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李国欣, 雷征东, 董伟宏, 王红岩, 郑兴范, 谭健
    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开发进展、挑战与展望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1): 1-11.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1.001
    摘要1699)   HTML    PDF (1187KB)(2233)    收藏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已经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动用,但相比于其丰富的资源量,其产量仍具有极大的提升潜力。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十三五”勘探开发进展,展望“十四五”发展趋势,分析了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十三五”期间,以非常规油气为代表的低品位资源逐渐成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主体;(2)“十四五”期间,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比将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产能有望实现快速增长;(3) 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面临着技术、成本、管理及理念4个层面的挑战。针对上述挑战提出了六方面关键对策:(1) 正确看待非常规资源;(2) 推行“一全六化”工程管理理念与模式;(3) 完善管理规则与考核办法;(4)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5)有效推进市场化运作与社会化支持;(6)制定非常规资源合理开发政策。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将有望破解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难题,为践行“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贡献非常规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郭绪杰, 支东明, 毛新军, 王小军, 易士威, 朱明, 甘仁忠, 武雪琼
    准噶尔盆地煤岩气的勘探发现及意义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6): 38-49.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6.003
    摘要1657)   HTML    PDF (3935KB)(1151)    收藏
    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岩储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煤层气井试气结果的分析,提出在侏罗系煤层中存在既不同于煤层气、也不同于常规气的一种新的聚集类型的天然气——煤岩气。煤岩气是介于常规气和煤层气之间的一种新的天然气资源类型,具有常规储层和非常规储层共存,游离气和吸附气共生,自源气和它源气互补聚集、有序分布的特征。针对这一新的勘探领域,优选白家海凸起彩31井断背斜构造,以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为目的层部署风险探井——彩探1H井,试气获得最高日产5.7×10 4m 3、稳产日产2×10 4m 3的工业气流,实现了煤岩气勘探的重大发现。煤岩气的提出与勘探发现实现了天然气地质认识新突破,开辟了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引领了天然气勘探新方向,对含煤盆地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匡立春, 支东明, 王小军, 李建忠, 刘刚, 何文军, 马德波
    新疆地区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成藏组合与勘探方向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4): 1-16.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4.001
    摘要1205)   HTML    PDF (3808KB)(1029)    收藏
    近年来全球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不断获得多项重大油气发现,证实含油气盆地深层蕴含巨大的勘探潜力。新疆地区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是稳定中国油气战略坚实的能源保障,但限于深层领域多,油气富集规律复杂,其勘探潜力及方向不是十分明确,进一步厘清新疆地区深层—超深层重点领域区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新疆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及演化分析,对比研究了新疆地区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深层基础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成藏组合特征,系统梳理了三大盆地深层油气勘探领域,结合典型油气藏解剖,构建了新疆地区深层不同领域油气成藏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其控藏要素及油气分布特征。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库车前陆冲断带、塔西南山前带,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二叠系—三叠系、南缘冲断带下组合、二叠系页岩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二叠系—三叠系、深层石炭系等区带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未来深层寻求规模储量及重大突破的重要勘探区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赵邦六, 雍学善, 高建虎, 常德宽, 杨存, 李海山
    中国石油智能地震处理解释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思考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5): 12-23.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5.002
    摘要1084)   HTML    PDF (2213KB)(1497)    收藏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紧跟国际人工智能发展形势和物探领域的重大需求,在地震处理、解释环节超前谋划,积极布局,有力推动了物探技术向智能化发展,形成了智能地震处理和智能地震解释两大技术系列,并创新研发了智能地震标签数据集构建软件;同时,创新研发模式,牵头组建了由北京大学等组成“6+1”智能物探“产学研”联盟,有效推动了中国石油智能物探技术创新工作,实现了与国际智能物探技术的同步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石油将围绕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战略,顺应全球能源转型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明确“123456”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立足模块替代,探索流程再造,积极推动智能地震处理解释技术创新发展与落地见效。其中,在人力密集型环节实现智能模块替代,提高地震处理解释效率,支撑实际生产提效降本;在技术密集型环节实现智能流程再造,提高地震处理解释精度,引领物探技术创新发展,形成世界一流的智能地震处理解释技术系列,实现智能物探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中国石油物探业务智能化发展,最终实现智能化找油找气,并为水平井钻井提供实时导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门相勇, 王陆新, 王越, 娄钰, 郭威
    新时代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战略格局与2035年展望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3): 1-8.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3.001
    摘要1035)   HTML    PDF (1830KB)(1604)    收藏
