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mail Alert
English
ISSN 1672-7703
CN 11-5215/TE
创刊于 1996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 下载中心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
» 编辑办公
读者中心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主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主管: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
公司
主办: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发行:《中国石油勘探》编辑部
主编:赵文智
副主编:何海清 周家尧
执行副主编:马新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
三区18号楼 (100011)
编辑部电话:(010) 64523544
(010) 64523587
电子邮箱:cpe@263.net
排版印刷: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
责任公司
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发行部电话:(010) 64523719
国内定价:100元/册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王招明,谢会文,陈永权,齐英敏,张 科
塔里木盆地中深1井寒武系盐下白云岩 原生油气藏的发现与勘探意义
2014, 19(2): 1-13.
摘要
(
1103
)
HTML
PDF
(3014KB) (
17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生储盖空间配置条件优越,是盆地内重要的勘探领域。 自塔里木石油会战以来,下古生界白云岩领域投入了大量勘探工作,却未获得规模性发现。2010 年前后,在塔中— 巴楚地区稳定的储盖组合、古隆起成藏条件更好的认识基础上,转变勘探思路,锁定塔中继承性古隆起,应用三维地 震评价技术,实施了中深1 井;该井在寒武系盐下白云岩获得突破,揭开了寒武系白云岩勘探的新篇章。中深1 井在 中下寒武统发现两套油气层,一套位于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以低黏度、含蜡轻质原油为主;另一套位于下寒武统肖 尔布拉克组,表现为干气气藏。中深1 井的突破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意义重大,首次在盆地内发现内幕白云岩油气 藏,证实了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具备规模成藏的石油地质条件,落实了一个分布面积近30×104km2 的新的战略接替领域。 同时,中深1 井寒武系盐下油气藏的发现,表明寒武系烃源岩可能是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主要烃源岩,将对该盆地台 盆区的勘探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彩霞,李 艳,张 辉,赵小会,贾 俊
流体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
2014, 19(2): 14-19.
摘要
(
702
)
HTML
PDF
(960KB) (
12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入流体封存箱理论,探讨了异常压力与流体封存箱形成的关系,并建立了流体封存箱模型。通过气源 岩埋藏史、构造热演化史、次生孔隙发育史、成岩圈闭孕育史及天然气运聚史等五史分析研究,并结合气液包裹体均 一温度及自生伊利石K—Ar 同位素测年资料,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山1 气藏的形成时间确定为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演化模式。通过对研究区生、储、盖、圈、运、保等天然气成藏 要素的综合研究,总结了天然气富集规律:生烃强度控制了天然气的富集程度;优势运移通道是天然气运聚的基本途 径;储层物性优劣是影响天然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李晓光,回雪峰,刘兴周
“
有油推断
”
评价方法与潜山勘探实例
2014, 19(2): 20-27.
摘要
(
722
)
HTML
PDF
(1199KB) (
1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东部老油区日益复杂的勘探局面,提出了一种
“
有油推断
”
评价方法。其工作思路是根据油气成藏 体系的基本原理提出的一种勘探目标逆推评价方法,具体流程为在成熟盆地的勘探中以圈闭为目标、以制约油气成藏 的主控因素为核心来开展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研究工作,从而建立相应的油气成藏模式,以达到逐步缩小勘探风 险的边际效应的目的。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富油气区勘探针对性,提升对潜在目标进行评价的效率, 而且避免受以往勘探经验束缚,为应对富油气洼陷日益复杂勘探局面提供了有效措施。逆推评价的思路适用于
“
富油 气凹陷
”
久攻未克勘探领域的部署研究。应用该方法快速落实成藏主控因素,成功突破了安福屯、高升等基岩领域的 勘探禁区,开拓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新领域。
李 瑜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基岩碳酸盐岩地层特征与对比
2014, 19(2): 28-32.
