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光亚, 余朝华, 黄彤飞, 程顶胜, 陈忠民, 陈曦, 刘红, 宋成鹏. 非洲地区裂谷盆地类型及油气成藏特征[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4): 43-51. |
[2] |
王红军, 张良杰, 陈怀龙, 张宏伟, 白振华, 蒋凌志. 阿姆河右岸盐下侏罗系大中型气田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4): 52-64. |
[3] |
张忠民, 朱奕璇, 张德民, 苏玉山, 姚威, 鲍志东, 宋健, 沈卫宏. 巴西大坎波斯盆地盐下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规律与勘探启示[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4): 75-85. |
[4] |
杨海军, 邓兴梁, 张银涛, 谢舟, 李勇, 李世银, 张海祖, 朱永峰, 陈永权. 塔里木盆地满深1井奥陶系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重大发现及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3): 13-23. |
[5] |
杨雨, 文龙, 谢继容, 罗冰, 黄平辉, 冉崎, 周刚, 张玺华, 汪华, 田兴旺, 张亚, 陈聪.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进展与方向[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3): 44-55. |
[6] |
李海英, 刘军, 龚伟, 黄超, 任丽丹. 顺北地区走滑断裂与断溶体圈闭识别描述技术[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3): 107-120. |
[7] |
曹红霞, 吴海燕, 任星民, 武渝, 梁全胜, 仝敏波.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与储层分布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3): 146-155. |
[8] |
潘建国, 李劲松, 王宏斌, 李闯, 丰超, 周俊峰.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3): 156-166. |
[9] |
冯庆付, 翟秀芬, 冯周, 刘朱睿鸷, 刘英明. 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核磁共振实验测量及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3): 167-174. |
[10] |
李剑, 佘源琦, 高阳, 杨桂茹, 李明鹏, 杨慎. 中国陆上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及潜力[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4): 403-417. |
[11] |
李阳, 代宗仰, 黄蕾, 周晓龙, 葛伟峰, 单俊峰, 刘宁. 叠合概率法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高升地区沙四段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3): 361-368. |
[12] |
王平, 潘文庆, 李世银, 关宝珠, 熊昶, 陈雷. 塔中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轨迹优化技术及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1): 123-128. |
[13] |
吴国海, 林雅平, 罗曼, 余明发, 毛海涛, 孙利国. 利用测井资料寻找碳酸盐岩高产储层——以伊拉克库尔德地区Shakan油田侏罗系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6): 97-106. |
[14] |
白莹, 罗平, 刘伟, 翟秀芬, 周川闽. 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上段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4): 95-106. |
[15] |
杨海军, 张辉, 尹国庆, 韩兴杰. 基于地质力学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助推缝洞型碳酸盐岩高效勘探——以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南缘跃满西区块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2): 2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