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mail Alert
English
ISSN 1672-7703
CN 11-5215/TE
创刊于 1996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 下载中心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
» 编辑办公
读者中心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主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主管: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
公司
主办: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发行:《中国石油勘探》编辑部
主编:赵文智
副主编:何海清 周家尧
执行副主编:马新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
三区18号楼 (100011)
编辑部电话:(010) 64523544
(010) 64523587
电子邮箱:cpe@263.net
排版印刷: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
责任公司
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发行部电话:(010) 64523719
国内定价:100元/册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付锁堂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
2014, 19(4): 1-10.
摘要
(
1294
)
HTML
PDF
(10621KB) (
5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气源岩特征及分布,结合其他成藏要素、成藏模式和成藏规律,可将柴达木盆地划分为柴北缘侏 罗系煤型气、柴西古近系—新近系油型气和三湖第四系生物气3 个勘探领域。煤型气勘探领域烃源岩具有分布广、丰 度高、生烃强、深埋晚、资源量大的特征,古构造、输导体系和源圈配置是煤型气成藏主控因素,存在盆缘区下组合 (基岩—侏罗系—古近系)和盆内晚期构造上组合(新近系)两套储盖组合及源外和源上两种成藏模式;近期主要 的勘探领域为盆缘阿尔金山前东段、祁连山前西段下组合(基岩—侏罗系—古近系路乐河组)和盆内的冷湖构造带、 鄂博梁构造带上组合(古近系上干柴沟组、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油型气勘探领域具有3 个凹陷、2 套烃源岩、3 种 类型天然气资源特征和环凹分布、近源聚集、接力输导、甜点聚集的油型气富集规律;其晚期成藏表现明显,具“接 力式”的运聚模式;烃源岩埋深大、成熟度高、生气强度大、气油比高的区带是油型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包括狮子沟— 油砂山—英东和油泉子—开特米里克—油墩子等构造带。生物气勘探领域具有单一气源岩、低丰度、快速沉积的天 然气资源特征;具有持续生烃、垂向和侧向运移共存、动态成藏的生物气成藏模式;三湖凹陷北斜坡的鼻隆和背斜外 围是岩性气藏有利的勘探领域。
闫伟鹏,杨 涛,李 欣,黄福喜,吴晓智,唐 惠
中国陆上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2014, 19(4): 11-17.
摘要
(
1339
)
HTML
PDF
(2156KB) (
25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相碳酸盐岩在中国古生代、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广泛发育,油气勘探证实具生油和储油能力, 自1956 年在四川盆地获得发现以来,至2012 年底,已在四川、渤海湾、柴达木等盆地探明湖相碳酸盐岩油气田63 个,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97×10
8
t。中国陆上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受控于构造背景、气候、物源供给和海侵等多方 面因素,主要发育生物礁型和复杂岩性型两类湖相碳酸盐岩,除分布局限的生物礁外,储层物性总体较差,为典型的 致密油储层。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多与烃源岩互层或共生发育,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油气富集高产受沉积相、裂缝发 育和构造位置等多因素控制,甜点预测难度大。中国陆上以湖相碳酸盐岩为主要储层的致密油分布范围广、资源潜力 大,评价认为分布面积在10×10
4
km
2
以上,地质资源量在57×10
8
t 以上,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孙 平,汪立群,郭泽清,田继先,张 林,曾 旭,张绍胜
柴北缘鄂博梁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 及勘探部署
2014, 19(4): 18-25.
摘要
(
1001
)
HTML
PDF
(4738KB) (
15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构造带由鄂博梁Ⅰ号、鄂博梁Ⅱ号、鄂博梁Ⅲ号和葫芦山4 个地面构造组成。近 期的综合研究和老井复查表明:该区带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位于侏罗系生气凹陷之内、发育大型构造圈闭、 具有优质储层和良好储盖组合以及深大断裂沟通气源,发育源内和源上两种成藏模式。近期,邻近的牛东构造获得重 大突破,其他构造已钻井都有气显示,并且鄂7 井获得工业气流。在成藏条件和目前勘探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 出该区优先风险钻探鄂博梁Ⅰ号构造;积极准备其他构造,其中以开展精细地震勘探鄂博梁Ⅲ号构造为重点,精细落 实圈闭后投入勘探。
韦阿娟,王广源,陈泽亚
蓬莱19-3油田未熟—低熟油特征及形成条件
2014, 19(4): 26-29.
