良杰, 陈怀龙, 张宏伟, 白振华, 蒋凌志
    阿姆河右岸盐下侏罗系大中型气田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2020, 25(4):  52-64.  摘要 ( 1097 )   HTML   PDF (36264KB) ( 591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0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姆河右岸区块位于中亚阿姆河盆地东北部,天然气资源丰富,盐下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是主要的油 气富集层位。通过对盐下大中型气田的地质特征和成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盐下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可划分 为叠合台内滩气田、缓坡礁滩气藏群和逆冲构造缝洞型气田3 类,其中叠合台内滩气田发育孔隙(洞)型台内滩储集 体,纵向叠置且隔夹层发育,形成多套气水系统;缓坡礁滩气藏群发育裂缝—孔隙(洞)型斜坡礁滩储集体,平面表 现为“一礁一藏”;逆冲构造缝洞型气田发育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气水系统复杂,距主控断层越近、充注强度越 高,气水界面越低。②叠合台内滩气田分布于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气田规模受古地貌和现今构造幅度控 制;缓坡礁滩气藏群位于台缘上斜坡带,天然气富集程度与古地貌高和礁滩体类型密切相关;缝洞型气田分布于山前 逆冲构造带,气田内断层发育规模是高产富集主控因素。③深层中—下侏罗统碎屑岩形成了自生自储的成藏组合,具 有大中型气田形成条件,喜马拉雅期改造较弱的继承性构造圈闭和凹陷带地层—岩性圈闭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李铭, 孔祥文, 夏朝辉, 夏明军, 王林, 崔泽宏, 刘玲莉
    澳大利亚博文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和勘探策略研究——以博文区块Moranbah煤层组为例
    2020, 25(4):  65-74.  摘要 ( 933 )   HTML   PDF (2873KB) ( 1588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0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澳大利亚的博文盆地是典型的弧后前陆聚煤盆地。博文盆地博文区块地质条件复杂,尽管已开展了大 量的煤层气勘探工作,但是控制煤层气富集的地质因素众多,对该区块的煤层气富集规律一直认识不清。结合博文 盆地的煤层发育特征、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应力特征以及煤层含气性和渗透率等地质特征,以该地区发育的 Moranbah 煤层组为例,提出“沉积控煤、构造控气、水文控藏、应力控带、局部高部位和边缘斜坡富集高产”的煤 层气富集高产规律:沉积相控制煤层分布、煤层储层物性,河流冲积平原、上三角洲平原煤层较厚,下三角洲平原煤 层较薄;构造控制含气量及富集带,向斜构造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高产,局部高部位形成煤层气富集高产区;水文地 质条件控制煤层气成藏,位于弱径流—承压区成藏条件好,当地表径流和地层倾向一致时,成藏条件较有利;应力场 控制煤层高渗带,埋深增加,有效应力增加,煤层割理裂隙闭合造成渗透率降低。在煤层气富集规律的基础上,厘定 了煤层气资源规模、控气因素、可采性三级有利区评价指标体系,圈定了研究区块的甜点区、有利区和不利区。基于 澳大利亚煤层气区块管理政策,提出了甜点区申请开发许可优先投入试产开发评价、有利区申请潜在商业区勘探保地、 不利区申请退地的勘探策略。
    张忠民, 朱奕璇, 张德民, 苏玉山, 姚威, 鲍志东, 宋健, 沈卫宏
    巴西大坎波斯盆地盐下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规律与勘探启示
    2020, 25(4):  75-85.  摘要 ( 901 )   HTML   PDF (4332KB) ( 1188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0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西大坎波斯盆地盐下深海领域自2006 年发现Lula 特大型油田以来,已经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气田, 成为全球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通过勘探发现、油气特征等分析,对盐下油气系统的成藏条件进行研究,认为盐下湖 相泥页岩生烃条件优越,形成多个生烃中心、强充注油气系统;巨厚膏盐岩层延缓烃源岩演化,有效保存油气;湖相 微生物岩储层大规模发育是油气富集的关键。采用规模序列法对盐下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价,待发现油气可采 资源量约为331×108bbl。系统总结勘探历程与经验后,提出勘探思路转变、持续投入和技术进步是盐下大油气田发 现的关键,商业性油气发现风险主要受优质储层规模、油气藏类型和经济储量规模的影响。裂谷期隆起区背景下的构 造圈闭是最重要勘探目标,其次为地层—岩性圈闭,超深海远洋高隆带具有非常大的勘探潜力。