    2000年以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天然气获得了快速发展、非常规油气实现了规模开发、陆上西部和海域油气增储上产水平进一步提升,以上4个领域大发展使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战略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新时代基本形成了“油气并举”“常非并进”“东西联动”和“陆海统筹”的油气勘探开发战略新格局。基于不同勘探阶段储量发现规律和生命旋回等多种方法获得的储量、产量预测数据的初步判断,2035年以前,中国现有油气勘探开发格局将愈加凸显并有望实现“三大超越”,即天然气产量(油当量)将超过石油、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增量将超过常规气、陆上西部和海域石油产量将先后超过东部地区。其中,我国石油年产量将在较长时期内稳定在2×10 8t左右,有望形成东部、西部和海域“三足鼎立”的石油勘探开发格局;天然气年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可达3100×10 8m 3左右,将进一步确立“西部为主,海域和东部补充”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格局。建议强化国家“稳油增气”战略,大力发展天然气,加快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加大对页岩油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规模效益开发;加强陆上西部深层和海域深水等新领域风险勘探和技术攻关,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景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油气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付金华, 王龙, 陈修, 刘江艳, 惠潇, 程党性
    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前景展望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5): 1-14.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5.001
    摘要1019)   HTML    PDF (9994KB)(1311)    收藏
    页岩油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勘探领域,是重要的石油接替资源。经过长期的矿场实践,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和研究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长足进展:(1)夹层型页岩油在前期勘探突破、探明我国首个整装10亿吨级的庆城大油田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规模效益开发,建成了百万吨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2)纹层型页岩油勘探首次将细粒沉积复合体分为砂质纹层、凝灰质纹层、高TOC泥质纹层、中低TOC泥质纹层4种纹层类型,通过评价其发育规模、储集性能、含油性、可动性和原油性质等,明确砂质纹层与中低TOC泥质纹层组合是纹层型页岩油最优甜点段;针对甜点段,应用 MN交会法等测井评价新方法实现了复杂岩性的精细解释,通过定向射孔和穿层立体压裂技术实现了水平段井筒周围三维甜点立体沟通,形成了纹层型页岩油甜点的有效识别、预测和改造技术,风险勘探获重大突破,首次提交预测储量2.05×10 8t。(3)页理型页岩油可分为两类,中高成熟度页岩可采用水平井攻关,较高的TOC(4%~14%)和高 S 1含量是控制甜点目标的关键参数;中低成熟度有机质页岩是开展原位转化攻关的最有利对象。鄂尔多斯盆地长7陆相页岩油领域的战略性突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仍面临不小挑战。夹层型页岩油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整体形势较好,但在甜点预测、储层提产提效和提高采收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攻关;与夹层型页岩油相比,纹层型页岩油具有完全不同的沉积背景、岩性组合、储集空间和工程品质,面临的难题更多,效益动用的难度更大,要以储量品质和可动用性为重点,持续深化成藏富集规律研究,强化配套技术体系攻关;页理型页岩油目前勘探和认识程度均比较低,需要稳步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和先导性攻关试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付金华, 刘显阳, 李士祥, 郭芪恒, 周新平, 杨伟伟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勘探发现与资源潜力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5): 1-11.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5.001
    摘要807)   HTML    PDF (3722KB)(1241)    收藏
    在梳理总结“十三五”期间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勘探成果、理论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分析长7段页岩油的资源潜力,提出了“十四五”页岩油发展方向。鄂尔多斯盆地发育重力流夹层型、三角洲前缘夹层型、纹层页岩型、页理页岩型4类页岩油,其中在湖盆中部发现10亿吨级庆城大油田,在湖盆周边初步落实5×10 8t规模储量;纹层页岩型页岩油风险勘探展现出新苗头。研究表明,优质烃源岩为页岩油富集提供了大量富烃优质流体,多类型的储集空间和源内生烃增压形成的持续高压充注是长7段页岩油规模成藏、甜点高产的核心,深水区广泛发育的砂质沉积构成了页岩油的勘探甜点;攻关形成的地质工程甜点综合评价技术、丛式水平井防塌优快钻完井技术和水平井“超前蓄能、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等配套勘探技术系列是发现页岩油规模储量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间丰硕的勘探成果,更加坚定了在湖盆中部扩大重力流夹层型页岩油规模含油富集区,以及在湖盆周边开拓三角洲前缘夹层型页岩油勘探新领域的信心,同时积极探索页岩型页岩油新类型技术攻关试验,为长庆油田页岩油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雄厚的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付金华, 董国栋, 周新平, 惠潇, 淡卫东, 范立勇, 王永刚, 张海涛, 古永红, 周国晓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勘探技术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3): 19-40.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3.003
    摘要800)   HTML    PDF (8071KB)(1383)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油气资源丰富, 勘探前景广阔, 是我国近20年来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增长最快的盆地,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油气生产盆地和第一大天然气产区。长庆油田通过50多年的攻关研究,创新发展了“陆相淡水湖盆页岩油、内陆坳陷湖盆大型三角洲、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群、陆相致密砂岩气、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天然气”等5 项油气地质认识,形成了“黄土塬三维地震勘探、低渗透致密油气层测井识别与评价、低渗—致密储层体积压裂”等三大技术系列,发现了4个10亿吨级大油区和3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对国内外其他类似盆地的勘探提供了重要经验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米立军, 朱光辉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临兴—神府致密气田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突破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3): 53-6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3.005
