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4-15
    焦贵浩,张林,李剑,张凤敏,孔骅,郭泽清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2009, 14(2):  1-6.  摘要 ( 374 )   HTML   PDF (1332KB) ( 13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资源分布类型和控制因素分析,指出生物气具有3种赋存方式:一是聚集在低幅度构造圈闭;二是聚集在岩性圈闭中;三是以水溶性天然气形式广泛分布。北斜坡、盐湖—哑巴尔、西部及凹陷的低幅度构造圈闭是近期的勘探重点,南北斜坡带的岩性尖灭带圈闭、盆地内沉积低隆起带及斜坡带与湖盆内透镜体等岩性圈闭类型是今后的勘探方向,水溶性天然气是第四系探索领域。
    王玲,靳久强,张研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一、三段火山喷发期次划分及意义
    2009, 14(2):  6-14.  摘要 ( 379 )   HTML   PDF (4001KB) ( 14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早白垩世发育两个大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分别是营城组一段与营城组三段。每一喷发旋回都具有多期活动、间歇性喷发的特点,且各期次火山岩在空间上存在复杂的叠置关系。根据区内火山活动特点、火山岩相序及岩石韵律组合特征,结合喷发间歇期沉积地层与火山岩接触关系,将营城组一段和三段分别划分为3个喷发期次,自下而上依次为Yc11、Yc12、Yc13、Yc31、Yc32、Yc33。不同喷发期次的火山岩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表现在构造特征、岩相特征、岩性组成、储层类型、油气藏类型和富集程度的差异。营城组火山岩喷发期次的划分,对于查明区域火山岩活动规律、研究火山岩相带展布特征、油气分布及富集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郭亚俊,赵志刚,胡金堂,周一平,宋社民,王洪波
    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构造发育特征研究
    2009, 14(2):  14-22,30,6.  摘要 ( 360 )   HTML   PDF (3747KB) ( 11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宗巴音凹陷隶属于蒙古国东戈壁盆地中部坳陷,是在古生界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凹陷,盆地类型属于反转型断坳叠合盆地,其发育演化以早白垩世的断陷盆地为主体,经历了断陷沉降、断陷反转、坳陷沉降和坳陷反转4个发展阶段。其中,在晚白垩世末的坳陷反转阶段,宗巴音断层沿弧形断面左旋走滑使早期的宗巴音同沉积斜坡带被改造成逆掩断鼻带,凹陷现今的"三隆夹两洼的五分构造格局"最终定型。宗巴音凹陷和二连盆地诸凹陷一样,是东北亚裂谷盆地群的组成部分,但其大地构造环境更靠近蒙古弧形构造的弧顶,处于东部伸展构造样式与西部压缩构造样式的过渡区,因此其构造特征与二连盆地的富油凹陷相对比,既有相似性又有所不同:二者具有相似的构造发育史、相似的复杂内部构造和北东—北北东向为主的断裂构造体系;但盆地类型和发育期、凹陷结构和构造格局、局部构造的成因和形成时间均有差异。
    刘静江,毛光周,阮洋,王庆东
    轮南天窗型古潜山油气藏
    2009, 14(2):  23-30,6.  摘要 ( 371 )   HTML   PDF (3058KB) ( 13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南古潜山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碳酸盐岩古潜山油气藏,潜山相对高度为1000~1500m,面积为10000km2,埋深为4100m,潜山主要储集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裂缝—溶洞系统;潜山周围斜坡由巨厚的上奥陶统泥岩、石炭系泥岩构成披覆盖层,但在潜山顶部有一个80km2的区域为巨厚的三叠系含水砂岩所覆盖,形成古潜山的天窗区。由于天窗的存在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天窗型古潜山油气藏。天窗型古潜山油气藏的油气主要分布在潜山斜坡部位,而潜山的高部位为水区或含油水区;天窗型古潜山油气藏油水界面是倾斜的,油气藏具有水动力特征。
    王光明
    辽河坳陷牛心坨洼陷断裂构造与油气研究
    2009, 14(2):  31-35,6.  摘要 ( 324 )   HTML   PDF (2474KB) ( 12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牛心坨洼陷是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最先裂陷的地区,沙四段发育最全。断裂构造研究表明:始新世、渐新世晚期构造旋回的抬升并伴随着右旋走滑,是形成牛心坨洼陷东西两侧逆断层的主要原因,发育一系列挤压、走滑、伸展断裂,形成挤压背斜构造、花状构造、断裂鼻状构造等类型各异的构造样式。断裂对烃源岩、储层的分布以及油气输导体系起控制作用,不同断裂带也控制着不同含油气区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含油气性,因此研究不同断裂带发育特征对优选和评价有利含油气区带和圈闭具有重要意义。
    左国平,屠小龙,夏九峰,徐美如