    毛凤军, 刘计国, 姜虹, 袁圣强, 李早红, 郑凤云, 陈忠民, 程顶胜, 王玉华
    西非裂谷系Termit盆地白垩系砂岩成岩作用及有利储层发育区预测
    2020, 25(4):  86-94.  摘要 ( 546 )   HTML   PDF (15609KB) ( 343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0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岩作用在沉积岩形成演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不同盆地沉积及构造演化的差异性,导致其成 岩作用也有不同的特点。以样品实验分析为基础,开展尼日尔Termit 盆地白垩系砂岩成岩作用研究,明确了该盆地 白垩系砂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根据成岩现象、黏土矿物特征与变化规律、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多 个方面对该盆地白垩系砂岩储层进行成岩阶段划分,认为研究区白垩系砂岩大多处于中成岩A 阶段,埋藏较浅的砂 岩处于早成岩B 阶段。Termit 盆地白垩系砂岩的岩石类型是影响成岩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该盆地白垩系砂岩 以石英砂岩为主,石英颗粒的强支撑作用减弱了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原生粒间孔是最为发育的孔隙类型,此外还 发育少量粒内孔隙、粒间溶孔等孔隙。Termit 盆地不同区带白垩系砂岩储层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差异,Fana 低凸起和 Yogou 斜坡储层相对较发育,储层物性好;Soudana 隆起带和Dinga 断阶储层物性差。Fana 低凸起具有很好的勘探 潜力,从钻探结果中也得到了证实,是后续白垩系勘探的重点区带。
    陈经覃, 康洪全, 范洪耀, 冯鑫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区带预测
    2020, 25(4):  95-104.  摘要 ( 797 )   HTML   PDF (7776KB) ( 585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1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西洋两岸深水区是当前热门的油气勘探领域,已发现的大中型油气田多为盐岩相关构造,而尼日尔三 角洲盆地未沉积盐岩,发育泥底辟和泥火山等泥相关构造。为理清深水挤压构造区油气成藏规律,综合利用地震、 钻井、测井、原油物性等资料,运用综合地质分析法,从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构造沉积演化入手,开展油气成藏 模式研究。研究表明,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晚白垩世至今始终处于深海—半深海沉积环境,主力烃源岩为上白垩 统—古新统海相烃源岩,于晚中新世进入生排烃高峰, 随着尼日尔三角洲不断向海进积,中—下中新统以朵叶沉积 为主,上中新统以水道复合体沉积为主,断层和裂缝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深水区“树形” 近源油气成藏模式,指出汇烃面积是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深水区北部泥底辟构造区成藏条 件好,未钻探的构造圈闭数量多,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黄彤飞, 张荻萩, 李曰俊, 刘爱香, 程顶胜, 客伟利, 罗贝维, 王彦奇, 刘红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福西陡坡带变换构造特征及控藏作用
    2020, 25(4):  105-114.  摘要 ( 873 )   HTML   PDF (9585KB) ( 421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1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断陷盆地陡坡带变换构造特征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对陡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苏丹Muglad 盆地Fula 凹陷西部边界断层(福西断层)生长过程的恢复结果,对该凹陷福西陡坡带变换构造的发育位置、 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变换构造对陡坡带断陷期有利砂体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该凹陷福西陡坡带岩性油气藏 的有利发育区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福西断层自北向南发育4 处同向型变换构造,对陡坡带Abu Gabra 组断陷 期砂体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控砂模式可分为转换斜坡控砂模式与传递断层控砂模式。福西陡坡带发育的3 个 岩性油气藏有利区,紧邻生排烃中心,均位于变换构造对应的断层上盘、横向背斜的上倾方向,处于油气二次运移的 优势方向。在横向背斜的不同构造位置,不同类型油气藏有序分布,其顶部可形成断背斜油气藏,其两翼易于形成砂 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其底部易于形成滑塌浊积岩透镜体油气藏。
