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1-15
上一期   
    勘探战略
    丁锋, 王峤泓, 毛俊莉, 王硕, 罗玲
    新时代油气矿业权管理改革进展与思考
    2023, 28(6):  1-7.  摘要 ( 226 )   HTML   PDF (26148KB) ( 335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0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出台了油气体制改革、权益金制度改革、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文件。自然资源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持续推进油气矿业权管理改革工作。文章梳理分析了新时代以来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实行矿业权竞争出让、深化矿业权“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等重大改革举措取得的成效,结合调查研究,总结了当前改革工作在矿业权出让、审批、监管方面面临的挑战。针对如何更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竞争出让、建立科学的矿权核减制度、深化“优化营商环境”和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油气矿业权监管,加快形成以国有企业为主、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的油气勘探开采新体系、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要求,提出了诸如扩展油气区块来源、深化管理模式、建立更加符合地质认识的管理制度、推进综合监管等意见建议。
    韩亚琴, 毛俊莉, 司芗, 文雅萍, 姚星
    我国油气探采合一制度改革与实践
    2023, 28(6):  8-14.  摘要 ( 179 )   HTML   PDF (1952KB) ( 39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0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促进油气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有序衔接,针对多年存在的问题,自然资源部于2019年12月印发《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首次提出了油气探采合一的理念。油气探采合一制度结合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特点,能够初步解决油气资源勘查阶段获取油气的合法性问题,符合油气勘探开发规律,有助于激发活力,促进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但仍有诸多问题待明确。在梳理报告可供开采区块数据信息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总结油气探采合一制度执行情况,分析认为油气探采合一制度在执行层面上存在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与当前制度不衔接和监管责任未落实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发现可供开采资源的报告期、报告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回执两方面规范油气探采合一制度,从矿业权审批、两证管理方面做好探采合一制度与相关行政许可制度的衔接,进一步完善探采合一的监管制度并加快修改法律法规条款,并结合当前油气行业发展形势,提出了油气探采合一“一证式”管理设想。
    竺成林, 韩亚琴, 高阳, 王建忠
    油气矿业权审批登记制度改革进展与展望
    2023, 28(6):  15-24.  摘要 ( 129 )   HTML   PDF (2003KB) ( 283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0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在这一背景下,自然资源部持续推进油气矿业权审批登记制度改革。文章在梳理1998年以来油气矿业权审批登记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按照不同时期改革特点将油气矿业权审批登记制度改革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对油气矿业权审批登记制度改革与实践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一是通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油气上游市场活力;二是通过精简审批事项,改善营商环境;三是引入“互联网+”,提高审批登记效率;四是通过完善制度,促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结合当前改革新形势,油气矿业权审批登记制度改革仍然面临新挑战,下一步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企业政府目标同向;转变管理理念,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继续完善“互联网+”审批模式,实现互联互通;优化和完善矿业权管理,促进油气资源增储上产。
    勘探管理
    倪新锋, 刘军平, 向峰云, 张颖, 郭沫贞, 王晓星, 王霞
    我国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改革与油气企业创新实践研究