摘要
(
1129
)
HTML
PDF
(2258KB) (
22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蓬莱19-3 油田是中国海域发现的最大油田,该油田所产原油部分为未熟—低熟油。利用大量的原油和 烃源岩等实验资料,对蓬莱19-3 油田未熟—低熟油的原油物性、族组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从烃源岩沉积环境、烃源岩特征和成烃母质等方面对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蓬莱 19-3 油田未熟—低熟油密度高、黏度高、含硫量中等、含蜡量低,具有饱和烃含量低、饱/芳比低、非烃含量偏高、 非/ 沥比高、Pr/Ph 低、重排甾烷丰度低和Ts
王学军,蔡加铭,魏小东
油气勘探领域地球物理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014, 19(4): 30-42.
摘要
(
1804
)
HTML
PDF
(9442KB) (
2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获取地下油气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核心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决策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山地山前复杂高陡构造带、碳酸盐岩、富油凹陷岩性地层圈闭、致密(非常规)油 气勘探和油气开发等领域投入重金加大物探技术攻关力度,特别是
“
宽线大组合
”
、
“
宽方位、高密度
”
、
“
宽方位、 宽频带、高密度
”
的地震勘探思路与理念,有效推动了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油气勘探配套技术的发展,并在 生产科研项目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物探技术攻关及取得的技术进展和应用效果的回顾,结合 当前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需求,对今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为地球物理新技术发展规划、研 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王喜双,赵邦六,董世泰,张 研,易维启,徐光成
油气工业地震勘探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4, 19(4): 43-47.
摘要
(
1345
)
HTML
PDF
(2194KB) (
28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开发精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
“
两宽一高
”
和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的推广应用,油气工业地震 勘探大数据时代不期而至,对野外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监控、数据处理、信息挖掘等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往的地震采 集管理模式、数据处理解释环境已显得力不从心。根据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大数据体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用轻便地 震仪器、量化质量控制、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数据挖掘等技术对策,以应对地震勘探大数据面临的挑战。
李 虹,蔡希玲,王学军,郭惠英,秦晓华,王 伟
海量地震数据处理方案与技术发展趋势
2014, 19(4): 48-55.
摘要
(
1210
)
HTML
PDF
(4438KB) (
30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量大、波场复杂、空间采样密度高是当今地震勘探采集数据的特点,为了设计适合于海量数据的室 内处理架构,提高海量数据的处理效率,分析了海量数据处理中存在的质量控制难、常规流程与技术不能满足需求等 问题,探索了海量数据条件下的快速分析和质量监控方法,实现了大数据的有效压缩。基于现阶段相关领域的技术水 平,展望了在海量数据分析与处理中数据信息挖掘、数据可视化及信息融合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以适应未来大数据体 中多种信息的提取和价值的挖掘。
王 哲,杨志国,龚旭东,张建峰,周 滨,高 祁
海底电缆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对比
2014, 19(4): 56-61.
摘要
(
894
)
HTML
PDF
(3213KB) (
18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海洋石油地震勘探中,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勘探要求的不断提高,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对 观测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选择出最佳的采集观测系统进行地震勘探。通过研究观测系统面元属性这一途径,对目前海底电缆 地震勘探中所普遍采用的PATCH 和正交束线这两种观测系统在方位角、炮检距、覆盖次数、采集脚印及覆盖次数 渐减带等属性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各面元属性在地震资料中产生的不同反映,及其优缺点。另外,实践表 明通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的这一方法,可以在不同地质勘探任务和地质环境条件选择观测系统时提供有效的途径和依据。
张 雷,刘卓亚
VSP正演模拟研究西湖凹陷多次波形成机制
2014, 19(4): 62-69.
