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2年 第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6-15
    赵政璋,赵贤正,何海清
    中国石油近期新区油气勘探成果及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2002, 7(3):  1-6,5.  摘要 ( 207 )   HTML   PDF (1373KB) ( 8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1998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大重组,中国油气勘探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三大油公司将面临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目前,从油气资源、储量、产量拥有量来看,中国石油在国内几大油公司中均处于主导地位,与国际油公司相比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针对中国石油的勘探状况,通过加强分层次的综合地质研究工作、加强地震技术攻关和地震准备工作、加大先进适用主导勘探技术的应用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新区勘探近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发现和成果,为提高中国石油上游业务价值的成长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石油所辖探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勘探工作,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程度日益提高,勘探难度日趋加大,新区勘探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仍将非常严峻,只要继续坚持近期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扎扎实实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新区勘探将会不断获得新的发现。
    杜金虎,邹伟宏,易士威,张锐锋,雷怀玉,李先平
    华北油田隐蔽油藏的勘探
    2002, 7(3):  7-15,5.  摘要 ( 109 )   HTML   PDF (1955KB) ( 8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日益增高的勘探程度和日趋复杂的勘探对象,华北油田勘探系统从勘探阶段和客观地质规律出发,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立足资源基础,更新找油思路,加强隐蔽油气藏的专项研究和技术攻关。立足成藏条件,优选有利区带,创新地质认识,构建成藏模型,充分依靠新技术,对隐蔽勘探目标进行了大胆探索,在非构造勘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勘探思路、技术手段和方法流程,开创了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王青海,陈守田,唐建人
    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前景
    2002, 7(3):  16-19,5,6.  摘要 ( 184 )   HTML   PDF (1128KB) ( 6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海拉尔盆地的勘探历程和现状的研究,认为它是“接替松辽”的最有前景的盆地。文中主要总结出海拉尔盆地五种圈闭类型,并对各种圈闭类型进行了含油性研究,划分出三类含油气系统,并进行了组合类型分析,分析了海拉尔盆地不同含油气系统油气分布有利区带,在此基础上,从五个工业油气流区带中优选了两个区带提前投入滚动勘探开发。
    周荔青,杨盛良,张淮
    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特征
    2002, 7(3):  31-38,7.  摘要 ( 243 )   HTML   PDF (1770KB) ( 7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区及滇黔桂地区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进行了讨论,据此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相关,具有以下特征:原型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控制主力烃源岩的类型与分布;受原型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控制形成三类有效生储盖组合;后期构造作用控制残留盆地晚期生烃中心;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形成的继承性大型古隆起是主要油气运移指向区;古生界生烃区的生烃高峰期与圈闭形成期必须形成有机的配置;后期构造改造适中,既要有适当挤压隆升,形成必要的储集空间、圈闭和运移动力,使油气富集,又要不破坏油气藏;在经历后期构造改造后,盆地的晚期生烃及晚期油气运移受改造后的构造格局控制。
    汪春国,王芳,王利敏,王秀芬
    松南西部姚家组辫状河三角洲提出的意义
    2002, 7(3):  39-41,7.  摘要 ( 231 )   HTML   PDF (744KB) ( 4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辫状河三角洲应屑扇三角洲与正常三角洲间的类型,把辫状河三角洲从扇三角洲分出来对正确认识整个水系的相带展布,进而预测西部无井、无地震资料区的相带及储层类型与分布,寻找套保北西10~32km处大型岩性—地层超覆圈闭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梅博文,袁志华,王修垣
    油气微生物勘探法
    2002, 7(3):  42-53,7,8.  摘要 ( 391 )   HTML   PDF (2966KB) ( 9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叙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的发展历史,系统总结了MPOG的理论基础,包括MPOG的原理、物理-化学基础、微生物学基础及其理论模型,简述了MPOG的方法流程。根据国内外MPOG实践经验,论述了MPOG不受地下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特别适合于非构造油气藏等的主要特点,详细讨论了MPOG受油气藏性质、地层压力等影响因素,并列举了德国、美国及中国的成功实例,最后论述了MPOG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采用国外研究机构—高校—油田三结合的方式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同时,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批地质学—微生物学或微生物学、地质学多学科专门人才,发展中国自己的成套地质生物技术,必将对我国大幅度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健,黄芸,杨迪生,舒华珍