    2023, 28(6):  25-36.  摘要 ( 265 )   HTML   PDF (2130KB) ( 281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0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家不断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竞争性出让已成为获取新探矿权的主要方式。《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自然资规〔2019〕7号)实施4年以来,国家共挂牌出让14轮66个油气探矿权,面积为4.19×104km2,总成交价达93.16亿元。在系统梳理国家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进程的基础上,对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不同阶段特征、油气企业积极参与改革的创新举措及出让区块勘探实践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可划分为油气改革试点、出让政策落地、竞争性出让全面实施3个阶段,各具特点。(2)为积极应对激烈的竞争形势,中国石油等企业创新管理举措,建立了竞争性出让快速响应机制及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区块价值评估方法和技术流程。(3)出让区块勘探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除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温宿区块建产外,总体油气发现较少,大部分区块已退减。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在促进企业勘查投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元化油气市场已具雏形;为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真正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效培植油气矿业权市场良性竞争的双赢局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竞争性出让管理体系、建立国家能源保障基地、开展出让区块后评估等建议。
    刘策, 梁坤, 张颖, 吴培红, 冉启贵, 孔凡志, 余华琪, 邢娅, 孔骅
    新形势下中国石油探矿权退减管理举措与评价体系设计
    2023, 28(6):  37-46.  摘要 ( 140 )   HTML   PDF (2153KB) ( 287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要求,2020年5月起我国开始实行更为严格的探矿权退出机制,由按投入不足比例退减转变为到期延续时按比例强制性退减。为了适应退减政策的转折,中国石油及时调整管理理念,积极推出新举措,实现新政下首轮到期探矿权的延续和有序退减。基于3年多来中国石油的有序退减实践,重点介绍了中国石油探矿权退减管理的主要举措及对国家退减制度优化设计的思考、支撑退减管理决策的矿权区块评价体系的设计思想。在探矿权退减管理方面,推行两大举措:一是多业务联动融合机制,加快探矿权到期前追求勘探发现的工作节奏;二是强化退减预案编制的组织管理和审查把关,全力保障勘探开发优质资源基础的稳定。积极思考国家退减制度进一步优化的方向,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取得勘探新发现探矿权区块的定向激励,大幅降低甚至免除相关区块的应退减面积;二是在指定条件下,对承担国家保供任务的市场主体给予一定的制度性安排。在探矿权评价体系研究方面,探索提出矿权区块评价体系的设计,从可用性、资源条件、成藏条件、经济性、其他条件5个维度开展评价,可更加全面系统和精细化地认识探矿权区块的综合价值,支撑后续企业退减管理决策,也为国家研判和掌握矿权区块价值提供一定思路借鉴。
    封永泰, 刘超英, 程喆, 付大勇
    中国石化积极应对国家油气体制改革举措及创新实践
    2023, 28(6):  47-54.  摘要 ( 149 )   HTML   PDF (2150KB) ( 24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0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完善油气矿权管理制度,系统梳理了中国石化重组以来,顺应国家油气体制改革作出的管理新举措和创新实践,分析了油气矿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分析“申请在先、依法登记”矿权、“按投入不足比例核减”矿权面积、“7号文硬性退减”3个阶段中国石化探矿权面积的变化,总结出加强全国范围内矿权战略选区积极获取新矿权、加强矿权储量联动和矿权内部流转应对新形势、建立矿权评价体系确保以合理的价格获取新矿权等创新实践活动。这些措施保障了中国石化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迎来了2022年石油探明储量重上2×108t的新阶段。矿权管理中的竞争性出让和探矿权到期延续硬性退减政策,导致石油企业探矿权退减速度过快,大量矿权区块被实力较弱的企业获得,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勘探进展,延误了矿权区块的勘探开发,建议在竞争性出让过程中增加技术标的比重,保障有较强实力、有责任担当的石油企业获取足够的勘探空间。
    勘探案例
    王清华, 闵磊, 周鹏, 罗俊成, 杨宪彰, 徐振平, 章学岐, 崔德育
    塔里木油田矿权保护理念转变与管理转型升级
    2023, 28(6):  55-63.  摘要 ( 136 )   HTML   PDF (2379KB) ( 260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0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权是油气田企业的“生命线”,国家持续加大矿权管理力度,实行更加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推行竞争性出让,国有油气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改革压力。深入了解油气矿权管理改革动向,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对于国有油气企业改革管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系统梳理塔里木油田的勘探历程及矿权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油田公司矿权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形势,详细论述了塔里木油田主动适应矿权改革,创新管理实践,通过建章立制、矿权与勘探开发联动、精细盆地评价、加大信息化建设等方式,支撑矿权到期延续退减的方案编制及竞争性出让矿权的策略研究,有效激活存量矿权、积极拓展新矿权,形成了“进有据、退有序、管规范”的矿权管理新秩序。并基于企业矿权管理实践,研究提出探矿权到期政策要突出鼓励勘探发现、对探明储量集中区给与政策支持、完善矿权与用地政策的协调管理等3点建议,助力国内油气业务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张丽娟, 阳建平, 吉云刚, 郑龙, 刘应飞, 罗海宁, 孙侃