    摘要792)   HTML    PDF (3277KB)(1267)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一直以煤层气勘探为主,由于成藏特征认识不清,致密气勘探鲜有重大突破。2013年,中国海油大胆由煤层气勘探转向致密气勘探,通过系统总结晋西挠褶带北段致密气成藏条件及气藏特征,揭示了其选择性差异富集成藏规律,指出了有利区并获得储量发现。研究结果表明(1)临兴—神府气田产层为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太原组、石盒子组,为典型致密砂岩气藏;(2)煤系地层是主要烃源岩,CH 4平均含量为95%,不含H 2S;(3)气藏埋深为1300~2200m,压力系数为0.85~1.01;(4)储层为大面积分布的三角洲砂岩和障壁沙坝砂岩,前者平均孔隙度为8.8%、渗透率为1.10mD,孔喉半径多小于1.5μm,后者平均孔隙度为7.6%、渗透率为0.59mD,孔喉半径多小于1.1μm;(5)受东部离石走滑断裂带和南部紫金山火山热活动影响,断裂发育具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征,且南部受火山热活动影响,生烃强度高,向北逐渐降低;(6)晚侏罗世生烃后经历3 期构造活动,天然以垂向运聚成藏为主,南部临兴区块以源内、近源、远源立体成藏为主,北部神府区块以源内成藏为主,近源成藏为辅,气藏规模相对较小;(7)创新形成3套勘探关键技术,为致密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在以上认识和技术指导下,2021年中国海油在临兴—神府区块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10×10 8m 3,随着自南向北滚动,该区域有可能再次新增千亿立方米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清华, 杨海军, 汪如军, 李世银, 邓兴梁, 李勇, 昌伦杰, 万效国, 张银涛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走滑断裂断控大油气田的勘探发现与技术创新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4): 58-71.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4.005
    摘要782)   HTML    PDF (7779KB)(1012)    收藏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经历了潜山构造—礁滩相控—层间岩溶—断控缝洞体的勘探历程,近10年来在断控油气藏领域取得了勘探理论认识和技术创新。(1)创新形成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 建立坳陷区走滑断裂破碎带连片规模成储、分段差异富油的油藏模式,丰富和发展了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类型和富集规律认识,实现了坳陷区超深层走滑断裂断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2)创新形成了以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小位移弱走滑断裂识别技术、走滑断裂带缝洞体储层识别技术等为核心的超深层走滑断控目标评价技术体系,形成了走滑断裂破碎带钻完井配套适用技术。通过地质认识的不断进步与关键技术的不断创新,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进入7500m以深的坳陷禁区,落实了约2×10 4km 2的超深层断控油气藏勘探领域,发现了地质储量规模达10亿吨级的超深层断控特大型油气田—富满油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瑞杰, 王永康, 马福建, 陈旭峰, 梁晓伟, 刘原, 齐银, 丁黎, 陈波, 王利鹏, 柴慧强, 潘元炜, 刘博, 卢庆治
    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1): 151-163.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1.015
    摘要780)   HTML    PDF (5297KB)(988)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深湖相泥页岩和重力流砂体的交互沉积,储层的分布在垂向和横向上均复杂多变,单砂体厚度薄,同时又受到天然裂缝的影响。针对该区页岩油开发中存在的井位部署、高效钻井和科学压裂等技术难题,提出了一套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油藏和地质力学模型,进行钻井位置优选、工厂化平台设计、钻井作业实施和地质导向方案优化,使井轨迹设计科学合理,钻井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储层钻遇率, 同时又能够降低钻完井时间;结合地质力学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为合理的压裂设计和施工提供保障;在返排和生产阶段,考虑地质、油藏、地质力学条件和压裂施工状况,进行针对性返排作业且制订科学生产制度,保证后期生产阶段具有较高的单井产量与井区的最终长期累计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杨学文, 田军, 王清华, 李亚林, 杨海军, 李勇, 唐雁刚, 袁文芳, 黄少英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地质认识与有利勘探领域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4): 17-28.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4.002
    摘要756)   HTML    PDF (5303KB)(1085)    收藏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经历了浅层、深层并逐渐向超深层的过程,超深层勘探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勘探,在超深层已发现克拉苏大气田、塔北大油田和塔中大凝析气田,在寒武系盐下也发现了多个重要苗头,超深层已经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总结30多年超深层勘探地质 认识,认为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形成主要受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控制,与盆地经历的3个伸展—挤压构造旋回一致,超深层油气物质基础具有全球普遍性。塔里木超深层油气地质具有三方面特殊性,一是盆地早期持续浅埋、晚期快速深埋,超深层烃源岩仍可以大规模生烃,为超深层油气成藏提供油气来源。二是盆地是典型“冷盆”,超深层液态烃仍可保存,主力烃源岩仍处于生气高峰期,超深层油气相态多样。三是盆地不同地区超深层油气成藏组合差异大,但均可划分为三大成藏组合。在石油地质条件重新认识基础上,对每个成藏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下组合和中组合勘探潜力巨大,指出了8个超深层勘探有利领域。针对新区新领域超深层油气勘探,提出了“扩展中组合、突破下组合”的勘探思路,争取获得勘探战略突破,为油田高质量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松泉, 吴志宇, 王娟, 李良, 杨倬, 魏红芳, 成良丙
    长庆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智能决策系统开发与应用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1): 12-25.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1.002
    摘要746)   HTML    PDF (6348KB)(1357)    收藏
    面对当前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和低油价的压力,针对长庆油田页岩油、致密气赋存特点探索形成了“水平井、多层系、立体式、大井丛、工厂化”开发新模式,实现了地质工程一体化规模、高效及低成本开发页岩油气资源。为了更好地适应一体化综合研究、生产组织和决策指挥等业务需求,对数字化条件下油田企业级地质工程一体化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涵盖“研究+ 分析+ 决策”完整链条的设计思路,将新一代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与页岩油气开发模式深度融合,开发建设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决策支持系统(Geology & Engineering Integrat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GEDS),包括三维地震大数据可视化、地上地下一体化综合展示、三维地质快速建模数据接口、地质模型局部快速更新等关键技术模块,在页岩油勘探开发示范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实现了室内现场远程互动、生产过程实时监控、方案部署动态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刘合, 陶嘉平, 孟思炜, 李东旭, 曹刚, 高扬
    页岩油藏CO 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展望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1): 127-134.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1.012
    摘要720)   HTML    PDF (2528KB)(1147)    收藏
    我国陆相页岩油面临单井产量低、递减快、最终采收率低的开发瓶颈,需超前布局CO 2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系统解析北美页岩油 CO 2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现实,详细讨论了该技术在国内页岩油开发的适用性与发展前景。分析表明,我国各页岩油区块原油黏度、地层压力、矿物组成等储层特征迥异,效益开发面临的瓶颈各不相同, CO 2提高采收率的主要作用机理差异显著。因此,需针对性建立各区块 CO 2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指标,制定合理的技术适应性评价标准,加大力度攻关现场应用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并积极争取明确的国家财政支持。综合考虑技术发展前景与资源现实,建议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区块建立 CO 2提高采收率技术先导示范区,建立完整的产业技术与政策支撑体系,推动 CO 2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何文渊, 何海清, 王玉华, 崔宝文, 蒙启安, 郭绪杰, 白雪峰, 王有智
