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10-15
    尚尔杰, 李正文, 王宗礼, 林世国, 李君
    “勘探程度”的思考
    2010, 15(5):  1-5,84.  摘要 ( 435 )   HTML   PDF (1819KB) ( 7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勘探程度的传统内涵是对一个探区地震、钻井等实物工作量投入以及资源探明程度的表征。勘探程度的高低是划分勘探阶段的重要依据,但并不总是能够准确地表征一个探区的勘探潜力。勘探实践表明,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老区富油气区带同样时常取得勘探的突破,而这些油气的发现往往与认识的突破有关。鉴于此,提出勘探程度的完整概念表达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作量实施程度加上认识程度,而且认识程度是勘探程度的核心内涵,是决定勘探发现的关键。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对所谓勘探中、晚期探区的勘探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有助于对传统意义上勘探程度很高的老区富油气区带,通过深化认识程度,从而实现油气勘探的新突破。
    罗群
    试论中国石油地质勘探理论的进一步创新——理论创新的概念、模式与思考
    2010, 15(5):  6-10,16,84.  摘要 ( 415 )   HTML   PDF (1413KB) ( 10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理论创新的概念,认为理论创新是指对一个理论的重要完善和发展或将认识升华为一个新理论;阐述了理论创新的原则和特点,即理论创新应遵循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理论创新应具有创造性、知识体系新颖完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成体系,以及对社会有价值等特点;总结出从认识上升到理论和从理论产生新理论两类4种理论创新模式,以及理论创新的3个步骤,即首先充分吸收、消化前人成果;其次将其进行杂交或与自己的成果(或认识)进行杂交;最终形成具有独特结构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最后结合中国石油地质勘探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创新的现状,提出了建立新一代"中国特色"石油地质勘探理论的思路和建议。
    宫清顺, 倪国辉, 芦淑萍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2010, 15(5):  11-16,84.  摘要 ( 550 )   HTML   PDF (1618KB) ( 12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等岩矿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百口泉组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颗粒压碎缝、溶蚀孔;储层综合评价为大孔、中细喉—细喉的低孔、低渗型储层。沉积相带是储层储集性能的基本控制因素,该区广泛发育的冲积扇扇中亚相的辫状河道充填沉积、筛状沉积的砂砾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本条件;成岩作用是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控制因素,其中压实作用是储层减孔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有限。此外,受压实作用或侧向应力作用产生的颗粒压碎缝是本区成岩作用独特之处,它为油气聚集提供新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改善储层储集性能。
    李伟, 高日胜
    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
    2010, 15(5):  17-22,27,84.  摘要 ( 351 )   HTML   PDF (2059KB) ( 8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研究程度较低,整体缺乏系统、规律性的认识。以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应力场及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对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进行了综合判识和解释,并论述了正反转构造发育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典型的正反转构造主要发育在埕岛地区的埕北20断层及东营凹陷陈南断层东段,在断层上盘形成明显的反转挤压背斜,形成于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东营末区域挤压应力场背景之下;正反转构造的判识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转型、不整合发育特征、构造样式的差异性以及地层、沉积相特征;正反转构造的发育会改造先期形成油气藏、形成有利的背斜和不整合型圈闭、改善储集性能,可以形成有利的背斜型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不整合遮挡型油气藏。
    张雨晴, 王志章, 张文旗
    随机地震反演在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2010, 15(5):  23-27,84,85.  摘要 ( 378 )   HTML   PDF (2191KB) ( 8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盒8段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含气砂岩的波阻抗与泥岩有较大的重叠,因此单纯利用波阻抗反演进行储层预测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此难题,提出了利用随机地震反演进行储层预测的新思路。首先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的地球物理参数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岩性及含气性指示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随机模拟地震反演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的岩性及含气性进行了预测。经钻井证实,该方法能较好地对苏x井区盒8段的致密储层进行预测。