    苏北盆地大丰—兴化地区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2009, 14(2):  36-40,7.  摘要 ( 369 )   HTML   PDF (2923KB) ( 9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北盆地大丰—兴化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早期开始受拉张走滑作用,呈现早期断陷晚期凹陷的构造格局。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油气成藏具有如下规律:生烃中心控制油藏的分布范围,凹陷的大小控制油藏规模的大小;因为该地区含油层系单一,单油层薄、横向变化快,所以找到好的砂体是至关重要的;通向深凹的大断层对油气的运移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的油藏均位于这种大断层的附近;大部分断层在烃源岩成熟前都已停止活动,具有侧向封堵性,构造圈闭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带,因此构造控制下的复杂小断块形成的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是主要油藏类型。综合这些,提出下步找油的主体思路为"近油源、富砂体、靠断层、找圈闭"。
    李建民,付广,高宇慧
    我国大中型气田储量丰度与其扩散散失量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
    2009, 14(2):  41-45,7.  摘要 ( 327 )   HTML   PDF (1681KB) ( 11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47个大中型气田以低储量丰度为主,其次是高和中等储量丰度,最少为特低储量丰度。通过利用费克定律建立了气藏天然气扩散散失量估算方法,对我国47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扩散散失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扩散散失量大小差异较大,最小的只有0.92×108m3,最大的为2286.81×108m3,二者相差2200余倍。通过我国47个大中型气田储量丰度与天然气扩散散失量之间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大中型气田储量丰度越低,天然气扩散散失量越大;反之则越小。天然气扩散散失是造成我国大中型气田储量丰度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甘贵元,雷振锋,赵东升,李元奎,崔俊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沸石分布特征及成因
    2009, 14(2):  46-49,7.  摘要 ( 321 )   HTML   PDF (1462KB) ( 15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发现的沸石主要为方沸石,其呈粒状、块状分布在砂岩粒间孔、裂缝和碳酸盐岩溶蚀孔中。该区的沸石,既能够以交代方式形成,也可以低温—中温热液沉淀方式形成。方沸石交代亮晶方解石胶结物,钠沸石交代石英、长石碎屑颗粒。方沸石交代亮晶方解石,钠沸石胶结物中包裹早期方解石胶结物,说明沸石形成较亮晶方解石晚。呈块状分布的沸石,其发育段都是储层发育段,且多是油气层分布段。
    张美玲,邵阳,高柏原,林丽丽
    海拉尔盆地含火山岩地层主要岩性分布及测井响应分析
    2009, 14(2):  50-54,7.  摘要 ( 435 )   HTML   PDF (1706KB) ( 15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拉尔盆地岩性剖面结构复杂,不仅存在着火山熔岩、正常的沉积岩,而且存在含火山岩过渡岩性。在大量的实际井岩心实验分析与测井资料详细分析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海拉尔盆地南屯组及其以下地层主要岩性类型及分布规律,并详细分析了各主要岩性对应的测井响应变化规律。测井响应值分析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拉尔复杂岩性的识别提供依据。
    米石云
    盆地模拟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2009, 14(2):  55-58,65,7.  摘要 ( 648 )   HTML   PDF (874KB) ( 14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21世纪以来,盆地模拟技术已步入较为艰难的特殊发展时期,国外原有商业软件公司还一直在顽强坚守并在所侧重的不同方面有所发展,并且还有新的研究机构加入进来。在20世纪初之前,我国盆地模拟技术基本保持了与国际基本相当的发展水平,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作为长期的技术难题,三维油气运聚模拟在模拟算法精确求解、对断层等地质因素的考虑、油气运移的间歇式突变过程恢复、古水动力学过程重建等诸多方面面临着困难与挑战。而加强对三维地质属性建模与构造建模技术的应用、实行符合地质规律的油气运聚法则引导下的分关键阶段交互模拟,将是今后盆地模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陈显学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欢喜岭油田低阻油气藏成因及其识别方法