摘要
(
757
)
HTML
PDF
(5313KB) (
12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湖凹陷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地震地质条件的显著特点是砂泥岩薄互层发育, 速度和密度不存在大的突变或大的台阶状变化,难以形成强反射界面,决定了地震层间多次波发育。众所周知,地 震多次波压制一直是地球物理学界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利用VSP 正演模拟研究西湖凹陷的多次波形成机制, 识别产生多次波的主要界面或层段,为数字处理中压制多次波提供依据。研究思路是以西湖凹陷实际钻井资料为基础, 研究多次波的运动学规律与动力学特征,然后用VSP 正演模拟等手段找出产生多次波的主要层段或界面,确定多次 波的相对强度及影响有效波的主要多次波类型。研究结果得知该区所有较强的反射界面都可产生多次波, 影响地震成 像质量的多次波类型是各种不同路径的多次波叠加后的复合多次波。
刘国全,贾 丽,刘娟霞,张绍辉
石油探明储量增长趋势预测方法及应用
2014, 19(4): 70-74.
摘要
(
938
)
HTML
PDF
(2480KB) (
15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选时窗开展统计分析,总结出某油公司控制储量升级的3 个特点,即上报后5 年是实现升级的时间界限; 单块规模200×10
4
t 以上的控制储量是升级的主体;储层物性对控制储量升级具有重要影响。为系统评价控制储量升 级潜力和能力,厘定了升级系数和升级率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参数。以该油公司现有累计石油控制储量为基 础,进行升级评价,对探明储量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着眼于探区勘探开发已进入中后期和资源有限的现实,探索运 用龚帕兹、哈伯特等数学模型,对未来储量增长趋势和规模进行了预测,经验证,预测误差在7% 以内。综合运用上 述两种方法,明确了该油公司新增探明储量趋势和未来5 年增储规模,为勘探开发战略决策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具 有一定推广意义。
单中强,王 蕴,王 馨
滨里海盆地S区块勘探实践与认识
2014, 19(4): 75-79.
摘要
(
1007
)
HTML
PDF
(2983KB) (
19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滨里海盆地是世界上油气最丰富的盆地之一,以下二叠统上部孔谷阶厚层盐岩为界可以将整个剖面分为 盐上层系和盐下层系。S 区块是以盐上层系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的区块。自2004 年收购以来,S 区块先后经历了评 价探索、总结提高、勘探突破和滚动扩大4 个勘探阶段;从初期针对盐间、盐顶构造圈闭为主的勘探发展到以寻找可 动用储量为目的的“盐檐”圈闭、岩性圈闭兼顾盐顶低幅度构造圈闭的勘探;地质储量由收购时的800×10
4
t 增长到 现今9050×10
4
t。分析认为S 区块勘探成功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老资料的剖析是新区块勘探突破的基础;
“
盐檐圈 闭
”
创新性的提出是勘探成功的关键;
“
找线索、定盐窗;找通道、定部位;找埋深、定层系;找圈闭、定井位
”
四找、 四定勘探评价方法是新区块快速高效勘探的基石。
卢景美,李爱山,赵 阳,毛婉慧,严 杰,王 伟
北大西洋段演化特征和海相烃源岩研究
2014, 19(4): 80-88.
摘要
(
1082
)
HTML
PDF
(3577KB) (
20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大西洋段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3 个阶段,分别为二叠纪陆内裂谷阶段、三叠纪—侏罗纪同裂谷和热沉 降阶段、白垩纪至今被动陆缘阶段。被动陆缘阶段包括两个演化分支,
“
西支
”
代表格陵兰板块和北美板块拉开形成 的巴芬湾盆地和西格陵兰盆地,
“
东支
”
为格陵兰极块和欧洲板块拉开而发育的法罗设得兰、挪威陆架盆地和东格陵 兰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北大西洋段沉积盆地的重要成烃期,发育过渡期局限海相烃源岩、裂谷期局限海相烃 源岩和被动陆缘期开阔海相烃源岩3 种类型的烃源岩,其中局限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依据烃源岩 发育特征、平面分布并结合盆地的勘探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指出了勘探潜力大的盆地是挪威陆架盆地和法罗设得兰 盆地,有较大远景资源规模的是东格陵兰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