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4-15
    赵贤正, 卢学军, 王权
    富油气凹陷的二次勘探
    2010, 15(2):  1-7,84.  摘要 ( 314 )   HTML   PDF (1555KB) ( 12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次勘探"是针对富油气凹陷提出的一种新的勘探思路和方法,其实质是对富油气凹陷待发现资源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核心是整体认识、整体评价和整体部署。富油气凹陷丰富的待发现油气资源,不同区带、领域间油气勘探的不均衡性奠定了实施"二次勘探"的基础;油气成藏理论与认识的发展为"二次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高精度三维地震重新采集与连片处理等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二次勘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赵贤正, 金凤鸣, 刘井旺, 侯凤香, 吴建平, 王莉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中北段精细勘探与重要发现
    2010, 15(2):  8-15,84.  摘要 ( 408 )   HTML   PDF (1804KB) ( 1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是一个勘探40余年的老探区。受该斜坡地层产状平缓、构造圈闭不发育的影响,勘探早期阶段构造油藏发现殆尽之后,多年勘探再无进展。近3年来通过精细二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精细小断层微幅度构造刻画解释、精细小砂体综合预测描述、精细压裂施工工艺技术选择、精细勘探开发一体化实施,新增三级石油储量达亿吨级,重新取得了岩性地层油藏的重要发现,实现了老探区精细勘探的新突破。
    杜维良, 李晓燕, 闫宝义, 金芳, 王雪萍, 梁秋娟, 于培峰
    饶阳凹陷雁翎潜山围斜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
    2010, 15(2):  16-18,84.  摘要 ( 297 )   HTML   PDF (828KB) ( 12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雁翎潜山围斜油源条件优越,具备形成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潜山围斜古地形起伏大,发育构造、沉积坡折,发育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为辅的两组断裂体系;由于处于两个方向沉积体系前缘交汇部位,砂地比适中;南西、北西向物源的砂体与北东向断裂体系相匹配,易于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受控于特定的沉积、构造背景,雁翎潜山围斜发育3种具有该区特点的复杂断鼻、断块圈闭和以断层为主控因素的构造—岩性圈闭及受岩性上倾尖灭控制的岩性—构造圈闭;发育沉积坡折、断裂坡折和地层3种成藏模式。
    马红岩, 闫保义, 高双, 赵铁东, 田思思, 刘丽新, 刘淑贞, 陈源裕
    饶阳凹陷潜山勘探新进展及新认识
    2010, 15(2):  19-23,84.  摘要 ( 324 )   HTML   PDF (1060KB) ( 10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饶阳凹陷历经30多年的勘探历程,规模大、埋藏浅、构造简单的潜山油藏均已被发现。经过近几年的潜山研究及成藏条件分析,饶阳凹陷还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还有许多深小潜山、潜山内幕等其他类型的潜山圈闭需要深化研究和评价。长洋淀潜山构造带和肃宁潜山构造带勘探程度较低,成藏条件复杂,勘探工作一度停滞。2006年华北油田把深潜山领域重新列为重点勘探领域,加强潜山勘探,长洋淀潜山构造带和肃宁潜山构造带被列为重点勘探区带,工作中充分利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落实潜山圈闭,从老资料入手,通过寻找新线索产生新认识,老井重新复查解决疑难问题,层位追踪对比确定潜山层位,抓住成藏关键因素,加强油源评价,创新地质认识,构建潜山成藏模式等手段,发现落实了长3井、长6井及宁古8x井潜山圈闭,经钻探均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潜山勘探的新突破。
    田建章, 李先平, 崔永谦, 周从安, 辛玮江, 吴晓龙, 赵伟森
    断陷湖盆缓坡带岩性地层油藏模式及勘探实践——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和蠡县斜坡为例
    2010, 15(2):  24-28,69,84.  摘要 ( 457 )   HTML   PDF (1260KB) ( 16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冀中坳陷勘探潜力研究表明,文安斜坡和蠡县斜坡是岩性地层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系统分析了富油气凹陷斜坡带岩性地层油藏形成具备的5个有利条件,构建了缓坡带砂体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河道砂岩性、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构造—岩性和构造—地层等7种油藏模式,建立了在斜坡内带、中带和外带3种岩性地层油藏成藏序列。总结了文安斜坡外带中浅层河道砂岩性油气藏和蠡县斜坡中北段岩性地层油藏两个规模储量发现的主要研究思路、油藏控制因素和主要做法。对其他富油气凹陷缓坡带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周从安, 李先平, 辛玮江, 李慧琳, 吴国琼, 吴晓龙, 田会琴
    冀中坳陷牛驼镇凸起潜山内幕勘探成藏条件研究