    川东北地区平安1井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重大突破及意义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1): 40-49.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1.004
    摘要711)   HTML    PDF (6871KB)(958)    收藏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简称川东北)古中央凹陷的平安1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获得百吨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平安1井的勘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平安1井突破层系为凉高山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其岩石类型为长英质页岩,孔隙度平均值为2.06%,以粒间孔、晶间孔为主,微裂缝发育;TOC值为0.64%~1.35%,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 R o为1.51%~1.66%,脆性矿物含量为50.4%~54.8%。综合评价认为川东北地区在前陆盆地背景下,广泛分布的半深湖相页岩富含有机质,有利于页岩油气富集成藏。其中凉上段发育3套页岩,生烃能力强,演化程度高,整体为一套高质量烃源岩;保存条件好、地层超压、孔—缝体系发育,既是有效储层又是高效产层。平安1井的突破,展示了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巨大勘探潜力,对加快四川盆地页岩油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徐凤银, 王勃, 赵欣, 云箭, 张双源, 王虹雅, 杨贇
    “双碳”目标下推进中国煤层气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3): 9-18.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3.002
    摘要685)   HTML    PDF (1988KB)(946)    收藏
    面对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中国煤层气开发已经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但总体进展较为缓慢,产销量与资源总量总体不相匹配。文章系统梳理中国煤层气发展历史、政策扶持和产业现状,分析煤层气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煤层气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及管理措施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煤层气资源研究精细程度不足;(2)基础理论研究及现场先导性试验工作缺乏;(3)企业管理模式不完善,勘探投入不足,缺少足量专业技术人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大关键性技术对策:(1)加强资源有效性地质研究;(2)强化技术攻关和综合配套集成;(3)优选适应性的开发模式和现场实施方案。同时,结合近年来的政策法规和企业发展现状,给出了三方面管理措施与建议:(1)做好现有政策的落实和管理;(2)强化企业内部的综合管理;(3)转变对煤层气开发效益的认识,促进煤层气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补充能源。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将有可能破解中国煤层气开发的技术难题,推进煤层气业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何发岐, 张宇, 王付斌, 张茹, 张威, 齐荣, 安川, 黎小伟, 邓杰
    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石化“十三五”油气勘探进展与新领域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5): 1-12.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5.001
    摘要666)   HTML    PDF (20925KB)(619)    收藏
    “十三五”初期,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矿权区油气勘探面临的难题是盆地天然气储量动用难度大、石油成藏认识不清、资源接替阵地不明朗。5年期间,通过加强盆地整体性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分析成藏要素差异配置,创新盆地北部过渡带上古生界天然气差异聚集认识,攻关形成盆缘复杂含水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发现东胜气田;在重新处理解释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建立盆地南部过渡带中生界致密砂岩断缝体成藏认识,通过断缝体油藏“六定”描述,评价出中生界致密油新的甜点类型;利用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发现盆地北部海相碳酸盐岩断缝控制岩溶储层,提出下古生界大型不整合碳酸盐岩岩溶成储成藏模式,开展复杂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识别预测与选区评价,进而加强盆地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勘探,形成两个千亿立方米接替目标。在总结油气勘探成果基础 上,形成盆地大范围发育走滑断裂体系、岩溶储层受断裂控制等地质认识。综合分析认为:“十四五”期间,盆地深部海相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之下多期活动走滑断裂控制的岩溶带、盆地周缘复杂致密碎屑岩成藏区是重要的勘探方向和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窦立荣, 袁圣强, 刘小兵
    中国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进展和发展对策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2): 1-10.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2.001
    摘要662)   HTML    PDF (4941KB)(1331)    收藏
    1993年,中国油公司开启了“走出去”的步伐,29年来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遍布全球,涉及陆上、深水、常规和非常规等领域,成为国际油气行业重要力量。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可分为探索发展、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和优化调整4个阶段,在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2020年三大油公司年度海外权益油气产量合计达1.67×108t油当量。在“双碳”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双目标下,在海外获取更多油气资源仍然是重要任务,但面临地缘政治、勘探区块萎缩、剩余储量不足、年产能自然递减快、资产优化难度大等一系列挑战。在对标国际石油公司后,提出快速建成规模产区、加大新项目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取力度、稳妥评价和慎入非常规项目、加大处置边际资产等对策,推进海外油气勘探业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云露
    顺北东部北东向走滑断裂体系控储控藏作用与突破意义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3): 41-52.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3.004
    摘要646)   HTML    PDF (2971KB)(1222)    收藏
    顺北地区区域断裂体系具有“东西分区”的特点,作为东西部断裂体系之间起转换作用的顺北1号、顺北5号断裂带,北东向顺北1号断裂带平面以拉分段、平移段为主,单井控制规模大;北西向顺北5号断裂带为南北对接形成,其中北段北西向断裂带平面以挤压为主,单井控制规模相对较小。通过对北东向断裂体系顺北4号、顺北8号、顺北12号断裂带解析,认为其平面具有典型“三段式”分段特征,断裂活动强度大,储集体整体规模可能较大,同时其走向与现今区域主应力方向一致,其分段内部储集体连通性好,且东部发育盆地—中外缓坡相原地优质烃源岩,相比北西向断裂体系,其成储与成藏条件更为优越。基于上述认识优选部署顺北42X井、顺北41X井、顺北8X井,测试均获千吨(油当量)高产油气流,新发现一个4~5亿吨级(油当量)资源阵地,进一步证实北东向走滑断裂体系储集体规模大,成藏条件优越,走滑断裂带具有“控储、控圈、控运、控藏、控富”五位一体特征,对中国海相碳酸盐岩走滑断裂带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何伟, 陈杨, 方坤, 刘治成, 牟必鑫, 魏洪刚, 雷玉雪, 董雪洁