摘要
(
644
)
HTML
PDF
(708KB) (
12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基岩碳酸盐岩地层划分对比一直存在争议:一是该套地层是否存在古生界的问题, 二是该套地层分区归属辽西和辽东的问题。通过钻井剖面的岩性、古生物、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将该套地层划分出元古宇长城系大迫山组、康庄子组,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及若干个 岩性段。大民屯凹陷基岩碳酸盐岩地层位于华北地台的东北缘,该套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可与河地层小区进行 对比,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岩元古宇主要为长城系,可与河地层小区的长城系对比;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大民屯 凹陷北部基岩中发现了地表缺失的古生界。中新生界位于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交会处,中新生界属下辽河地层分区。
王喜双,赵邦六,董世泰,张 研,易维启,高银波
面向叠前成像与储层预测的地震采集关键参数综述
2014, 19(2): 33-38.
摘要
(
770
)
HTML
PDF
(993KB) (
12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外地震采集是地震工作的源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是获得高品质地震资料的保障, 又关乎到勘探成本。 随着地震勘探程度不断深入并向开发延伸,对地震资料提出满足叠前成像、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等技术应用的需求, 使人们对采集方案优化提出了新的目标。阐述了面向叠前成像与储层预测的地震采集设计的技术理念和方法,从地下 地质特征、地表吸收衰减、岩石物性分析入手,提取目标区地球物理参数,针对具体地震勘探任务和地质目标,以叠 前成像和储层预测的技术需求为指导,优选观测系统面元、覆盖次数、炮道密度、线距等关键参数,优化地震勘探采 集设计,为开展叠前成像和储层预测提供更为有效的基础资料。
秦凤启,王 亚,王孟华,冯小英,邢福松,刘浩强,贾 敬
叠前叠后地震多属性反演在牛东潜山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2014, 19(2): 39-45.
摘要
(
612
)
HTML
PDF
(2028KB) (
13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牛东潜山构造带发现和探明的古潜山油气藏为古生界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 间以孔洞、裂缝为主,物性横向变化较大。针对潜山及潜山内幕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难点,开展叠前弹性反 演研究,采取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技术、AVO 属性分析技术;并结合叠后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预测和刻画储层缝洞 体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储层发育有利区带,准确预测裂缝发育区、油气富集区。该区实钻结果表明,牛东潜山构 造带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油气显示良好,证实了碳酸盐岩储层特征预测技术的有效性。
梅文科
准噶尔盆地东缘地区二维地震解释方案研究
2014, 19(2): 46-52.
摘要
(
658
)
HTML
PDF
(1591KB) (
13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东缘地区地质结构特征复杂,勘探研究程度低,二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利用合成地震记录、 地质露头、地震相特征、层速度和非震资料对研究区二维地震资料地质层位进行了综合标定,并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 对区内主要断层进行了描述和刻画。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缘地区总体表现为
“
棋盘式
”
构造格 局,发育凹陷区、山前带、凸起区等构造单元;重新修订了石钱滩凹陷和木垒北凹陷范围,扩大了面积;落实了奇台 庄山前带范围。研究区现今凹陷为中古生界残留凹陷,凹陷区和山前带地层发育较全,凸起区残留地层较薄。多元综 合标定能够较好地识别地质层位,对于低勘探程度、无井钻探地区二维地震的解释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韦瑞表,刘 兵,谭 勇
弯宽线采集技术在桂中山区的应用与效果
2014, 19(2): 53-58.
摘要
(
577
)
HTML
PDF
(1055KB) (
10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桂中山区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大部分为碳酸盐岩直接出露, 岩溶、裂缝发育,导致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地震波场复杂,构造成像困难。通 过攻关试验,宽线观测方法利用相邻道的面元叠加信息,有效压制了各种干扰,剖面品质有较大改善。桂中山区特殊 地震地质条件下的弯宽线采集技术,是压制干扰、提高剖面信噪比的有效方法,实际生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采集效果, 可在类似的低信噪比地区推广。
刘行军,杨双定,南力亚,谢 刚,姜微微,井素娟
陕北地区延长组长6段高伽马砂岩储层参数确定方法
2014, 19(2): 59-66.