    周东红, 滕玉波, 林桂康, 李城堡, 彭学兵, 苌亮
    叠前反演技术在锦州31-6地区浊积扇砂体含油气性预测中的应用
    2010, 15(5):  28-32,85.  摘要 ( 432 )   HTML   PDF (3146KB) ( 8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中凹陷锦州31-6区块东二段发育远源浊积扇沉积体系,形成东西两个浊积扇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蠕虫状反射结构,叠后反演剖面上砂泥岩纵波阻抗差异小,含水砂岩和含气砂岩在叠后波阻抗剖面上无法区分,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十分困难。以测井岩石物理分析为基础,应用叠前AVO同步反演技术对锦州31-6区块面积约165km2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反演,并采用密度和剪切模量交会区分砂泥岩,采用纵横波速度比和拉梅常数交会预测气层分布,取得明显效果,可供邻区浊积扇体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借鉴,探索了一条在渤海湾开展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新路子。
    郭伟, 马小刚, 何顺利, 王辉明
    相分析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D16井区为例
    2010, 15(5):  33-36,85.  摘要 ( 324 )   HTML   PDF (1513KB) ( 1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地震相分析和测井相分析来综合研究和解释沉积相是岩性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和储层预测最有效的技术手段。针对鄂尔多斯盆地D16井区储层多层系、物性特征复杂和储层层薄等特点,采取了相控储层预测思路。也就是先进行测井相分析和地震相分析,然后,应用测井微相解释结果标定地震相,建立了储层的地震响应模式,并通过模式识别方法实现砂体的横向预测。优选出强振幅地震相和透镜状地震相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有利地震相,并预测其在研究区的空间展布规律。
    姚军辉, 张晓晖, 王延宾, 黄锋, 许长福, 戴灿星
    低孔低渗裂缝性储层建模及预测研究——以新疆百31断块二叠系佳木河组为例
    2010, 15(5):  37-40,47,85.  摘要 ( 354 )   HTML   PDF (1261KB) ( 10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百31断块二叠系佳木河组低孔、低渗复杂断块裂缝性油藏裂缝成因主要受构造、岩性、地层曲率等多种因素控制。通过随机建模技术建立该区裂缝性储层的静态地质模型,利用裂缝孔隙度、裂缝段厚度和油井产能数据建立的裂缝指数曲线描述了裂缝的储集能力及井间裂缝连通信息;使用模糊逻辑技术筛选裂缝的主要控制参数,根据神经网络算法将一系列与裂缝密切相关的岩石物性、地震属性及油气井产能数据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对裂缝规模及分布的定量化模拟手段建立了该区裂缝性储层的预测模型,尤其定量化的裂缝分布方位、分布概率的估值方法及其误差分析技术,在寻找潜在的裂缝发育部位、减少勘探开发风险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王学忠, 刘传虎
    准噶尔盆地西缘胜利探区岩性油藏勘探技术
    2010, 15(5):  41-47,85.  摘要 ( 334 )   HTML   PDF (1682KB) ( 9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3年以来,准噶尔盆地西缘胜利探区先后实现了浅层稀油、浅层稠油的突破,并高速高效开发了春光油田。科技人员运用石油地质新理论,对前人在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油气勘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再研究,总结了该区油气生、运、聚、成藏的规律性认识,通过合情推理明确了勘探方向,取得准噶尔盆地西缘高凸起有望形成大中型油田的认识突破;立足实践、大胆开拓,通过油气源研究明确了车排子地区油源方向及层系;通过油气输导体系的研究证实了两个主要油气输导通道;通过沉积体系的研究为车排子地区储层预测及描述提供了理论依据。坚持在该区进行油气勘探,成功应用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类亮点、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子波拓频、测井约束反演、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先后发现稀油、高产油藏14个,浅层气藏6个,浅层稠油油藏3个,已经建成47.5×104t年产原油能力。
    李建东, 苏立萍, 赵腊腊, 吴刚, 鞠海英
    大港探区千米桥奥陶系潜山裂缝分布预测
    2010, 15(5):  48-53,85,86.  摘要 ( 383 )   HTML   PDF (2428KB) ( 9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大港千米桥地区大量静、动态资料,在储层特征、产层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裂缝是影响储层品质及产能的主要因素,储集类型主要为微裂缝—孔隙型。研究区裂缝主要发育构造(溶蚀)缝、压溶缝及节理缝等。将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和小尺度裂缝并建立裂缝模型,显示裂缝密度高值区的发育主要集中在不整合下的表层岩溶带内且以奥陶系潜山面下20~80m范围内最为集中,裂缝密度高值区具有成层分布、局部富集、各井之间裂缝发育差异明显的特点。