    2010, 15(2):  29-32,84,85.  摘要 ( 228 )   HTML   PDF (1005KB) ( 11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潜山勘探由相对简单、明显的类型向更复杂、更隐蔽类型的转变。但这些发现的潜山内幕油藏均位于坳陷的负向构造单元内,从成藏条件分析,凹陷内内幕潜山成藏与凸起相比往往具备一定的优势。通过对牛驼镇凸起潜山及内幕地层、构造特征、储盖组合、供油条件、保存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牛驼镇凸起夹持于两个富油气凹陷之间,油源供给充足,油气运移通道畅通,并且存在下古生界至新元古界、中古元界3套内幕储盖组合。由于下古生界寒武系(府君山组除外)、中元古界蓟县系洪水庄组为盖层,蓟县系雾迷山组为储层的储盖组合分布范围局限,蓟县系杨庄组、长城系串岭沟组能否起盖层(隔层)作用,是凸起形成潜山内幕油藏的关键。
    潘雯丽, 田建章, 张玉娥, 潘华, 曹建华, 王桂苓, 靳国庆
    霸县凹陷南洼槽沉积相研究及岩性地层圈闭识别
    2010, 15(2):  33-40,85.  摘要 ( 263 )   HTML   PDF (1939KB) ( 14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霸县凹陷南洼槽构造、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首次建立了该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将沙一下亚段—沙四段划分为7套三级层序,明确了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的空间展布及特征,指出文安斜坡内带、"凹中隆"背斜构造带和洼槽带为3个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综合应用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及地震反演等技术进行岩性地层圈闭的有效识别。构建了斜坡带、背斜带和洼槽区岩性地层油藏模式,对有利勘探目标进行精细落实优选,钻探文安1、文安11井均获成功,研究表明该区是岩性地层油藏规模勘探的有利区,对冀中坳陷富油气凹陷岩性地层油藏勘探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肖阳, 唐谨, 孙朝辉, 刘喜恒, 李林波, 吴国琼, 王桂苓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油藏类型
    2010, 15(2):  41-44,85.  摘要 ( 504 )   HTML   PDF (807KB) ( 13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是一个经多期构造活动形成的,具备反转背斜构造带的凹陷。通过对该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认为,主要烃源岩分布于阿尔善组、腾一上亚段,主要油层为腾一上亚段、腾一下亚段、阿尔善组和古生界;扇三角洲为主要沉积相类型;储层普遍较差,但差中有好,其中腾一下亚段储层最好;共发育腾二段、腾一上亚段—腾一下亚段上部、腾一下亚段—阿四段和阿四段底—阿三段4套储盖组合;油藏的主要类型以后期反转形成的背斜、断鼻和围翼的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同时在斜坡带发育凝灰岩潜山油藏。整个凹陷具备满洼含油的趋势,是二连盆地又一个富油凹陷。
    王彦仓, 焦勇, 汪剑, 张建国, 谭青松, 张玲彦
    浅谈沁水盆地郑庄区块陷落柱形成机理及分布规律
    2010, 15(2):  45-48,85.  摘要 ( 340 )   HTML   PDF (944KB) ( 11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陷落柱的存在使煤层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并且沟通了相邻富水层,已成为制约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勘探成效,规避风险,对沁水盆地郑庄区块煤系地层陷落柱的成因机理和条件、剖面形态及其地震反射特征、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认为该区在由南西向北东倾伏的大型鼻状构造背景控制下,陷落柱分布呈现北东向带状分布、东西成群出现的特点,主要是受奥陶系石灰岩沉积的不均质性、该区地下水强径流方向和区域构造背景控制,而与局部褶皱走向无关。
    张建国, 苗耀, 李梦溪, 张君庭, 张玲彦
    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以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示范工程为例
    2010, 15(2):  49-54,85.  摘要 ( 332 )   HTML   PDF (1348KB) ( 25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分支水平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煤层气开发新技术,从沁水盆地南部已实施的60多口水平井开发效果来看,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以华北油田在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单井地质条件、钻井工程和排采控制3个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煤层含气量高低、钻井进尺多少、分支展布是否合理,以及排采过程的连续性是影响煤层气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根据地质条件优化井位部署和分支轨迹设计,水平分支的钻井过程注重储层保护,是煤层气水平井实现高产的重要保障。
    崔永谦,邵龙义,卢永和,王雪萍,王孟华,胡金宽
    陆相断陷不同类型沉积砂体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2010, 15(2):  55-58,85,86.  摘要 ( 259 )   HTML   PDF (1114KB) ( 10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陆相断陷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窄相带、变化快的沉积特点,易于形成多种砂体,多变的沉积类型为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因地质特征与地球物理响应复杂,为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带来难度,影响勘探效果。根据陆相断陷中三角洲前缘砂体、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湖底扇砂砾岩体和河流相砂体这4种主要类型沉积砂体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了有针对性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与技术思路。经实际应用与资料验证,有较高的精度和吻合率。
