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7年 第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7-04-15
    宋岩,李先奇,房德权
    我国天然气发展前景与方向
    1997, 2(2):  1-5.  摘要 ( 149 )   HTML   PDF (960KB) ( 3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其分布的分析认为,我国大中型气田的勘探应主攻气盆、气油盆,加强油气盆重点地区和重点层系的勘探,兼探油盆,以煤成气和海相碳酸盐岩气为重点,以高生气强度区为有利勘探目标区。
    程克明,赵长毅,苏爱国,何忠华
    吐哈盆地煤成油气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1997, 2(2):  5-10,19,5.  摘要 ( 141 )   HTML   PDF (1538KB) ( 9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提出了煤成油气首要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为有利成油的煤相—流水沼泽相。煤中所富含的早期生烃组分(基质镜质体、木栓质体和树脂体等),在R。值为0.35%时即开始生烃,0.6%时已达高峰,0.7%~0.8%时生烃结束;计算表明,煤中微孔对烃类的吸附阀值为86mg/g,煤生烃必需大于该值才有烃类排出;通过对煤的孔隙分布及其对烃类吸附的研究表明,煤成烃最有利的排驱时期在R。为0.8%以前;早期构造、油源断层及区域性盖层是形成煤成油藏的必要条件。
    何登发,谢晓安
    中国克拉通盆地中央古隆起与油气勘探
    1997, 2(2):  11-19,5,6.  摘要 ( 123 )   HTML   PDF (2108KB) ( 6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央古隆起是因裂谷(或坳陷)急剧沉降、均衡翘升形成的,后期常受到前缘隆起的叠加。中央古隆起有叠加、塌陷、残存三种基本类型,有整体升降与差异构造变形两种运动形式,古隆起对岩相具有控制作用。中央古隆起有利于油气聚集,隆起轴部及上斜坡带是油气聚集的最佳部位,油气田常围绕主要不整合面分布。中央古隆起以古风化壳及其下伏碳酸盐岩、上覆砂岩体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地层—岩性油气藏及披覆背斜油气藏为主要勘探目标。本文根据我国中央古隆起的勘探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
    张霞
    准确理解经营管理的实质 加强勘探研究和工程技术管理
    1997, 2(2):  20-23,6.  摘要 ( 65 )   HTML   PDF (1030KB) ( 2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目前勘探管理上存在的地质综合研究力度不够,以及勘探工程中生产技术管理有一定弱化的问题,提出应全面准确理解经营管理的实质含意,正确认识市场规律、改革和管理的辩证关系,确立地质综合研究在勘探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强化勘探工程、生产技术管理和器材供应,从整体上提高勘探的综合实力。
    谢泰俊,潘祖荫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坡区含油气远景
    1997, 2(2):  24-30,6.  摘要 ( 268 )   HTML   PDF (1529KB) ( 6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坡区的沉积凹陷积厚、面积大,但勘探程度低,是油气勘探的新区。本文根据有限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存在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三套生烃层,广泛分布有三角洲、生物礁、低水位扇、盆底扇、海底水道砂等大型储集体,还发育了面积较大的披覆背斜、挤压背斜、古潜山、地层超覆等圈闭,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笔者从分析含油气系统入手,论述了研究区的成藏条件,以展示了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李先奇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聚集及地球化学特征
    1997, 2(2):  31-36,6,7.  摘要 ( 184 )   HTML   PDF (1456KB) ( 6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现有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从天然气组分、气态烃碳同位素、非烃气同位素、天然气轻烃及伴生凝析油等方面系统剖析了塔里木盆地中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三大类五亚类的天然气成因分类方案。然后,依据不同类型天然气在盆地中的分布和控制因素的差异,对三大类天然气赋存区内的气聚集区带进行了划分,总结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总体分布格局。
    单业华,葛维萍
    辽宁中部静北潜山中元古界储层裂缝型式
    1997, 2(2):  37-42,7.  摘要 ( 157 )   HTML   PDF (1390KB) ( 5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中部静北潜山油藏位于新生代辽河盆地的北端,其元古界储层发育着密集、遍布和不规则的裂缝网络。本文以安67井岩心为例,描述了该区的储层裂缝型式。储层裂缝型式具有自相似性,分数维为1.34~1.51。裂缝一般被高凝油充填,总体上呈NE向和NW-NWW向展布,与区内断层分布相似。储层裂缝密度为1.470~3.030/cm,连通性为1.227~1.347,因此裂缝不仅构成了石油储集的主要空间,还提供地下流体流动的通道。储层裂缝主要是构造成因的,区内多期断层作用是造成裂缝密集发育的重要原因,意味着断层对该裂缝性油藏的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