    罗贝维, 张庆春, 段海岗, 吕明胜, 卞从胜, 张宁宁, 杨沛广, 王鼐
    中东鲁卜哈利盆地白垩纪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及对石油勘探启示
    2020, 25(4):  115-124.  摘要 ( 845 )   HTML   PDF (20179KB) ( 383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1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CNPC)在中东地区多个大型油田项目主力产层均为白垩系,新 特提斯洋的演化影响了中东白垩系成藏组合沉积格局和成藏规律。通过鲁卜哈利盆地白垩纪区域构造演化、构造—沉 积特征的解剖,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两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发育3 套成藏组合:①早—中白垩世稳定扩张阶段, 发育了Bab 和Shilaif 两期陆架内盆地,受断层活动和地层挠曲影响,沉积环境经历了碳酸盐缓坡向弱镶边型台地的 演化。高频海平面的变化进一步控制了生、储、盖各地质要素的空间配置,形成了中、下白垩统两套自生自储型成藏 组合。②晚白垩世洋壳仰冲阶段,沉积环境以碳酸盐缓坡为主,阿曼山隆升造成白垩系剥蚀严重,促使Shilaif 组烃 源岩与上白垩统储层之间相互配置,形成了上白垩统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白垩系油藏展布主要受优质烃源灶、古地 貌高及油气优势运移通道三大因素控制,非构造目标及低渗透油资源将是白垩系未来的勘探领域和方向。
    梁爽, 吴亚东, 王燕琨, 王震, 盛善波
    滨里海盆地东缘盐下油气成藏特征与主控因素
    2020, 25(4):  125-132.  摘要 ( 805 )   HTML   PDF (1933KB) ( 1618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1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滨里海盆地盐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重要的油气产地。盆地东缘受古隆起和乌拉尔造山运动双重 影响,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复杂。通过分析油气成藏要素特点和成藏模式,提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盆地东缘油气成藏 与乌拉尔洋俯冲—消减—关闭的过程密切相关,这一过程产生的古裂谷、古隆起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古裂谷控制生 烃中心,裂谷作用产生的断裂成为油气运移主通道;古隆起控制早期碳酸盐台地形成及其上优质储层发育,同时也是 油气聚集的重要指向区;乌拉尔造山运动控制后期碳酸盐台地形成,乌拉尔造山带及其他海西期造山带使盆地演化为 封闭海环境,形成全盆地分布的空谷阶盐岩优质盖层,碰撞造山过程产生的断裂形成断层相关圈闭、改善储层性能及 导致油气二次成藏。
    工程技术
    赵健, 张光亚, 刘爱香, 客伟利, 史艳丽, 邹荃, 程顶胜, 郑永林, 於拥军
    苏丹Muglad盆地6区基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勘探意义
    2020, 25(4):  133-142.  摘要 ( 658 )   HTML   PDF (14802KB) ( 601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4.01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邻区多个盆地基岩潜山勘探陆续获得突破的背景下,苏丹Muglad 盆地基岩勘探备受关注。基于盆地 勘探实际,充分利用Muglad 盆地6 区钻井、测井、测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基底岩性和储层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 分析其勘探意义。盆地基底岩石由长石、石英、角闪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其原岩属于长英质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 并经历了不同程度区域变质或动力变质,属低级—中级变质程度的变质岩。研究区内基岩储层具有双层结构,浅层属 风化淋滤带,中—深层以裂缝发育带为主。风化淋滤带主要发育在隆(凸)起表层,厚度较小,通常不足50m,以 风化淋滤作用为主,多见岩石破碎和矿物溶蚀,孔洞发育;裂缝发育带厚度一般较大,但区域分布不均,在盆缘和坳— 隆过渡带较发育,是盆地基底主要储层类型。富油气坳陷(或凹陷)边缘陡坡带、坳—隆过渡带等裂缝发育区应是未 来基岩勘探的优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