    2009, 14(2):  59-65,8.  摘要 ( 298 )   HTML   PDF (2776KB) ( 11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欢喜岭油田滚动勘探过程中,以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和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综合地质、录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充分利用老井、老资料,选择典型井可疑层进行试油试采,并取得很好的开发效果,实现了欢喜岭油田低阻油层"水中找油"的突破,发现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同时也为低阻油气层的识别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赵一民,吴亚东,王振国,徐永梅
    多参数优化在模拟退火法波阻抗反演中的应用
    2009, 14(2):  66-69,86,8.  摘要 ( 319 )   HTML   PDF (2947KB) ( 9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参数优化的模拟退火法波阻抗反演是通过地震资料信噪比、相邻道的相关性、初始模型偏差、反射系数门槛值等约束条件,采用能避免目标函数值陷入局部极值区而获得全局最优解的模拟退火法来实现的。介绍了方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它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实现步骤,即:高分辨率处理、合成记录及层位标定、子波提取、初始模型建立、模拟退火反演和多参数约束条件的调整。实际资料应用表明:与常规波阻抗反演相比,该方法可以提高地震资料反演的分辨率;原始地震数据相干体切片和波阻抗相干体切片的断层位置均与构造图的断层位置一致,但与原始地震数据相干体切片相比,波阻抗相干体切片可为解释断层提供较好的依据。
    孙亚涛,盛国军,胡佳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长春岭地区泉四段古河道识别中的有效应用
    2009, 14(2):  70-75,8.  摘要 ( 313 )   HTML   PDF (3578KB) ( 9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吉林探区,随着勘探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古河道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其物性好、产能高的特点成为岩性勘探的首选目标。但受地震资料品质的限制,古河道的识别始终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难点问题。从长春岭地区泉四段实际地质情况出发,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分频扫描、特征反演、地震相分析、可视化雕刻等多种储层预测技术手段联合作业,对古河道识别方法进行仔细研究和筛选,探索出适合于吉林探区古河道识别方法的工作流程。为开发产能建设和勘探井位部署提供技术支持。
    程艳敏,侯金山
    华北油田岩心数字化网络系统的建设及意义
    2009, 14(2):  76-79,8.  摘要 ( 455 )   HTML   PDF (1596KB) ( 13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受自然风化、存储条件不完善以及工作需要经常性观察、取样等因素的影响,如何避免岩心损失,并妥善保管便成为较为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华北油田开展了岩心库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一套较完善的岩心数字化网络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对岩心的重复损害,更重要的是方便科研人员对岩心图文信息资料的研究分析,可有效地帮助提高勘探开发研究效率和生产决策的水平。
    郑俊章,周海燕,黄先雄
    哈萨克斯坦地区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2009, 14(2):  80-86,8.  摘要 ( 707 )   HTML   PDF (2836KB) ( 24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北部,大地构造上属于劳亚大陆南缘,即东欧克拉通和哈萨克板块南部边缘,形成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盆地,如滨里海盆地。古特提斯关闭使土兰地台(阿姆河—中里海)与劳亚大陆碰撞,继而形成一系列中生代裂陷盆地。哈萨克斯坦发育1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沉积盆地,目前已在其中5个沉积盆地中发现商业油气,包括滨里海、曼格什拉克、北乌斯丘尔特、南图尔盖和楚河—萨雷苏盆地。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乃至世界油气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达55×108t和3×1012m3。该国还具有很大勘探潜力,尤其是滨里海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资源达60×108t。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2009, 14(2):  87-87.  摘要 ( 279 )   HTML   PDF (147KB) ( 5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勘探》(原《勘探家》)(双月刊),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石油工业出版社主办。刊登内容:油气勘探战略、石油地质理论进展、新的勘探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