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7年 第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7-08-15
    张文昭
    中国石油勘探的成就与展望
    1997, 2(4):  1-5.  摘要 ( 120 )   HTML   PDF (1008KB) ( 2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是我国油气勘探发展最快的时期,在陆相盆地中发现了一大批大油田,1978年产量突破了一亿吨,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国之列。80年代初,海上、陆上油气勘探相继对外开放,使我国勘探技术迅速向国际水平靠拢,在科技进步与高、新技术应用上已达到了国际80年代的先进水平,并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90年代我国石油工业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勘探市场,开展风险勘探招标,改进管理职能,以适应勘探市场发展的需要。 我国油气勘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差距仍很大,在发展战略上,仍要坚持“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的方针,要坚持立足国内资源,并以国外资源作为补充,以加快石油工业的发展。
    戴俊生,陆克政,李理,漆家福
    渤海湾盆地构造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
    1997, 2(4):  5-8,5.  摘要 ( 53 )   HTML   PDF (949KB) ( 2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湾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藏可分为背斜型、断块型、不整合型和岩性型四大类,它们的分布受构造作用的控制。盆地构造样式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和分布,构造作用的阶段性影响着油气藏的垂向叠置关系,构造迁移导致了油气藏分布的平面差异。
    王铁冠,张枝焕
    油藏地球化学描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997, 2(4):  9-15,5.  摘要 ( 165 )   HTML   PDF (1592KB) ( 3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地球化学描述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对油藏内流体组成的地球化学剖析,分析流体非均质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探讨流体充注机制。油藏地球化学描述既是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又是进一步开展油藏地球化学其它项目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介绍油藏地球化学描述的理论依据、实验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汤良杰,刘和甫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充填层序和沉积样式
    1997, 2(4):  16-20,5.  摘要 ( 85 )   HTML   PDF (1155KB) ( 1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研究大量地震反射剖面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地质成果,进行地震层序划分和对比,将塔里木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划分为震旦—奥陶系、志留—泥盆系和石炭—二叠系等3个超层序,进一步划分出9个层序,确定并讨论了每个层序的地质属性、地质时代、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样式。
    张建强,金之钧
    浅析我国油气勘探效益的变化规律
    1997, 2(4):  21-24,5,6.  摘要 ( 178 )   HTML   PDF (1171KB) ( 2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收集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和油气田的勘探历史资料,模拟了它们的勘探效益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我国油气勘探效益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探区的资源量情况是影响油气勘探效益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归纳出我国东西部油气勘探效益变化的不同模式,对于预测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的勘探效益变化情况和勘探决策的制订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从盆地地质特点方面初步探讨了造成我国东西部油气勘探效益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
    穆剑
    如何搞好勘探动态分析
    1997, 2(4):  25-26,6.  摘要 ( 260 )   HTML   PDF (570KB) ( 3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分析是指通过编制动态数列,计算动态分析指标,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方法。勘探动态分析是指在执行、实施总体勘探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勘探生产中工程量的统计和油气勘探成败的分析,跟踪研究勘探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不断修改已经形成的石油地质模型,并据此提出勘探工程量的调整和勘探部署方案的修正以保证勘探总体目标实现的过程。
    杨福忠,刘三军
    六盘山盆地构造特征及勘探方向
    1997, 2(4):  27-30,54,6.  摘要 ( 400 )   HTML   PDF (1181KB) ( 2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六盘山盆地位于华北古板块的南部边缘,与北祁连板块碰撞缝合带紧邻,其盆地类型及演化受华北古板块与柴达木微古板块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可分为6个演化阶段:秦祁贺三叉裂谷发育阶段(Pt2-3,被动陆缘盆地发育阶段(C-O),前陆盆地发育阶段(S-D),类克拉通盆地发育阶段(C-T),克拉通边缘断陷盆地发育阶段(J-K),再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据近年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盆地可划分为两大构造单元,即中央拗陷和东部斜坡。盆地内拗陷面积约4930km2,沉积层最大厚度约8000m,盆地北缘出露有中、上石炭统厚层黑色页岩和炭质页岩,在周边盆地相应层系被证实为中—好的生油岩系,同时也发育有三叠—侏罗系、白垩系二套油气源层,因此,该盆地应具有一定的含油气远景。
    康竹林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前景
    1997, 2(4):  31-34,6.  摘要 ( 213 )   HTML   PDF (954KB) ( 4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区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主要烃源岩系生油指标好;有西套主要储集层;构造成排成带分布。由于该地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因此应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用油气系统理论研究成藏规律;并且在山地地震技术上要进行攻关,以解决高陡构造钻井工艺问题。