    西昌盆地米市凹陷上三叠统白果湾组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5): 100-112.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5.009
    摘要625)   HTML    PDF (3077KB)(604)    收藏
    上三叠统白果湾组是西昌盆地米市凹陷重要的页岩层系,为探索其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开发潜力,通 过地质调查、系统取心、岩心观察、实验分析测试等方法,重点对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 征、储层特征、含气特征及保存条件等进行研究,并与国内已获得良好陆相页岩气发现的页岩层系展开对比分析。研 究结果表明:(1)米市凹陷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较发育,厚度较大、有机碳含量适中、热演化程度适中、脆性 矿物含量较高、孔隙度较高、含气性较好,具备页岩气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2)较之于国内其他已获得良好发现的 陆相泥页岩,米市凹陷白果湾组泥页岩的孔隙度、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含气量等关键参数基本相当;(3)在 综合考虑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程度、埋深、保存和开发等条件下,认为特尔果、七里坝、乐伍、四开、西昌北5个区 块是米市凹陷白果湾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勘探开发潜力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汪海阁, 黄洪春, 纪国栋, 陈畅畅, 吕泽昊, 陈伟峰, 毕文欣, 刘力
    中国石油深井、超深井和水平井钻完井技术进展与挑战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3): 1-11.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3.001
    摘要609)   HTML    PDF (2566KB)(1708)    收藏
    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十三五”以来,工程技术围绕“五油三气”六大盆地勘探开发重点和高温高压、窄密度窗口等钻井提速难点,通过持续攻关,取得了一大批技术成果。深井、超深井、非常规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非常用井身结构优化、安全高效优快钻井、抗高温钻井液、精细控压钻完井、膨胀管等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成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超深井的钻探作业。研制了大功率顶驱、一体化地质导向系统、绿色经济储层改造等装备工具,研发了耐高温高性能井筒工作液、高效防漏堵漏材料等核心助剂,加快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低成本、规模效益开发。深井钻深能力突破9000m,水平井水平段长度突破5000m,一趟钻进尺最长3700m,部分指标比肩北美,助推了塔里木富满、四川双鱼石、大庆古龙等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与开发,为提高油气资源开发力度和效益提供有力的工程技术支撑。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推进,钻井面临的工程地质风险、新的挑战仍然不断出现,还需进一步开展地层压力精确预测、井身结构优化拓展、井眼轨迹控制、抗高温工作液体系、高效破岩与提速工具、地质工程一体化等攻关研究,以实现钻井关键技术与装备的不断迭代升级,支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赵文智, 沈安江, 乔占峰, 张建勇, 倪新锋
    中国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理论进展与海相大油气田发现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4): 1-15.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4.001
    摘要602)   HTML    PDF (6532KB)(875)    收藏
    与国外相比,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有克拉通地块小、年代老、埋藏深、改造强等特点,面临台内、内幕、台缘与深层古老层系油气勘探潜力评价等理论技术难题。文章依托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十一五”至“十三五”碳酸盐岩项目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围绕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理论技术攻关,取得4 项认识创新:(1)小克拉通台内普遍发育裂陷,沉积分异助推勘探领域由台缘拓展至台内;(2)发现内幕岩溶储层新类型,助推勘探领域由局部潜山区拓展至广泛的内幕区;(3)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具相控性,决定储层分布的规模性和可预测性,推动勘探领域由浅层拓展至深层;(4)古老微生物碳酸盐岩具“三元”控储控分布特征,推动拓展了中—新元古界和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新领域。上述理论进展填补了国内外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的认识空白,同时为塔里木盆地塔中、轮古、哈拉哈塘、顺北和四川盆地普光、元坝与安岳等大型油气田的发现所证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梁世君, 罗劝生, 康积伦, 李付雷, 马强, 王雪纯, 彭亚中, 张伟
    准噶尔盆地吉南凹陷萨探1井风险勘探突破及意义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4): 72-83.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4.006
    摘要601)   HTML    PDF (2781KB)(1058)    收藏
    近期中国石油风险探井萨探1井在二叠系井井子沟组试油获得高产油流,实现了准噶尔盆地阜康断裂带下盘吉南凹 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为评价吉南凹陷勘探前景,基于萨探1井的钻探认识,系统梳理和总结了阜康断裂带 东段油气成藏条件,指明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吉南凹陷与吉木萨尔凹陷隔凸相望,是一个发育巨厚成熟烃源岩、 具有较大勘探价值的独立富烃凹陷,具备规模成藏的雄厚物质基础;受古地貌控制,在斜坡区和凹陷区发育中、上二 叠统两套规模储集体,分布格局相似,厚度大,具备形成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储层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吉南凹陷 主要发育两类油藏:一类是以芦草沟组自生自储为核心要素的页岩油气,其中页岩油主要发育在阜康断裂带下盘相对 稳定区,大面积连片分布,页岩气主要发育在阜康断裂带上盘早期深埋、后期剧烈抬升区域,受烃源岩高成熟度和后 期破坏调整影响,现今表现为构造气藏特点;另一类是以芦草沟组为烃源岩,以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叠系韭菜园子组、 二叠系梧桐沟组、井井子沟组为储层相配置的常规砂岩油藏,纵向形成下生上储和上生下储两种模式,燕山期断裂对 油藏形成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基本形成断裂沟通、横向调整、岩性为主、断层切割的油气聚集模式。萨探1井拉开 了阜康断裂带东段立体勘探、多层系接替亿吨级勘探序幕,对准东地区效益勘探、规模增储具有重要的突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兆明, 温志新, 贺正军, 陈瑞银, 石浩程, 陈曦
    全球近10年油气勘探新进展特点与启示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2): 27-3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2.003
    摘要572)   HTML    PDF (22149KB)(890)    收藏