    矿权新政下塔里木油田矿权储量融合管理实践
    2023, 28(6):  64-69.  摘要 ( 110 )   HTML   PDF (2199KB) ( 259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0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国家油气矿产资源体制改革的深入,矿权的外部竞争和内部流转压力逐步增大,油田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面临巨大挑战。深入学习新的矿权储量政策,深刻剖析矿权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油田加快发现建产及探矿权转采意义重大。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主动适应改革,针对矿权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创新管理实践,形成矿储联动部署、“两最一诺”办要件管理机制,加快了油气探明建产、规范了矿权储量管理、提升了要件办理质量及速度,高质高效完成了探矿权转采,保障油气能源供给能力,减轻政务部门负担。
    许华明, 丛海月, 侯平舒, 王惠勇
    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探矿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2023, 28(6):  70-77.  摘要 ( 128 )   HTML   PDF (2122KB) ( 27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0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浅层—中浅层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逐年升高,勘探增储潜力逐年递减,加大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对于缓解年度新增油气探明储量的压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保障资源充分利用、促进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发现、有效统筹资源,从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对深层—超深层矿业权管理提出了优化建议。深层—超深层矿权管理过程中存在探采合一期限过短不足以完成转采、新出让深层—超深层探矿权范围较小不利于油气勘查、探矿权相互穿插导致科研资金重复投入等问题。通过系统梳理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及资源潜力,深入分析深层—超深层矿业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建议探采合一期满再延续一次至8~10年,保障油田企业有足够的转采时间;合理设置出让矿权规模及延续退减方式,鼓励矿业权人在新区块内加强投入,促进油气资源发现;加强组建专项联合研究团队,贯通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装备材料器件、制造、应用产业链条,优化资源投入,提升中国战略资源整体效率。加强资源统筹、优化矿权管理政策,为中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石油地质
    周立宏, 何海清, 陈长伟, 李长海, 石倩茹, 董越崎, 崔宇, 张佼杨, 朱华汇, 张明振
    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深凹区海探1井东营组勘探突破与启示
    2023, 28(6):  78-89.  摘要 ( 163 )   HTML   PDF (10402KB) ( 258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1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为实现歧口凹陷“下洼找油”的构想,开辟新的增储上产战场,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深凹区部署海探1井并获得重大突破。基于海探1井钻探结果,对滨海斜坡深凹区东营组控砂机制、储层特征、生烃条件、油气成藏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证实了滨海斜坡深凹区东三段发育来自北部燕山物源区的大型重力流砂体,且储集物性较好;首次发现了东营组自生自储含油气系统,突破了以往东营组依靠断层输导成藏、下生上储的认识;构建了深凹区东三段“远源输砂、近源充注、源储耦合、连片含油”的成藏模式;同时深凹区东三段非常规页岩油也展现出广阔的资源前景。海探1井的成功钻探,为东部老区增添了新的增储战场,为“下洼找油”提供有利借鉴。
    程建, 周小进, 王萍, 曹清古, 余琪祥, 李凤丽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及外围盆地矿权空白区有利拓展方向研究
