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15
    勘探战略
    李国欣, 张永庶, 陈琰, 张国卿, 王波, 周飞, 吴志雄, 张长好, 雷涛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进展、方向与对策
    2022, 27(3):  1-19.  摘要 ( 616 )   HTML   PDF (16348KB) ( 879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0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系统总结柴达木盆地“十二五”以来主要勘探发现和重要地质认识,提出了盆地未来油气勘探从浅层向深浅层结合、从构造向构造—岩性结合、从碎屑岩向多种岩性复合、从常规向常规与非常规结合的四大转变。系统分析盆地四大含油气系统,结合成藏主控要素,按照战略准备、战略突破和战略展开3个层次,共梳理出13个有利油气勘探方向和3个非油气矿产的勘探方向,系统梳理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地质、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对策,为推动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转型发展、强改造型盆地油气地质理论技术提升和盆地综合资源勘探持续发现提供支撑。

    勘探管理
    王永祥
    非常规油气区带特征及资源管理思考
    2022, 27(3):  20-26.  摘要 ( 492 )   HTML   PDF (2168KB) ( 1460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0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常规与常规油气聚集体既有密切关联又存在本质区别。非常规油气区带具有4个基本特征,包括用邻井推测未钻井区域生产特征的非可靠性、各井估算最终可采量(EUR)的统计分布具有可重复性、连续油气系统的区域性及游离烃的动力学特征具非达西性。因此,非常规油气面临比常规油气更大的技术和商业挑战,其资源储量应在7个方面创新管理理念,包括储量资产价值化、经济可采储量为核心的分类体系、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模式、缝控体积和井控储量、储层与生产特征的非均质性、风险定量评价和经济可采储量保守评估等。深化非常规油气区带特征研究与创新资源储量管理,有利于推进中国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及油气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

    宋振响, 周卓明, 徐旭辉, 王保华, 李浩, 马中良, 陈斐然
    “十三五”中国石化油气资源评价关键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2022, 27(3):  27-37.  摘要 ( 602 )   HTML   PDF (2346KB) ( 1257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0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潜力评价是油气勘探决策的基础,也是国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编制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石化开展新一轮资源评价工作的难点和特点,详细论述了“十三五”中国石化资源评价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框架。创新发展了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体系和软件平台,主要包括:烃源岩完整的生—排—滞留烃演化模拟技术、常规—非常规一体化TSM盆地模拟技术、基于成熟度和压力系数的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技术和地质—经济—生态一体化油气资源评价技术。在“十三五”资源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油气资源评价未来的重点攻关方向为:(1)复杂地质条件和特殊类型油气藏的三维油气运聚模拟技术;(2)不同类型盆地区带划分及对应的区带资源量计算、劈分技术;(3)大数据智能平台下一体化的油气资源评价系统;(4)油气共伴生资源综合评价技术。
    刘斌, 李丰
    矿业权流转中的油气储量价值评估技术
    2022, 27(3):  38-46.  摘要 ( 449 )   HTML   PDF (2260KB) ( 1135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0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国家对矿业权管理和交易的政策不断深化,以及石油公司矿业权区块内部流转的持续深入,油气储量的资产属性愈加凸显,重技术、轻价值的管理体系受到严重冲击。通过油气矿业权流转的现状和成效分析,揭示了当前矿业权流转中暴露出的油气储量价值评估问题,根据评估方考虑因素的差异,提出了考虑储量获得投入的重置成本法、考虑储量未来收益的折现现金流量法、既考虑储量获得投入又考虑储量未来收益的综合成本法,形成了油气储量价值评估技术。通过对长湖油田M77区块油气储量进行价值评估,从流程和效果,到各种方法的适应性分析,全面验证了该项技术的操作性与实用性。为推进矿业权流转市场化,提出完善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矿业权转让交易平台、探索混合所有制合作模式、强化投入产出一体化评价、构建价值型储量资产经营模式5个方面的工作建议,着力构建油气储量全生命周期价值评估体系,实现油气储量的保值增值。