    过去10年,全球油气勘探经历了油价两次断崖式下跌和“碳中和”的双重考验,勘探投资不断降低;同时随着深水油气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的持续进步,勘探效率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全球油气勘探呈现出5个显著特点:(1)油气发现个数持续减少,但平均规模不断增加;(2)天然气新发现持续维持在六成以上的较高水平,成为重要的储量增长点;(3)深水/超深水成为最为重要的增储阵地,不断揭示多个勘探新领域;(4)新发现由中浅层逐渐向深层/超深层转移,海域、陆域均有新突破;(5)巨型油气田发现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58%的油气勘探新发现来自前沿和新兴领域的风险勘探,42%的新增储量来自成熟盆地的滚动勘探。全球油气勘探程度仍处于中低水平,未来勘探潜力可期;前沿领域是勘探的重点,应超前布局;深水、深层、天然气领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指出俄罗斯北极、索马里海域、加勒比海周缘等十大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刘国强
    非常规油气时代的测井采集技术挑战与对策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5): 24-3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5.003
    摘要556)   HTML    PDF (2082KB)(1267)    收藏
    为积极应对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已经或即将进入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趋势,文章在概述非常规油 气的储层、油气藏和工程等三方面特点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当前中国测井采集技术的现状、挑战及需求,并对标国际 领先技术,系统性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即:(1)升级常规电缆测井性能。研制并投产高精度高分辨率高安全型常规 测井,要求纵向分辨率为5~10cm,密度测井精度为0.01~0.015g/cm 3,并采用高产额可控中子管技术实现密度和 中子的无放射源安全测井。(2)完善配套成像测井技术。一是重点研发短回波间隔(不大于0.2ms)、高纵向分辨率(10cm 左右)和大信噪比(大于8)的同时探测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二维核磁共振测井;二是完善发展适用于致密储层的矿 物组分精细计算和流体性质准确识别技术,主要为元素全谱、多频介电、井下实时流体分析与测压及水平井多相流动 成像等高性能成像测井技术;三是发展方位超远探测三维声波测井技术,精细描述水平井井旁地层结构、断裂系统、 天然裂缝及压裂缝的空间展布。(3)加快研发高性能过钻杆测井。测井项目至少应包括常规、电成像和阵列声波等 测井技术,并逐步配套元素全谱测井,其资料精度和纵向分辨率与电缆测井相一致,密度和中子测井采用小型化高产 额可控中子管技术;加大核磁共振测井的小型化攻关,发展形成技术性能可匹配于电缆测井的过钻杆核磁共振测井。 (4)加大研发近钻头和远探边随钻测井技术。一是测井系列配套、针对性强,发展包括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等方位成 像随钻技术,其探测点距钻头小于1m;二是方位远探边技术,径向探测距离达20~30m,方位分辨率至少为90°; 三是钻头前视探测技术,可分辨钻头前方距离5m 以上的地层界面或断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刘惠民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与前景展望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1): 73-8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1.007
    摘要554)   HTML    PDF (4224KB)(970)    收藏
    济阳坳陷页岩油是在新生代陆相断陷咸化湖盆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富有机质、富碳酸盐页岩中富集的中—低、中—高演化程度的页岩油,丰度高、资源潜力大,与北美海相盆地和国内其他陆相盆地页岩油有所不同。回顾济阳坳陷页岩油50年的勘探历程,可分为勘探偶遇、主动探索、创新突破3个阶段,目前已在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取得了中等热演化程度富碳酸盐纹层基质型、高热演化程度富碳酸盐纹层状—层状基质型等多层系、多类型页岩油勘探的战略性突破,同时低热演化程度富碳酸盐纹层基质型页岩油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近10年的科研攻关与勘探实践,提出济阳坳陷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取得富有机质页岩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可压裂性创新性认识,建立济阳坳陷页岩油“四性”为核心的20项参数地质评价体系,配套地质、工程甜点地球物理预测与钻井工程、压裂工艺技术,形成了适合济阳坳陷地质特点的页岩油“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有效指导了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谢增业, 魏国齐, 李剑, 徐亮, 张璐, 李谨, 李志生, 武赛军, 郭泽清, 郝爱胜
    四川盆地川中隆起带震旦系—二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6): 50-6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6.004
    摘要554)   HTML    PDF (2234KB)(667)    收藏
    四川盆地川中隆起带震旦系—寒武系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万亿立方米,发现中二叠统栖霞组气藏,洗象池组、茅口组、玄武岩组、长兴组等层系获工业气流,不同层系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大量新获气井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氢同位素等分析实验数据,系统研究了川中隆起带天然气成因及成藏特征,明确了下一个万亿立方米级重点勘探领域。研究结果表明:(1) 震旦系、寒武系和二叠系天然气均是以烃类气体为主且干燥系数大于0.997的干气,属于原油裂解气。绝大多数二叠系天然气C2H6含量、d13C2、d2HCH4与源自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的寒武系天然气相似;上震旦统灯影组天然气C2H6含量低、d13C2重、d2HCH4轻;GS19栖霞组气藏天然气C2H6含量高、d13C2轻、d2HCH4轻。C2H6 与d13C2 差异主要与成熟度有关,d2HCH4主要受原始母质沉积水介质盐度影响。(2) 安岳气区与太和气区聚集了不同演化阶段的原油裂解气,其中,安岳气区天然气d13C比太和气区重,主要聚集原油晚期阶段的裂解气,太和气区聚集早期—晚期裂解气。(3) 震旦系—二叠系气藏具有单源和双源聚集模式。寒武系气藏和GS19栖霞组气藏为单源聚集模式,烃源岩分别为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 灯影组气藏和其他二叠系气藏为双源供烃成藏模式,除均有筇竹寺组烃源岩贡献外,分别还有震旦系烃源岩和二叠系烃源岩的贡献。研究认为,不同时代烃源岩贡献比例大小是造成不同层系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太和气区多层叠置连片的优质储层紧邻烃源灶或处于古油藏范围,具备万亿立方米级资源规模,勘探潜力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郭秋麟, 白雪峰, 何文军, 范立勇, 王建, 姜文亚, 柳庄小雪, 陈宁生
    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参数标准及典型评价实例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5): 27-41.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5.003
    摘要544)   HTML    PDF (15285KB)(841)    收藏
    针对中国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指出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容积法,纯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体积法。建立 S 1与TOC拟合关系曲线和轻烃恢复系数与 R o关系曲线,求取原始 S 1。确定纯页岩油资源评价的4个关键参数( S 1、TOC、 c和页岩厚度)、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的3个关键参数(夹层累计厚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相应地制定参数下限标准。在统一评价方法和标准下,分别选取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油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作为典型评价实例。评价结果揭示,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纯页岩油资源量为52.23×10 8t,其中,轻质油( R o>1.2%)为11.18×10 8t;延长组长7 3亚段页岩油资源量为66.80×10 8t,其中,夹层页岩油资源量为27.73×10 8t,纯页岩油资源量为39.07×10 8t;芦草沟组页岩油资源量为15.62×10 8t,其中,夹层页岩油资源量为11.99×10 8t,纯页岩油资源量为3.63×10 8t。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小军, 宋永, 郑孟林, 任海姣, 吴海生, 何文军, 王韬, 王霞田, 赵长永, 郭健辰