    池秋鄂,徐怀大
    从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探讨松辽盆地深部找油
    1997, 2(4):  35-38,6,7.  摘要 ( 221 )   HTML   PDF (1213KB) ( 3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层序的形成及与油气关系为重点,以松辽盆地深部为例,探讨了陆相层序中典型含火山碎屑岩沉积层序、硅质湖盆沉积层序及冲积沉积层序特征及模式,以及它们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和识别方法,指出松辽盆地深部不同类型层序的找油方向。
    王桂宏,殷利甫,张友焱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隐伏构造遥感信息提取
    1997, 2(4):  39-43,67,7.  摘要 ( 144 )   HTML   PDF (1595KB) ( 2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取隐伏构造信息,选择了台北凹陷内几个子区使用TM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假彩色合成及频率增强等方法。处理后的图像较好地反映了隐伏的局部构造和断层。最后浅述了环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并结合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成果,预测了环形构造的含油气性。
    杨友卿,马宗晋,张流,曲国胜
    地应力场研究与油气勘探——以张强凹陷为例
    1997, 2(4):  44-46,7.  摘要 ( 98 )   HTML   PDF (786KB) ( 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张强凹陷为例阐述了地应力场研究的方法,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地应力研究在油田勘探开发中所取得的进展,全面表述了近年来探索出的一套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的地应力研究的基本思路,特别是对裂缝发育区井网布设方案优化提出了新的建议,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文广,付广
    泥质岩盖层对水溶性天然气的封闭作用及研究方法
    1997, 2(4):  47-50,7.  摘要 ( 150 )   HTML   PDF (998KB) ( 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深入分析水溶性天然气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泥质岩盖层依靠异常流体压力及自身品质和流体性质对水溶性天然气的两种封闭作用,并提出了两种相对应的研究方法。将这两种方法分别应用于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泥岩盖层和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的泉一、二段泥岩盖层,其研究结果与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十分吻合,证明该方法用于研究泥质岩盖层封闭水溶性天然气是可行的。
    钱荣钧
    复杂地区地震勘探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对策
    1997, 2(4):  51-54,7,8.  摘要 ( 205 )   HTML   PDF (1179KB) ( 2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地表区及复杂构造的勘探问题是目前物探工作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施工困难、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及成像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多年来发展了不少相应的技术,也见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攻关。
    彭路平,彭瑛
    “COMPAK”多元油气综合评价技术
    1997, 2(4):  55-57,8.  摘要 ( 118 )   HTML   PDF (775KB) ( 2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MPAK”多元油气综合评价技术是对现有的物探(重、磁、电、地震)、化探、钻井、测井、区域地质等多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从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多种定性、定量化的模型,可以对油气储集体特征实现快捷评价和综合性信息优化预测评价。多年来的实际生产应用表明,该技术适应不同勘探阶段提出的任务,为一项实用的成熟技术。
    宋传春,陈昌学,冯光铭
    车西地区勘探历程与成果分析
    1997, 2(4):  58-61,8.  摘要 ( 111 )   HTML   PDF (978KB) ( 2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西地区的勘探是十分曲折复杂的,也是困难艰辛的,自1968年勘探至今已长达28年,曾经历了六上五下的反复过程。其主要原因:客观上,由于地面和地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主观上,认识深度的不足,几上几下皆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而忽视了岩性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对勘探过程中的成败、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总结,提高认识,有助于勘探工作者今后在类似地区的勘探中少走弯路。
    罗志立
    中国南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远景分析
    1997, 2(4):  62-63,8.  摘要 ( 228 )   HTML   PDF (577KB)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方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工作,已历时数十年,对其勘探远景看法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是能找到大油气田的“基地论”者,有的认为是能找到小油气田的“鸡肋论”者。作者归纳列举出它们立论石油地质学有利的依据6条,不利的依据5条,呈献于读者,以利于南方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的早日突破。
    胡秋平
    美国常规油气资源现状与未来的勘探潜力
    1997, 2(4):  64-64.  摘要 ( 114 )   HTML   PDF (1786KB) ( 2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美国内政部所属的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美国矿产管理署(MMS)对其油气资源现状、构成及未来勘探潜力进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美国陆上和海域待发现常规技术可采油气资源尚有113.7×108t和14.9×1012m3,现有油气田可增加的油气储量105.5×108t和10.2×1012m3,另外还有39.7×108t和4.6×1012m3的剩余探明油气储量(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