摘要
(
750
)
HTML
PDF
(1150KB) (
11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 段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该段普遍发育高自然伽马砂岩,该类储层与 常规储层测井响应特征不同,给长6 段储层物性参数及含水饱和度测井计算带来一定的难度。在高伽马储层与邻近常 规储层测井特征对比分析基础上,建立了陕北地区延长组长6 段高伽马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计算公式,并 进一步讨论了该类储层在平面上的含油性。高伽马储层岩心分析饱和度与邻近常规储层相差不明显,但是,由于高伽 马储层电阻率数值下降明显,造成高伽马储层与邻近常规储层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出来的含水饱和度相差较大,因此对 高伽马储层饱和度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在储层分类基础上,分析认为影响陕北地区长6 段储层饱和度测井计算的主 要因素是高伽马储层电阻率和孔隙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了该地区长6 段复杂储层含水饱和度计算公式。
史忠生,王天琦,方乐华,李 娟,白 洁,何微微,马凤良,贾义容
从类比中探索Muglad与Melut两大盆地勘探潜力与转型
2014, 19(2): 67-76.
摘要
(
740
)
HTML
PDF
(1924KB) (
1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uglad 盆地和Melut 盆地是中非裂谷系中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两个盆地,中国石油自1995 年介入苏丹 地区的油气勘探以来,在两大盆地迅速发现了一批大油田,使苏丹地区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石油
“
海外大庆
”
的重要支 柱。目前两大盆地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需要进行勘探上的转型,以实现油田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以Muglad 和 Melut 两大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实践为基础,论述了两大盆地进行勘探转型的必然性;同时,通过与国内渤海湾、 松辽等相似裂谷盆地的类比研究,明确了新层系、主力产层岩性油气藏、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及深层天然气是两大 盆地重点潜力领域,可以从
“
三个勘探转移
”
来实现两大盆地的勘探转型,即
“
从主力产层向非主力产层转移,实现 多层系勘探,立体勘探;从构造油藏向岩性地层油藏转移,实现勘探目标多样化,充分挖潜地下资源;从单一油藏勘 探转向深浅层整体部署,油、气藏统一评价
”
。通过类比研究,坚定了Muglad 和Melut 两大盆地勘探信心,同时也 明确了未来勘探方向。
陈晓智,陈桂华,肖 钢,祝彦庆,胡晓兰,祝彦贺
北美TMS页岩油地质评价及勘探有利区预测
2014, 19(2): 77-84.
摘要
(
1313
)
HTML
PDF
(1047KB) (
12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美页岩油气的商业开发已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中国能源企业也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因此,及 时掌握海外页岩油气区块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意义重大。对于资料不够丰富、要求快速评价出勘探有利区的海外页岩 油气区块来讲,页岩的资源条件和开采条件是最基础的评价内容。对北美X 地区TMS(Tuscaloosa Marine Shale) 页岩油资源条件和开采条件分析表明,TMS 页岩具有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处于生油高峰阶段、页岩 埋深和黏土矿物含量适中、页岩储层顶底板保存条件较好等特点,具有很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 评判法优选TMS 页岩油有利区,其勘探选区可分为5 类,Ⅰ类区综合评价系数大于0.75,为极有利区,主要分布在 研究区的中部;25 个地理区块中,V 区块页岩油勘探潜力最大,P1 区块页岩油勘探潜力丰度最高。
黄 锐,张新华,秦黎明
基于元素含量的页岩矿物成分及脆性评价方法
2014, 19(2): 85-90.
摘要
(
1239
)
HTML
PDF
(786KB) (
14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四川某地区页岩气井的页岩段为例,充分利用X 射线荧光测量的元素含量及X 射线衍射测量的矿物 含量,建立了由元素向矿物转化的数学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岩石中的7 种矿物,包括黏土矿物(高岭石、绿泥石、蒙 皂石、伊利石)及石英、长石、方解石常见矿物,矿物含量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一致性较好。此外,利用元素的含量, 划分了岩石中3 种组分泥质、砂质及灰质,并以此利用砂质/(泥质+ 砂质+ 灰质)评价了页岩脆性,对于指导页岩 的储层改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