    准噶尔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与复式聚集成藏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4): 29-43.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4.003
    摘要536)   HTML    PDF (6494KB)(1047)    收藏
    准噶尔盆地为新疆北部最大、最富集的含油气盆地,随着盆地勘探资料丰富,重新研究盆地油气形成与 分布,明确大油气田富集层位和勘探方向,可为盆地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指导。应用地震、钻井、试油、油源对比等资 料,通过油气藏解剖、有效烃源岩分布和生烃潜力的差异性再认识,将盆地石油地质演化与构造演化相结合,对盆地 油气聚集成藏的复杂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海陆过渡相和二叠纪—新生代陆内盆 地多旋回演化,形成了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等多套构造层系,发育 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中—下侏罗统3 套主要烃源岩,存在中—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和白垩系3套区域性 盖层,形成了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三大含油气系统。明确了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西 山窑组、侏罗系顶面与上覆地层存在的大型不整合面,控制了三大含油气系统原生油气藏分布。自海西晚期至喜马拉 雅期发育4 期主要断裂,在盆地内构成了立体输导网络,将三大含油气系统纵向沟通,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的原生油气藏与次生油气藏有序分布的复杂油气成藏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杨沛, 刘洪涛, 李宁, 周波, 陈龙, 文亮
    塔里木油田超深井钻井设计及优化技术——以亚洲最深井轮探1井为例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3): 126-135.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3.012
    摘要524)   HTML    PDF (2338KB)(938)    收藏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白云岩储层发育,靠近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有利勘探面积为27500km 2,勘探前景广阔。该区域从上到下地层岩性差别大,部分地层断裂发育、压力系统复杂,火成岩发育、地层可钻性差。复杂的地质条件及超高压超高温等难题给钻井工程带来巨大挑战。通过开展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形成了适合于超深井钻探的井身结构系列;开展特殊岩性地层岩石力学特征研究,结合地层破岩特征形成了个性化钻头设计及优选技术;基于钻井工程参数最优破岩规律,形成了水力参数和机械参数优化设计技术,同时基于地层岩性特征和井壁稳定分析结果,配套完善了钻井技术。目前,塔里木油田已经形成超8000m超深井钻探配套技术,同时具备9000m的钻探能力,完成了轮探1井的钻探,为有效推进塔里木盆地深部层系勘探进程、寻找油气增储上产接替区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郭书生, 廖高龙, 梁豪, 彭志春, 王世越
    琼东南盆地BD21井深水区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意义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5): 49-59.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5.005
    摘要524)   HTML    PDF (2549KB)(947)    收藏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前期已在深水西区乐东—陵水凹陷发现超千亿立方米大气田,但深水东区宝岛—长昌凹陷由于储层埋藏深、物性差,成藏地质条件认识不深入,导致深水东区勘探一直未获突破。近期部署在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的风险探井BD21井在陵水组三段试获日产凝析油200.2m 3、日产气73.12×10 4m 3的高产油气流,实现了30多年来在深水东区勘探的首次重大突破。基于BD21井钻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宝岛凹陷发育崖城组规模烃源岩,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受神狐隆起控制,陵水组沉积期北部断阶带发育优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体,储层厚度大、物性好;两期油气充注时期断裂活动性弱,构造演化与供烃时机匹配,储层和沟源断裂形成垂向+ 短侧向高效油气输导体系;区域性盖层覆盖了成藏系统内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全空间范围,油气运移输导封闭条件好。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是有利的勘探方向,展现了深水斜坡区构造—岩性油气藏规模勘探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成明, 刘俊田, 倪联斌, 樊尚武
    吐哈盆地深层地质结构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4): 44-5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4.004
    摘要513)   HTML    PDF (3389KB)(714)    收藏
    吐哈盆地深层石炭系—三叠系勘探程度低,在台北凹陷等勘探重点部位的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地层格架落实程度低,制约了原型盆地类型及其演化的认识,对深层油气成藏的特点及其潜在领域难以把握。在盆地现有资料和研究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及邻区的大地构造环境研究,重新分析了吐哈盆地石炭纪—二叠纪原型盆地演化、期次及其改造特点,进一步分析了深层油气勘探前景。研究认为,石炭纪—三叠纪,盆地演化具有4个发展阶段:石炭纪—早二叠世处于弧后拉张环境,吐哈地块总体处于古陆部位,其南、北边缘靠近裂谷部位沉积厚度较大,发育海相烃源岩;中二叠世在弧后拉张持续的背景下,断陷沉降波及吐哈地块内部,分隔性的多个陆相断陷发育烃源岩;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弧后拉张机制结束,吐哈地块与周围裂谷准平原化;中三叠世,地块周围裂谷挤压回返造山,并使地块区进入广盆与前陆盆地阶段。裂谷、断陷、前陆坳陷沉降类型明显不同,导致3 期沉积格架、烃源岩发育的明显差异性。4个演化阶段发育4个正旋回沉积,造就4套区域性储盖组合。深层多期原型盆地受应力反转和后期前陆盆地较强改造,台北凹陷叠置沉降区及其周围的深层具有多种原型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栓文
    胜利油田低渗致密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探索与实践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1): 14-25.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1.002
    摘要507)   HTML    PDF (6099KB)(967)    收藏
    胜利油田低渗致密油藏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以砂砾岩、浊积岩和滩坝砂油藏为主,油藏特征复杂,工程提速提效难度大,急需建立地质工程一体化规模效益建产模式。胜利油田通过工作理念、运行机制和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聚焦各专业的技术瓶颈及交叉融合点,开展地震—地质—油藏—工程一体化的多专业协同攻关,夯实地质综合研究基础,强化多专业的融合,打造一体化协同决策支持平台,通过钻前预测、钻中监测、钻后评价,形成贯穿方案优化设计及实施全过程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观念、责任、流程、运行、技术和平台6 个方面的一体化整合,达到提高精度、提高时效、提高产能、降低桶油成本的目的。胜利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实现了不同油藏类型未动储量的有效动用。高精度一体化油藏模型的动态更新和多专业协同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是地质工程一体化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吴义平, 易成高, 刘亚茜, 刘申奥艺, 门科, 孙杜芬
