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6-15
    潘仁芳,黄晓松
    页岩气及国内勘探前景展望
    2009, 14(3):  1-6.  摘要 ( 396 )   HTML   PDF (1368KB) ( 13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页岩气的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东部地区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对比发现,中国的许多盆地均具有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并有望成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力战场。中国的中东部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和青藏地区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特别是南方地区有稳定厚层的富烃页岩地层分布,虽然后期构造作用强烈,但是由于页岩气具有典型的"自生自储"特点,抗破坏能力较强。南方的四川盆地已经找到了页岩气发育的直接证据,威远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页岩气的勘探应首选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高的区域,最好伴有天然裂缝的发育。
    潘仁芳,伍媛,宋争
    页岩气勘探的地球化学指标及测井分析方法初探
    2009, 14(3):  6-9,28,1.  摘要 ( 577 )   HTML   PDF (1262KB) ( 23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有别于已经大量开采的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机理及赋存特征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识别页岩气的方法也有别于以往对常规天然气气藏的判别模式。总有机碳含量、成熟度是其重要的判别指标。通过对这些地球化学指标的认识,作为对可用地化分析样品的补充,利用测井资料计算这两个参数将有助于对页岩气藏的识别。总有机碳含量代表了页岩气源岩的生气潜力,成熟度则表现干酪根的演化程度,两者综合指示页岩储层中可能存在的天然气量。
    陈波,兰正凯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资源潜力
    2009, 14(3):  10-14,1.  摘要 ( 325 )   HTML   PDF (1350KB) ( 19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普遍发育黑色泥页岩,这套黑色泥页岩是早寒武世早期全球性海平面上升时,在上扬子地区形成区域性深水滞留缺氧的陆棚到斜坡环境沉积的,其岩性为黑色碳质页岩、黑色硅质页岩、石煤及深灰色粉砂质页岩。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高,最高达到12%,在剖面上有机碳含量由下向上逐渐减小,高有机质含量泥页岩主要分布在剖面下部。在空间上富含有机质的厚层泥页岩分布在川西南—黔北、渝东—湘鄂西和川东北,为泥页岩勘探最有潜力的地区。
    陈波,皮定成
    中上扬子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2009, 14(3):  15-19,1.  摘要 ( 411 )   HTML   PDF (1412KB) ( 17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上扬子地区志留系以泥页岩沉积为主,其中龙马溪组下部发育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这套泥页岩是在鲁丹期冰川消融期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沉积的,受台地古地形的影响,厚层富烃泥页岩主要分布在川东、湘西及鄂东地区。龙马溪组泥页岩以含碳粉砂质泥页岩为主,分布稳定;有机碳含量最高达到6.5%,在石柱冷水溪剖面TOC大于1.0%的厚度近105m,有机质类型以Ⅰ—Ⅱ为主,成熟度高,是页岩气勘探的潜力地区。
    张利萍,潘仁芳
    页岩气的主要成藏要素与气储改造
    2009, 14(3):  20-23,2.  摘要 ( 498 )   HTML   PDF (975KB) ( 16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气页岩通常既可以作为烃源岩,又可以作为储层和盖层。页岩作为烃源岩,页岩气的产量与其总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的成熟度(Ro)、有效厚度密切相关;页岩作为储层,它有着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也是它能作为盖层的原因。在页岩气藏中,气体主要是以吸附方式吸附在有机质和黏土颗粒的表面,或者以游离方式聚集在裂缝和孔隙中的。通过研究煤层气解吸机理,研究了页岩气的解吸机理及页岩中裂缝的检测方法。分析四川盆地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展布特征等,并探讨了四川盆地页岩气藏的分布。
    杨振恒,李志明,沈宝剑,韩志艳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我国黔南坳陷页岩气勘探前景浅析
    2009, 14(3):  24-28,2.  摘要 ( 538 )   HTML   PDF (1287KB) ( 14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具有自身的成藏机理,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其成藏主要受控于页泥岩厚度、面积、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矿物岩石成分、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将页岩气评价总结为生气能力、储集气能力和易开采性3个方面。黔南坳陷页泥岩自下而上主要集中在震旦系陡山沱组、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上泥盆统和二叠系。通过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地区具有页岩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其中下寒武统(∈1)黑色高碳质页岩系和二叠系吴家坪组(P2w)页泥岩分布面积广泛,厚度大,有机质含量和热演化程度高,并且含有较多的硅质成分,是最为有利的勘探层位。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2009, 14(3):  87-87.  摘要 ( 251 )   HTML   PDF (149KB) ( 6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勘探》(原《勘探家》)(双月刊),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石油工业出版社主办。刊登内容:油气勘探战略、石油地质理论进展、新的勘探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油气勘探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典型实例分析、跨国油气勘探、油气勘探某一问题的见解与争鸣等,欢迎油气勘探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