    周旭红
    大民屯凹陷西斜坡砂砾岩体储层预测技术
    2010, 15(5):  54-57,86.  摘要 ( 408 )   HTML   PDF (1305KB) ( 8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民屯凹陷古近纪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沙四段—沙三段(SQ1)、沙一段(SQ2)、东营组(SQ3),其中沉积层序SQ1生、储、盖层配置关系好,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西斜坡沉积层序SQ1的低位体系域砂砾岩体是近年来岩性油藏勘探的重点目标。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运用具有预测意义的地震属性提取技术进行沉积相研究,运用多属性岩性地震反演技术对大套砂砾岩体中的薄储层进行识别和刻画,在勘探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建球, 米中荣, 周亚彤, 饶轶群
    滨里海盆地东南部盐上层系油气运聚规律与成藏
    2010, 15(5):  58-62,80,86.  摘要 ( 393 )   HTML   PDF (2351KB) ( 1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纵向上、平面上的差异性出发,通过研究滨里海盆地东南部盐上层系油气藏的成藏特点和分布规律,指出盐上层系油气运移具有以下5个明显特征:①盐体活动形成的"有效盐窗"是盐上层系获得油气的重要途径;②盐上层系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分别在二叠纪—三叠纪、三叠纪末—早侏罗世沉积时期、中侏罗世—白垩纪,三叠纪末期成藏期最重要;③油气在平面展布分带性强,总体趋势是盐丘核部仅发育K1、J2稠油油藏,向盐丘侧翼盐檐部位及盐间分别发育T2气藏、油气藏和T1、P2油藏;④后期的保存条件是形成盐上优质经济油气储量的关键;⑤盐岩边部的盐檐部位稳定的侏罗系覆盖之下的三叠系背斜、断背斜圈闭,是盐上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梁宏斌, 钱铮, 辛守良, 赵克镜, 朱连儒
    冀中坳陷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2010, 15(5):  63-68,86.  摘要 ( 384 )   HTML   PDF (2020KB) ( 13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冀中坳陷地热能资源十分丰富,大量石油井钻达地热田热储层,地热田主要受坳陷内凹凸相间的地质结构控制。地层岩性、盖层厚度、水流交替、断裂传导、热储层埋深等影响地温场变化。区内赋存着元古宇—下古生界弱交替带、上古生界—古近系交替阻滞带、新近系强交替带三大地热含水系统,热储层分为孔隙型、裂缝型和裂缝—溶洞型3类,其中基岩裂缝型热储层温度高,热能量大,优选留北地热田利用废弃油井进行地热能利用实验。
    刘亚明
    重油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0, 15(5):  69-76,86.  摘要 ( 464 )   HTML   PDF (1590KB) ( 24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逐步增加,能源供应成了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渐减少使重油作为替代能源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了把握重油勘探开发研究的现状,进而了解其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有关重油研究成果的调研,从重油的定义、分布、油藏特征、形成演化、开采和改质等6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简要展望了其未来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研究成果对重油的勘探开发有参考作用。
    康安, 樊鹏军, 王小林
    全球LNG资源分布特征及供应预测
    2010, 15(5):  77-80,86.  摘要 ( 253 )   HTML   PDF (1118KB) ( 9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液化天然气(LNG)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份额逐年增加。结合中国石油公司参与LNG液化厂项目的最新进展,对全球LNG液化厂的资源供应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全球LNG资源分布的特点,并按照LNG项目的预期投产顺序,对2020年前LNG的供应做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LNG资源和供应提出了几点认识:①在未来10年内LNG资源是充足的;②LNG资源主要分布在卡塔尔、伊朗、澳大利亚和尼日利亚4个国家,其可采储量占全球LNG可采储量的82%;③预测LNG供应将以平均9%的速度增长。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2010, 15(5):  81-81.  摘要 ( 262 )   HTML   PDF (151KB) ( 2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勘探》(原《勘探家》)(双月刊),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石油工业出版社主办。刊登内容:油气勘探战略、石油地质理论进展、新的勘探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油气勘探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典型实例分析、跨国油气勘探、油气勘探某一问题的见解与争鸣等,欢迎油气勘探领域的管理决策领导、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