    勘探案例
    马军, 关琳琳, 高全芳, 周頔娜, 刘娜娜, 程轶妍
    渝东南地区背斜型浅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发现
    2022, 27(3):  47-60.  摘要 ( 508 )   HTML   PDF (11008KB) ( 649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果与评价认识,针对渝东南地区洛龙背斜和老厂坪背斜浅层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进行研究。通过钻井、物探、实验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研究区页岩气成藏条件及甜点控制因素,揭示渝东南地区背斜型浅层页岩气五大基本地质特征:(1)处于深水陆棚相,静态指标优越,优质页岩段厚度为29~37.5m,TOC为2.01%~6.39%;(2)页岩储层品质较好,有机质孔发育,孔隙度为3.29%~6.58%;(3)以常压为主,微注压降测试地层压力系数为0.96~1.08,现场解吸实验测量总含气量为0.66~5.67m3/t,吸附气占比为69.97%~78.6%;(4)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石英含量为30.3%~75.5%),脆性指数较高(59%~65%),埋藏较浅(880~1100m),地应力较小(优质页岩段平均最大水平主应力为29MPa),易于体积压裂施工;(5)遭受多期构造改造,仍具有一定的保存条件,呈现背斜型赋存模式。渝东南地区背斜型浅层页岩气各项压裂参数值较低,易于施工,但需要进一步优化工程工艺技术,兼顾提高单井产量和降低施工成本,实现效益开采。
    石油地质
    鲍志东, 李忠诚, 陈栗, 吴凡, 牛博, 魏兆胜, 王振军, 封从军, 周新茂, 张莉, 臧东升, 李泉泉, 刘锐, 万谱, 李磊
    成熟探区相控油藏储集体精细表征与产能劈分
    2022, 27(3):  61-77.  摘要 ( 406 )   HTML   PDF (6810KB) ( 889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0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单砂体沉积特征,建立了曲流河及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储集砂体的平面与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及其对应的测井识别标志。分析曲流河及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的构型刻画方法,并利用多种方法对侧积体规模、前积层与侧积层产状进行定量计算,刻画单砂体内部构型。探索基于多级构型界面约束的构型建模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网格约束,该方法综合采用多级界面约束和设置非均质网格技术,实现了以较少量网格对构型级别夹层的精细表征。同时解析常规产能劈分方法,探索单砂体产能劈分要素,提出了多参数相结合的产能劈分方案,进而为油田未来精细调剖挖潜方案的制订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撑。
    杨东升, 刘志峰, 吴斌, 沈朴, 陈少平, 张莹, 耿名扬
    渤海海域辽东凸起南段潜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2022, 27(3):  78-87.  摘要 ( 453 )   HTML   PDF (4984KB) ( 3415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0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辽东凸起潜山的构造演化过程相对复杂。根据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分析辽东凸起南段潜山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探讨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辽东凸起南段潜山发育中生界和太古宇双层结构,经历“潜山物质基础发育期(三叠纪中期之前)—潜山构造发育期(三叠纪中晚期—白垩纪末期)—潜山改造埋藏期(古新世—渐新世末期)—潜山稳定埋藏期(中新世—全新世)”4个阶段构造演化;基底和强走滑作用控制辽东凸起南段潜山于沙三段沉积末期开始隆升,止于东营组沉积末期。辽东凸起潜山发育走滑和伸展两类断裂,走滑断裂控制了辽东凸起的构造格架,对潜山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伸展—走滑双重作用控制潜山内幕裂缝的发育,改善潜山内幕油气储集能力。
    李勇, 徐珂, 张辉, 黄少英, 尹国庆, 王志民, 曾昌民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钻探工程的特殊地质因素