    二维地震资料落实低幅度圈闭方法探讨
    2002, 7(3):  54-59,8.  摘要 ( 194 )   HTML   PDF (2181KB) ( 5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幅度背斜识别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地表形态起伏较大而引起的静校正问题,二是构造上倾方向存在速度异常。文中结合准噶尔盆地东部探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对上述两点影响因素展开讨论。通过选取不同静校正基准面的试验,提出了在本次研究的目标区内静校正基准面的选取不应成为资料处理中影响剖面质量的一个因素;速度异常现象存在,但要在T0为宽缓平台的背景上且构造上倾方向速度异常的差值需要达到一定的量值才可形成上倾方向回落的背斜形态。
    陈志卿,尚新民,石林光
    一种提高三维成果资料分辨率的处理方法
    2002, 7(3):  60-64,8.  摘要 ( 220 )   HTML   PDF (3014KB) ( 4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408、车22、田家等三维地震是胜利油田探区施工的3块高分辨率三维。与老资料及邻区常规资料相比,高分辨率资料在2.0s处主频在50Hz以上,大大高于常规资料的25—30Hz。根据Robinson褶积模型,忽略噪声项不计,在高分辨率资料与邻区常规地震资料的重合部,反射系数是一致的,地震记录的差异是由采集、处理中使用的地震子波的不同造成的。利用匹配滤波方法,从高分辨率成果资料上提取子波,对邻区常规资料进行滤波处理,可有效提高常规资料的频率,不失为一种快速、经济的解释性处理方法。
    郝宏明
    利用含气饱和度确定深层气藏气层的方法及其在升平地区的应用
    2002, 7(3):  65-68,9.  摘要 ( 239 )   HTML   PDF (952KB) ( 4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气饱和度是最难求解的岩石物理参数之一。综合实验、计算和试油结果,得出了一种利用中子、声波和密度的测井资料定量确定含气饱和度的方法。根据测井资料,对于给定的地层岩性和孔隙度,确定了井眼环境条件下测井仪器的响应——含气饱和度的函数。利用中子—声波与中子—密度组合,编制相应的解释程序定量确定含气饱和度,然后,利用含气饱和度确定气层。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取决于三种资料对仪器响应的准确性及程序利用时参数选取的合理性等。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升平地区20口探井的深层气解释,所得结果与油田生产和油藏模拟非常吻合。
    张福坤,于永波,刘丽华,董经武,潘恒民
    敏感性油藏油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02, 7(3):  69-72,9.  摘要 ( 239 )   HTML   PDF (931KB) ( 5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龙南油田滚动开发过程中暴露出油井热洗后产量下降幅度大、水井注水压力上升快、注水难度大的矛盾,开展了油层保护技术研究。以渗透率伤害率为目标,筛选保护液类型;通过多项实验对比分析,筛选最优施工工艺。并在滚动开发实践中加以应用,取得了一些认识,对同类低渗透敏感性油藏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经验借鉴。
    刘斌
    油气勘探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2002, 7(3):  73-76,9,10.  摘要 ( 299 )   HTML   PDF (1149KB) ( 1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目前勘探项目管理的现状入手,通过石油地质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有机结合,提出了勘探项目经济评价的风险评价法、最小储量评价法和现金流通法方法,并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初步建立了一套油气勘探经济评价方法系列,对经营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成荣霞,蒋阗,陈作
    经济技术因素在储量资产化过程中的作用——油气产量经济下限的确定
    2002, 7(3):  77-81,10.  摘要 ( 242 )   HTML   PDF (1116KB) ( 7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国内外建立储量经济下限的方法与典型实例,提出储量经济下限的确定不仅和经济有关,而且也与技术有关,应用经济和技术的组合可以提高储量的经济价值,并使边际储量升级为可采储量。这对于我国储量资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童晓光
    中油集团公司跨国油气勘探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2002, 7(3):  82-86,10.  摘要 ( 268 )   HTML   PDF (1159KB) ( 6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油集团公司在近10年的跨国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了重大进展,2001年海外项目的原油产量已达到1623×10~4t;由于跨国油气勘探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确定出了我们新的勘探思路和原则,在海外勘探项目评价中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总结出了一系列新的勘探理论,有力地指导海外的油气勘探。在21世纪,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做好在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加强对新项目的优选,加强总部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提高地质地球物理人员的素质等。
    张艳秋,谢波,臧晓静
    中石化开拓海外勘探开发市场所面临的形势分析
    2002, 7(3):  87-90,10.  摘要 ( 270 )   HTML   PDF (963KB) ( 7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将首先成为受冲击最大的领域。海外勘探开发作为中石化上游的海外业务,“入世”不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但对国内上下游业务产生的影响将对海外勘探开发形成挑战。本文对“入世”后,中石化开拓海外勘探开发市场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得出“入世”有利于中石化开拓海外勘探开发市场的结论,以期为中石化海外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