    2023, 28(6):  90-104.  摘要 ( 161 )   HTML   PDF (13952KB) ( 278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1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及外围的河套、银川、六盘山、渭河等盆地具有多类型资源同盆共生的特点,在中国陆上大盆地中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但资源探明程度低,且存在大量矿权空白区,是油公司选区评价及未来拓展矿权与资源空间的重要目标。通过跟踪勘探新发现,总结地质新认识,类比矿权空白区与其相邻探区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后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段的万镇地区上古生界煤层、暗色泥岩厚度大,生烃强度高,且构造背景稳定,上古生界致密气与深层煤层气具有勘探潜力;盆地北缘杭锦旗、东胜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煤层残留厚度大,埋深适中,是煤层气与煤化工的有利地区;盆地西缘中—上奥陶统发育广海陆棚相泥页岩,烃源基础好,已发现多个以乌拉力克组(平凉组)为主力烃源岩的台缘礁滩或裂缝型油气藏,结合保存条件研究,认为西缘石沟驿向斜、陶乐断阶带是勘探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海相页岩油气的有利区。外围盆地中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最为有利,下白垩统固阳组、渐新统临河组两套优质烃源岩覆盖临河坳陷大部分地区,生烃势能强,围绕主力的生烃凹陷淖西洼槽,东南断阶带发育多组深切的走滑断层,通源性良好,高效成藏模式已经得到证实;六盘山盆地发育与鄂尔多斯盆地相似的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生烃条件好,盆地深层值得进一步探索;银川盆地钻井发现了清水营组咸化湖相烃源岩和含油构造,盆地北部成熟生烃凹陷周缘构造带是有利勘探方向;渭河盆地、河套盆地呼和坳陷处在经济发达区,钻井见到丰富的水溶氦气、地热能、生物气显示,这些地区的油气共伴生资源可作为常规油气的补充进行综合勘探,实现资源就地转化与综合利用。通过研究,建议在鄂尔多斯盆地万镇、合阳、杭锦旗—准格尔旗、陶乐断阶带、石沟驿向斜,以及六盘山盆地海原—固原凹陷、山前推覆构造带,河套盆地临河坳陷东南断阶带、呼和坳陷,银川盆地平罗凹陷等有利区内设置、规划10个新矿权,建议相关单位加强矿权空白区预评价、预研究,积极评价论证新区块油气潜力,为维持油公司矿权进退动态平衡和保障生存空间奠定基础。
    工程技术
    刘军平, 周红英, 李元隆, 吴培红, 王桂宏, 邢学文, 马志国
    卫星遥感技术在矿权管理中的应用
    2023, 28(6):  105-113.  摘要 ( 97 )   HTML   PDF (17393KB) ( 150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1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卫星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已成为自然资源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油气资源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针对中国石油矿权管理业务特点,卫星对地观测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相结合开展勘探地表条件精细识别和风险定量评估,多星协同观测与时序变化检测相结合开展勘探开发历史追踪和动态监测,矿权管理多场景应用实践表明,卫星遥感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矿权进退决策支持、矿权探采合规监测和勘探地表信息管理与可视化,充分保障矿权地表评价精度,大幅降低油田地面调查工作成本,科学提升矿权合规巡检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建立全域化多级联动的监测网络来推动卫星遥感技术在支撑油气矿权监测管理中的应用发展。
    崔宏良, 王瑞贞, 王伟, 袁胜辉, 王金宽, 汪关妹, 程展展
    河套盆地巨厚弱成岩覆盖区地震勘探成像技术应用研究
    2023, 28(6):  114-120.  摘要 ( 69 )   HTML   PDF (9463KB) ( 168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1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套盆地由于快速堆积、欠压实作用等原因,4000~5000m 以上均为弱成岩覆盖,地震资料成像精度受到严重影响。针对巨厚弱成岩引起的勘探难题,开展了基于目的层响应特征的可控震源激发信号设计、基于多信息约束的精细近地表建模及全深度Q值补偿、基于大地坐标的近地表类型分区去噪、基于平面属性的断层解释等技术的应用,资料品质得到了提升。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层频带拓宽了10Hz左右,断面清楚,断点清晰干脆,能够满足地震解释需求,探明了吉兰泰和巴彦两个油田。通过针对性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解决了该区域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资料信噪比低、复杂构造区成像精度差、储层难以预测等关键难题,可以指导类似地区 的勘探施工。
    杨扬, 赖雅庭, 张心怡, 巩肖可, 韩江晨
    含水致密气藏特征、开发风险与有效动用对策——以苏里格气田含水区为例
    2023, 28(6):  121-133.  摘要 ( 143 )   HTML   PDF (2490KB) ( 266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1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致密气成功开发的典范,随着气田开发逐渐深入,气藏产水问题逐渐凸显,气田西部、东北部及西南部属含水致密气藏,此类气藏探明储量规模达万亿立方米,规模效益开发面临较大风险。分析表明,产出地层水主体为CaCl2型,以变质的古沉积水为主,可划分为自由水、毛细管水与束缚水3种类型。含水致密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受生烃强度、微构造、储层非均质性及断裂系统等因素影响,含水致密气藏主体位于低生烃强度区,局部正向微构造单元发育富气区。评价表明,含水致密气藏的开发存在地层水侵入、气井产量低、投资回收难度大、开采成本上升、安全环保及管理等多种风险。需加强以微构造为核心的甜点区预测、气水层测井解释识判、有效储层空间精细描述、直井/定向井+水平井混合式井网开发、优化排采措施与攻关低成本排采技术、产出水集中处理与安全环保预防、全过程水侵防控与风险管理等攻关研究,从而为含水致密气藏的效益动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和对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