    2022, 27(3):  88-98.  摘要 ( 619 )   HTML   PDF (3983KB) ( 1600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0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深层地质体伴随高压、高温、高应力聚集的高强度能量,易变形失稳,导致重大灾害事故风险高。深地钻探中特殊地质因素研究对于工程实践意义重大。以塔里木盆地为例,通过对钻探过程全层系地质因素进行系统梳理,特别是将非目的层当作目的层精细研究,分析了影响超深层油气钻探工程地质因素的产生背景和赋存环境,进一步从“沉积建造作用、构造改造作用,沉积—构造耦合作用”揭示钻探工程与地质因素之间的内在交互关联性,并着重论述了特殊地质因素研究与描述方法。结果表明:(1)相比中浅层油气藏,超深井钻探95%的进尺均在非目的层,非目的层钻探直接影响勘探开发进程;(2)相比中浅层油气藏,地表状况、复杂岩性、地质行迹、地层流体及超深层极高的温压场均是超深井钻探面临的巨大挑战;(3)系统科学地分析超深层钻探工程的特殊地质因素,提高对油气藏认识的全面性和对井控安全风险的评估,有利于风险防范和井位部署;(4)全地层特殊地质分析进一步构建了地质与钻井工程之间的桥梁,推动了地质工程一体化从理念走向实践。
    王江涛, 杨森, 邹阳, 赵毅, 黄立良, 牟立伟, 何文军, 赵辛楣, 蔡金元
    玛北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特征、成因及分布
    2022, 27(3):  99-109.  摘要 ( 418 )   HTML   PDF (20643KB) ( 532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0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玛北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一段发育火山岩、碎屑岩和云质岩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储层,优质储层主要为高孔火山岩和碎屑岩,但是其储层特征及横向、纵向分布规律不清楚。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进行综合研究,风城组一段自下而上发育粉—细砂岩+含砾砂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含砾砂岩+中—细砂岩+砾岩3套优质储层,储集空间以气孔和剩余粒间孔为主,含油性好,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气孔为火山碎屑灰流重熔封隔形成,两套碎屑岩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与火山岩剥蚀物混积而成。在成因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玛北地区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成因模式,同时为单独识别3套优质储层,对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解释,应用高分辨率反演手段有效预测了3套储层展布情况,其中风城组一段上部碎屑岩有利面积为70km2,主要分布于风南1井区和玛页1井区周边,中部火山岩有利面积为170km2,下部碎屑岩有利面积为127km2,均主要分布于风南14井—夏40井的广大区域。
    孙建博, 郝世彦, 赵谦平, 罗腾跃, 姜磊, 高潮, 郭超, 尹锦涛, 刘刚, 徐杰
    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1段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2022, 27(3):  110-120.  摘要 ( 411 )   HTML   PDF (6851KB) ( 1283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1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1段(山1段)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但泥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为明确该区页岩气勘探潜力,应用钻井、测井、压裂、岩心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围绕山1段页岩气地质和工程特点,开展系统研究和技术攻关,创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山1段砂泥岩互层发育,横向相变频繁,泥页岩普遍含气,相邻的砂岩也含气,具有砂岩、泥岩混合,复合成藏的特征;山1段泥页岩累计厚度平均为25m,地层压力系数为0.82;泥页岩中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Ro在2.33%~2.85%之间,泥页岩中主要发育4种孔隙、两种裂缝,泥页岩解析气含量平均为1.2m3/t;相邻的砂岩含气饱和度平均为45%,孔隙度平均值为7.2%。通过集成创新,初步形成了陆相页岩气“三品质”测井评价技术、页岩气储层识别及随钻地质导向技术、低成本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水平井CO2混合体积压裂工艺技术等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延安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现场实施的3口水平井钻井周期降低11.3%,薄层砂岩钻遇率平均超过75%,无阻流量突破6×104m3/d。
    工程技术
    胡志强, 何青水, 胡群爱, 黄松伟, 李燕, 赵小祥, 杨顺辉, 薛玉志, 张毅, 匡立新, 梁文龙, 刘匡晓, 肖超, 李梦刚, 牛成成
    中国石化华东南川区块、华北彬长区块钻井工程日费制管理体系实践
