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7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7-06-15
    刘光鼎
    试论残留盆地
    1997, 2(3):  1-4,45,5.  摘要 ( 95 )   HTML   PDF (1214KB) ( 6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中国大地构造及其形成演化历史来看,有两类沉积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盆地,其油气潜力已为勘探实践所证实;中生代—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曾经广泛发育并形成油气藏,中生代遭受严重的破坏,有些暴露于地表;根据诸多古油藏的研究表明,仍存在有未遭破坏的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油藏的残留盆地。由于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多学科综合研究,地质与地球物理的深入结合将是残留盆地油气勘探的关键所在。
    侯读杰,曾凡刚,沈仁福
    低熟油气成因理论与勘探实践
    1997, 2(3):  5-8,5.  摘要 ( 149 )   HTML   PDF (1013KB) ( 2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低熟油气的源岩评价、成因机理、油气运移、成藏特征及油气勘探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剖析。源岩在低熟阶段仅能生成一部分烃类,因而对各个地区的低熟源岩评价标准应适当调整。低熟油的源岩主要形成于淡水湖相、沼泽相和半咸水-咸水湖相,可通过多种成因机理早期生烃。低熟油的排烃仍受源岩层与储层流体的压差驱动,因而排烃较为有利,且运移距离较短。低熟油藏常位于储层物性好、靠近油源区、继承性好的同沉积构造圈闭上。
    梁生正,吴小洲
    论楔状地层岩性油藏中的异常油水分异
    1997, 2(3):  9-13,5,6.  摘要 ( 123 )   HTML   PDF (1351KB) ( 3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冀中坳陷的多年勘探实践发现,楔状地层岩性油藏中存在异常油水分异现象。楔状地层岩性油藏的形成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是存在楔状地层(地层不整合、地层超覆)和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再者是丰富的油源驱替赋存于圈闭中的地层水而形成油藏;该油藏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其顶部存在残存地层水。本文论述了楔状地层岩性油藏的五个分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通过实例阐述了该类油藏的勘探要领。
    赵政璋,李永铁,郭祖军,叶和飞
    青藏高原油气勘探前景
    1997, 2(3):  14-16,6.  摘要 ( 158 )   HTML   PDF (812KB) ( 2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藏高原为我国中新生代海相沉积最发育的地区,存在着众多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很大,尤其是羌塘和措勤盆地,但由于特殊地理条件的限制,区内地质研究程度很低,在海相中生界石油勘探方面,几乎为空白区。羌塘盆地为青藏高原面积最大、构造上较稳定的地区,基底埋深大,存在着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生油岩厚度大,生储盖组合条件较好。措勤盆地基底埋深较大,也存在较厚的生油岩。
    张国栋,王昌桂
    阿尔金走滑构造域沉积盆地特征
    1997, 2(3):  17-20,6.  摘要 ( 177 )   HTML   PDF (956KB) ( 4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金走滑构造域波及范围有50多万km~2,与其有关的盆地11个,盆地沉积面积约26万km~2。本文总结了阿尔金走滑构造域的构造特征和走滑盆地的基本特点。对阿尔金断裂的研究应着眼于整个构造域,实物工作量应放在重点盆地,逐渐总结出走滑盆地含油模式,开拓新的找油气领域。
    束景锐,王建富
    黄骅坳陷第三系天然气藏形成条件
    1997, 2(3):  21-24,7.  摘要 ( 183 )   HTML   PDF (1002KB) ( 3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港探区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横跨海域及陆地。本文通过对夹然气成烃模式的研究、资源量评价,分凹陷、分区带、分层位剖析其展布及分布规律。
    李大伟,李明诚
    石油生运聚模拟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
    1997, 2(3):  25-31,7.  摘要 ( 120 )   HTML   PDF (1548KB) ( 2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盆地模拟是目前石油地质勘探的一项必备技术,但该技术还不很成熟,特别是在油气的二次运移和聚集量模拟上仍很薄弱。本文建立了一套石油生、运、聚模拟的地质模型、数学模型和模拟系统,特别是在排油量模拟、二次运移空间确定和石油渗漏量模拟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该系统通过在辽河盆地某油气田的实际应用,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裘慰庭
    俄罗斯找油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1997, 2(3):  32-38,7.  摘要 ( 120 )   HTML   PDF (1610KB) ( 3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俄罗斯勘探家们为向深部地层和基底、向生物沉积体,向裂缝发育带等目标找油找气而提出和发展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如多次覆盖折射法、面积多次覆盖大地电磁法、反射参数勘探法、多波、高分辨率地震以及多元综合解释系统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并在实践应用中获得了一定成果。
    黄忠范,Bruce S.Hart,David M.Sibley,Peter B.Flemings
    美国尤金岛油田三角洲复合体的地震地层学、岩相结构和油藏特征
    1997, 2(3):  39-45,7,8.  摘要 ( 161 )   HTML   PDF (1752KB) ( 2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的尤金岛油田GA层段的产层特征和层序地层学综合研究成果表明,层段内油藏的分布主要受位于海泛面之下层段顶部的上倾岩相(三角洲、河口坝、三角洲前缘砂)控制,而与层段底的层序底界面无关;GA层段顶部的地震振幅异常呈分散块状(河口砂坝)和弯曲带状(分流河道间三角洲前缘);地震振幅值与产层特征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即高产井均位于高振幅值区。
    李军,张超谟
    利用测井资料分析不同成因砂体
    1997, 2(3):  46-49,8.  摘要 ( 326 )   HTML   PDF (912KB) ( 4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充填河道砂体、滨岸水下沙坝和三角洲砂体的主要测井相标志,并列举了这三种砂体的分析实例和研究方法。
    王旭日,梁传坤
    鄂尔多斯南缘山地推覆构造带地震勘探
    1997, 2(3):  50-52,8.  摘要 ( 52 )   HTML   PDF (867KB)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给出了山地推覆体构造带地震勘探的一个史例,主要讨论:弯线采集技术的应用;数据处理中二维滤波、静校正和速度分析的效果;基于地震的重力、电法、地震联合反演。并以实例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葛肖虹
    对中国西北部找油的思考
    1997, 2(3):  53-56,9.  摘要 ( 84 )   HTML   PDF (999KB) ( 2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西北部地区诸多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本文根据西北地区含油区大地构造的研究,依照活动论构造观,在重新认识西北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的基础上认为:应搞清盆岭构造形成的时间与机制,加强中小型盆地的勘探评价;加强对阿尔金断裂及两侧盆地的对比研究;加强变形年代学研究,搞清储油构造形成时间与各时代生油岩生油门限的匹配关系。
    熊翥
    地震勘探技术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中面临着严峻挑战
    1997, 2(3):  57-61,9.  摘要 ( 101 )   HTML   PDF (1198KB) ( 2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讨论了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首先围绕四个地质目标的勘探,指出地震剖面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组织技术攻关的课题。其次通过几项具体技术,指出当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些课题和问题都来自于生产第一线和实际工作现场,通过攻关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使地震技术本身得到发展,而且会给油气勘探带来良好的效益。
    刘洛夫,妥进才,陈践发
    烃源岩的研究现状
    1997, 2(3):  62-64,9.  摘要 ( 220 )   HTML   PDF (771KB) ( 4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综述了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评价烃源岩的历史和研究现状。还对近年来石油地质界十分关注的特殊生油岩(如未成熟生油岩,高成熟、低有机质含量生油岩,碳酸盐岩生油岩,煤系地层和煤层烃源岩)的评价问题作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