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锐锋, 何海清, 陈树光, 李国欣, 刘喜恒, 郭绪杰, 王少春, 范土芝, 王会来, 刘静, 曹兰柱.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石油地质新认识与重大发现[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6): 1-12. |
[2] |
章雨, 李江海, 杨梦莲, 潘相茹, 陶崇智.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分段性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6): 799-806. |
[3] |
杨东升, 赵志刚, 杨海长, 曾清波, 纪沫, 黄萱. 南海北部超深水区兴宁—靖海凹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5): 28-36. |
[4] |
张厚和, 刘鹏, 廖宗宝, 赫栓柱, 徐庆梅, 朱筱敏, 漆家福, 杨明慧. 南沙海域主要盆地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1): 62-70. |
[5] |
杨海长, 陈莹, 纪沫, 韩银学, 王龙颖, 黄萱.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构造演化差异性与油气勘探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6): 59-68. |
[6] |
张厚和, 刘鹏, 廖宗宝, 赫栓柱, 朱筱敏. 南沙海域北康盆地油气勘探潜力[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3): 40-48. |
[7] |
袭著纲, 胡孝林, 方勇, 尹新义, 杜宏宇. 印度尼西亚北塞兰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6): 91-97. |
[8] |
刘世翔, 张功成, 赵志刚, 谢晓军, 王 龙, 宋 双, 郭 佳, 王升兰, 毕研坤, 王一博. 南海构造旋回对曾母盆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2): 37-44. |
[9] |
卢景美,李爱山,赵 阳,毛婉慧,严 杰,王 伟. 北大西洋段演化特征和海相烃源岩研究[J]. , 2014, 19(4): 80-88. |
[10] |
高金尉,何登发,童晓光,王兆明,文 竹,杜 鹏,李 涤,刘 政,马德龙. 北极含油气域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J]. , 2014, 19(1): 75-90. |
[11] |
杨庆道, 王伟锋, 吴思卫, 李继白, 刘传山, 潘博. 楚雄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4): 29-36,3,4. |
[12] |
张锦伟, 魏春光. 羌塘盆地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对沉积序列的控制作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2): 30-34,86. |
[13] |
周川,王英民,黄志超,陆金波,卓海腾,韩勇. 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北部物源分析与沉积特征研究[J]. , 2010, 15(6): 72-75,86. |
[14] |
门相勇, 李雪峰, 李明. 松辽外围东部盆地群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前景[J]. 中国石油勘探, 2010, 15(3): 7-10,6. |
[15] |
卢景美, 黄兴文. 利比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油气发现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08, 13(5): 71-7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