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红军, 张良杰, 陈怀龙, 张宏伟, 白振华, 蒋凌志. 阿姆河右岸盐下侏罗系大中型气田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4): 52-64. |
[2] |
赵健, 张光亚, 刘爱香, 客伟利, 史艳丽, 邹荃, 程顶胜, 郑永林, 於拥军. 苏丹Muglad盆地6区基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勘探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4): 133-142. |
[3] |
沈安江, 张友, 冯子辉, 郑兴平, 朱茂, 邵冠铭, 宋叙, 朱可丹, 佘敏. 塔东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地质认识与勘探领域[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3): 96-106. |
[4] |
代春萌, 曾庆才, 李波, 徐淑娟, 李璇, 杨亚迪.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古火山机构地震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6): 739-749. |
[5] |
张永庶, 周飞, 王波, 曾旭, 张静, 张小波. 柴西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规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4): 498-508. |
[6] |
韩国猛, 吴雪松, 崔宇, 付立新, 李宏军, 王辉, 段润梅, 郭淑文.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4): 509-519. |
[7] |
罗丽荣, 李剑锋, 赵占良, 柳娜, 马军, 杨伟伟.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新生界油源对比及其勘探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3): 323-330. |
[8] |
高长海, 张新征, 王兴谋, 李豫源, 张云银, 张嘉豪, 王健. 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稠油油藏的差异成藏过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6): 69-77. |
[9] |
程泽虎, 薛海涛, 李文浩, 卢双舫, 周能武. 基于FE-SEM大视域拼接技术定量表征致密砂岩储集空间——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5): 79-87. |
[10] |
马成龙, 张新新, 崔洁, 董文波, 吴英, 李渔刚. 二连盆地白音昆地凹陷腾2块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4): 86-94. |
[11] |
郝猛, 胡望水, 李涛, 余振宇, 郭先涛. 兰家—合隆—布海地区天然气浅层富集规律与勘探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3): 81-89. |
[12] |
张宁宁, 王青, 王建君, 侯连华, 李浩武, 李谦. 近20年世界油气新发现特征与勘探趋势展望[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1): 44-53. |
[13] |
张强, 吕福亮, 贺晓苏, 王彬, 孙国忠. 南海近5年油气勘探进展与启示[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1): 54-61. |
[14] |
钟家良, 吕俏凤, 高弘毅, 张贺举, 高云龙, 王锋, 杨虎. 元素含量反演储层预测新技术——以莺歌海盆地某高温高压气田应用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6): 101-111. |
[15] |
白洪海, 王正和, 周继兵, 吴超. 准南芦草沟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非常规油气地质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17, 22(4): 2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