    2022, 27(3):  121-131.  摘要 ( 595 )   HTML   PDF (13236KB) ( 513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1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中国石化钻井工程普遍采用大包制管理模式,针对该模式下作业风险较高的油气井存在的非生产时效高、钻井周期长、新技术应用程度低、甲方技术管理弱化等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1纲领+1核心+2配套+1平台”的中国石化钻井工程日费制管理体系,并在华东南川区块和华北彬长区块进行了应用。利用钻井工程日费制管理体系和技术融合的优势,针对华东南川区块和华北彬长区块普遍存在的地层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漏失风险高、坍塌掉块严重等复杂技术难题,形成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钻井提速技术、失返性漏失地层随钻测量技术、低黏高切油基钻井液技术、强封堵强抑制成膜防塌钻井液技术等钻井示范技术。技术成果解决了制约钻井提速的技术难题,在华东南川区块和华北彬长区块应用3口井,直接创效335万元,可为钻井工程日费制管理体系在中国石化及国内其他石油公司推广提供参考经验。
    张新新, 陈志伟, 王天娇, 周长民, 孙海钢
    连续轻烃分析技术解释储层流体性质的研究与应用
    2022, 27(3):  132-142.  摘要 ( 401 )   HTML   PDF (2989KB) ( 807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1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内油气井钻探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气测分析技术,仅能分析nC5之前的轻烃组分,储层含油性与含水性的分析能力有限,而罐顶气轻烃分析技术人为误差大、分析周期长,不适用于钻井现场。为实现连续定量的轻烃数据采集与实时准确的储层流体性质解释,研发了GW-OLS连续轻烃分析仪,其通过钻井液抽取与组分检测的双重定量控制,以及双毛细柱的并联设计,实现了60s周期内C1~nC8间15种轻烃组分的快速检测和有效分析。储层流体性质解释方法方面,基于单层试油结论的认证,研究了不同储层流体性质的轻烃谱图形态特征,形成了连续轻烃谱图法;基于不同储层流体的轻烃参数分布,建立了油指数—水指数解释图版;以Σ(C1~nC5)、Σ(nC6~nC8)、Σ(BZ+TOL)等关键参数的曲线变化特征,确立了气层、油层至水层间的连续轻烃多参数曲线对比法。辽河、冀东、长庆等油田的现场应用表明,连续轻烃分析方法实现了钻井液样品连续快速的轻烃检测与解释分析,在低阻致密储层流体性质解释、复杂油水关系储层油水界面识别,以及凝析油藏含水性评价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前景较好。
    刘行军, 曹孟鑫, 景欢, 张伟杰, 张攀登, 王高科, 李瑛亮, 解辽博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水平井声波时差各向异性校正研究
    2022, 27(3):  143-148.  摘要 ( 391 )   HTML   PDF (4837KB) ( 691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1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层各向异性是引起水平井测井响应复杂的因素之一,在相同目的层中,水平井测量声波时差往往低于邻近直井,用水平井实测声波时差计算的孔隙度与实际误差较大。水平井周围的控制井一般为直井,通过对比水平井与邻近控制井相同地层声波时差,可更好地研究地层声波时差各向异性。通过计算水平段上每一点与相同深度平面上多个控制井距离,取距离最小的控制井声波时差测量值与同深度点上水平段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段声波时差普遍比邻近直井偏低,邻近直井和水平段声波时差差值与水平井自然伽马关系密切,随着水平井自然伽马值升高,声波时差差值逐渐增大,声波各向异性逐渐增强。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6X层声波时差各向异性校正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提高了水平井储层参数测井计算精度。
    王建, 毕海滨
    海外油气资产并购中的储量评估研究
    2022, 27(3):  149-154.  摘要 ( 413 )   HTML   PDF (5183KB) ( 1268 )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3.01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外油气资产并购的核心是储量。资源国使用的标准不同,评估的储量结果差异很大,如不能准确把握,将给资产并购带来极大风险。文章重点分析了国际通用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内涵及储量的不确定性,并以实际案例分析为纽带,结合海外油气资产评价方面存在的诸多挑战,提出海外油气资产并购评价的“两个加强”和“两个坚持”,加强资源国的资源/储量分类研究,明确储量内涵;加强海外油气储量数据库建设,支撑快速类比评价;坚持“不确定性”评价原则,合理预判资源风险;坚持“全生命周期”评价原则,客观认识资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