    顾树松
    柴达木盆地东部航空磁测与第四系气田
    1997, 2(2):  43-44,7.  摘要 ( 170 )   HTML   PDF (590KB) ( 3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天然气藏因其埋深浅、地层压实作用较小和固结程度低而导致泥岩盖层具有较好的孔渗透性,这为天然气向上溢散和产生“烟筒效应”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造成气藏上方高频微磁异常的出现。该区地形平缓,为飞机低空飞行取得高精度原始资料提供了保证;区内荒无人烟及寸草不生因而没有人为与植物有机质对磁场的干扰;构造平缓没有断层对气藏破坏等原因,致使“微磁异常”形态基本反应了气藏的分布。上述条件为柴达木盆地东部航磁勘探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李宏伟
    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在牛心坨地区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1997, 2(2):  45-47,7,8.  摘要 ( 172 )   HTML   PDF (938KB) ( 4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油气储层的成因与展布是油气滚动勘探开发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井位的部署以及勘探开发工作的成败。本文针对牛心坨地区沙三段油气滚动勘探开发中存在着含油气储层层布规律不清的问题,阐述了运用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再现古河道砂体展布,指导油气勘探开发井位部署的方法,以及所取得的预期效果。
    李溪滨,魏新善
    三塘湖盆地勘探历程
    1997, 2(2):  48-50,8.  摘要 ( 139 )   HTML   PDF (778KB) ( 4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总结了三塘湖盆地的勘探历程,特别是1993年恢复勘探以来的具体做法、成果以及经验教训。对小盆地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张恺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的接替
    1997, 2(2):  51-53,8.  摘要 ( 169 )   HTML   PDF (764KB) ( 4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测21世纪后期世界石油资源将面临枯竭,而天然气具有成因类型多、分布广泛,与石油相比深埋后也很稳定等特点,因此人类第四代能源的选择将是天然气。生物成因和非生物成因的各种类型天然气在我国大、中型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分布,远景资源量比较丰富,具备了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创建8个天然气生产基地的地质条件。笔者认为本世纪末到下个世纪早期是我国逐步开展油气勘探战略转移的大好时机。
    金衍泰
    俄罗斯仍有巨大的石油资源潜力
    1997, 2(2):  54-55.  摘要 ( 107 )   HTML   PDF (393KB) ( 7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石油生产现状的分析 俄罗期是世界三个最大的产油国之一。现已投入开发的油田有1100个,共钻井15万口。 1.产量急剧下降 长期以来,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发展是非常强劲的。50~70年代先后在伏尔加—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地区有许多大型高产油田投入开发。1987年原油与凝析油最高年产量高达5.684亿t,从1988年开始下降,到1995年降至3.18亿t。采油指标相继恶化,如1980年生产井的平均日产量为27t,1995年降至3.18t,这一时期新井的单井产量从40t降至11t。
    孙寄萍,田军
    搞好滚动勘探开发实现增储上产一体化
    1997, 2(2):  56-56.  摘要 ( 139 )   HTML   PDF (207KB) ( 3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果把探明可采储量和可采资源量的比称作储资比,以其定量地表示区域的勘探成熟度,那么我国几个重要地区的储资比,最高的是东北,为79.7%;华北与之相近,为69.3%;西北和大陆架的储资比仅为34%和13.5%。为此,东部各油区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后备资源不足。要实现当年新增可采储量与采出量的平衡,必须保证当年有一定的新储量投人。因此,在加大勘探工作力度的同时,开发部门以寻找复杂断块群和隐蔽型地层岩性油藏为主要目标,在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开发技术人员早期介入,实行滚动勘探开发增储上产一体化。
    郑剑东
    北欧石油与天然气理论研究新进展
    1997, 2(2):  57-58.  摘要 ( 88 )   HTML   PDF (378KB) ( 3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海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是近20年来国际石油工业的一项巨大成就,北海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成功不但给北欧诸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推动了石油与天然气的理论研究,成果卓著。90年代以来相继出版了许多学术专著,以下就有关石油与天然气勘探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介绍,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