    王彦仓,秦凤启,金凤鸣,冯小英,谢建荣,杜宪英,王亚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三角洲前缘薄互层砂泥岩储层预测
    2010, 15(2):  59-63,86.  摘要 ( 278 )   HTML   PDF (1203KB) ( 12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主要勘探目的层沙一段、沙二段以三角洲前缘薄互层砂泥岩沉积为主,具有较大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但是由于单砂层薄、岩性细,与泥岩围岩地球物理响应差别小,常规地震资料难以分辨,使得纵向识别薄砂层及横向描述砂体展布规律难度加大。通过综合分析与实际应用,在精确井震标定、精细地震解释的基础上,按点标定、线约束、体运算、分段描述的预测流程,应用谱白化拓频处理、拟声波模型反演、频谱分解等技术,开展了储层预测工作,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为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发现亿吨级规模储量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李晓燕, 金芳, 杜维良, 梁秋娟, 冯小英, 焦素丽, 符康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岩性油藏勘探技术
    2010, 15(2):  64-69,86.  摘要 ( 374 )   HTML   PDF (1396KB) ( 1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蠡县斜坡是饶阳凹陷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之一,圈闭类型以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为主,成藏条件相对较为复杂。相对饶阳凹陷中央构造隆起带,蠡县斜坡岩性油藏勘探程度较低,是饶阳凹陷勘探的主要潜力区。近年来,在斜坡带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顺向断阶式、反向断鼻侧翼尖灭式、复杂断块式及坡折带上倾尖灭式4种类型成藏模式,采取了地震相特征刻画砂体几何外形、精细储层预测落实岩性圈闭边界等针对性勘探研究方法,取得了勘探新突破,发现5000×104t级储量。
    秦凤启, 崔永谦, 王桂苓, 于顺平, 刘喜恒, 谢建荣, 潘雯丽
    二连盆地洪浩尔舒特凹陷安山岩储层预测方法
    2010, 15(2):  70-73,86.  摘要 ( 352 )   HTML   PDF (1010KB) ( 11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连盆地洪浩尔舒特凹陷火成岩油气藏是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分布广泛的阿三段安山岩为主要目的层,有效预测火成岩储层分布情况是勘探难点之一。针对安山岩储层特征及预测难点,利用自然伽马拟声波反演、自然伽马储层参数反演、地震属性等手段预测了安山岩空间分布及厚度变化。根据安山岩岩相特征,综合断裂结构、地震相、能量、频率衰减属性、安山岩反演预测结果及钻井厚度等资料,进行了安山岩岩相预测。分析认为,裂缝发育带、中距离火山斜坡相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叶秋焱, 王彦仓, 张登豪, 袁胜辉, 陈敬国, 张君庭, 张树森, 柳溪
    宽频激发技术在苏里格地区采集中的应用
    2010, 15(2):  74-77,86.  摘要 ( 313 )   HTML   PDF (1163KB) ( 1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里格气田以低压、低渗透、低丰度为特征,是以河流砂体为主体的岩性气藏,其储层分布面积广,构造平缓(倾角小于1°),断层不发育,适合宽频激发技术应用。苏里格北部地区表层结构横向变化较大,试验证明该区单炮能量、频率、信噪比与是否在潜水面以下激发有直接的联系。近年通过加强对该区表层结构与潜水面关系的研究,在激发井深设计时不再单独依靠高速层顶来确定井深,而是根据潜水面与降速层顶、高速层顶的关系以及表层速度来确定激发井深,获得了能量、频率一致性较强、频带较宽的原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地震、地质效果。
    陈蓉, 张娥, 史新霞, 庞爱兴, 齐秋红, 夏锦芬, 宋慧兰
    廊固凹陷兴9砾岩油气藏滚动评价方法
    2010, 15(2):  78-80,86.  摘要 ( 312 )   HTML   PDF (833KB) ( 8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兴9砾岩体位于廊固凹陷西部大兴断层下降盘中北部,为一岩性凝析气藏。早期钻井5口,2口获得工业油气流,生产稳定。近年来通过开展砾岩体成因分析、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研究、高保真地震资料目标处理、精细层位标定、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构建了"滑移相砾岩体整体富含油气"和"气藏之下找气藏"的油气成藏模式,通过采取"整体评价、分步实施、滚动评价与产能建设相结合"的策略,滚动评价成果不断扩大,砾岩体储量规模超过百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2010, 15(2):  81-81.  摘要 ( 161 )   HTML   PDF (147KB) ( 3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勘探》(原《勘探家》)(双月刊),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石油工业出版社主办。刊登内容:油气勘探战略、石油地质理论进展、新的勘探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油气勘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