    能源转型形势下的国际油公司天然气发展战略及启示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6): 22-31.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6.003
    摘要502)   HTML    PDF (2180KB)(806)    收藏
    由于俄乌冲突及脱碳进程影响,2022年全球天然气市场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文章基于全球天然气价格和供需形势的研判,剖析了国际油公司LNG(液化天然气)项目成本价格,开展了国际油公司低成本天然气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全球天然气市场处于溢价阶段,需求端长期看涨,供给端快速反应,天然气长期贸易合同量明显上升。在双碳和降本增效双轮驱动下,国际油公司重点LNG项目单位成本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未来10年内国际油公司将通过提高天然气和LNG产量占比,加大低碳投入和可再生能源支出,研发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致力于零碳排放,构建业务链一体化发展模式,持续做大天然气产业链。为此建议中国油公司继续突出天然气龙头产业地位、不断加大天然气/LNG业务的投资、构建强大的LNG 项目储备、从传统的上下游一体化向业务链一体化转变、采用CCUS技术降低传统天然气业务碳排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张福祥, 李国欣, 郑新权, 吴奇, 李志斌, Qi Zhang, 王久涛, 张玲毓
    北美后页岩革命时代带来的启示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1): 26-39.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1.003
    摘要501)   HTML    PDF (3605KB)(992)    收藏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并持续低位运行,2016年开始北美迎来了主要从事页岩油气开发能源公司的倒闭潮。2020年6月28日美国页岩油气开发先导者Chesapeake能源公司宣布破产保护,引起了全球能源行业的高度关注。业界议论更多的是页岩油气开发能否可持续发展,甚至有人认为北美页岩油气开发可能是新的旁氏骗局。通过总结美国页岩革命的兴起、发展、成果、社会效益及其成功的原因,从多个维度对低油价导致的美国页岩油气危机进行分析,对比Chesapeake 能源公司和EOG能源公司两家典型的主要从事页岩油气开发公司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结果,总结得出当前低油价环境下页岩油气得以持续开发的基本条件为:拥有良好的油气资产,具备自身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保证现金流为正,控制投资风险,力图对国内非常规油气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雷群, 翁定为, 才博, 何春明, 石阳, 马泽元
    中国石油勘探压裂技术进展、关键问题及对策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5): 15-2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5.002
    摘要492)   HTML    PDF (2809KB)(743)    收藏
    为贯彻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政策并加快国内油气生产,面对日益复杂的勘探对象,创新储层改造技术是发现资源和增加储量的必经之路。通过回顾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储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针对目前中国石油所面临的勘探对象特点,厘清了技术难题,系统总结了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缝控压裂优化设计最大限度释放储量、压裂装备作业能力不断提升、井下工具更加成熟、压裂液降低成本与提高个性化、支撑剂向低成本小粒径的趋势明显,明确了储层改造技术对勘探发现的重要支撑作用。全面梳理储层改造技术在压裂核心要素、工艺技术对策、现场实施质量、压裂方案迭代升级4个方面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具体而言,针对4个方面提出了以下对策措施:(1)推实基础研究创新工程,为压裂技术进步提供理论支撑;(2)推动五大要素提质工程,支撑储层改造技术高质量发展;(3)推进技术方案精准工程,为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指引;(4)推升技术管理提效工程,打造工程管理高效实施新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剑, 曾旭, 田继先, 佘源琦, 程宏岗, 谢武仁
    中国陆上大气田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6): 1-20.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6.001
    摘要490)   HTML    PDF (2470KB)(1097)    收藏
    中国陆上天然气气藏类型多样,依据综合地质条件及勘探规模潜力,可划分为古老碳酸盐岩气藏、前陆冲断带气藏、致密砂岩气藏、基岩—火山岩气藏4种类型。为了指导中国陆上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目标,结合天然气最新地质理论研究及勘探进展、基础成藏条件等方面,从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要素出发,系统总结了中国陆上不同类型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受优质烃源岩、规模储层及大型圈闭控制,前陆冲断带气藏受优质烃源岩、储盖组合及构造圈闭等因素控制,致密砂岩气藏受构造背景、源储组合方式及储层分布等因素控制,而基岩—火山岩气藏受生烃凹陷、储层类型及输导体系等因素控制。同时,对陆上大气田的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1)优质烃源岩决定了天然气宏观分布,烃源岩中心周缘普遍分布大气藏;(2)优质储层类型多、分布广,天然气富集控制作用 明显;(3)稳定构造期形成多期盖层是天然气多期成藏的关键因素;(4)现今构造格局控制了天然气分布的方向性。在富集主控因素及规律认识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天然气勘探领域下一步重点勘探区带进行梳理,指出了陆上天然气勘探主攻领域,天然气勘探仍需立足四川、鄂尔多斯和塔里木三大盆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谢建勇, 崔新疆, 李文波, 朱靖生, 伍晓虎, 褚艳杰, 陈依伟, 汤涛, 朱思静, 吴承美, 张金风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效益开发探索与实践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1): 99-110.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1.009
    摘要484)   HTML    PDF (2967KB)(1500)    收藏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藏是典型的陆上页岩油非常规油藏,储层岩性复杂、横向埋深差异大、纵向夹层多、非均质性强,油层薄,原油黏度高,开发难度大。经过勘探发现、先导性试验、动用突破、规模建产4个阶段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产能建设达产率不高,单井投入产出矛盾逐步凸显,开发效益成为制约吉木萨尔页岩油开发的主要问题。2021年以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从管理与技术两方面着手,进行了效益开发探索。针对优质甜点分布、优质储层钻遇率、储层改造强度等单井产量的主控因素,采用储层精细再认识、核磁共振测井可动性评价、提高钻井井眼轨迹调控精度、提高储层改造强度等技术措施,配合市场化自主经营,形成了成熟的管理和技术体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单井投入下降53.4%,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提升50% 左右,实现45美元/bbl下算盈,推动了吉木萨尔页岩油效益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齐荣, 何发岐, 王付斌, 贾会冲, 王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探1井上古生界勘探突破及意义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3): 68-78.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3.006
    摘要482)   HTML    PDF (2718KB)(909)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区块构造特征相对复杂,2020年中国石化在该区块部署的风险探井长探1井在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试获工业气流,标志着盆地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取得新层系突破,随后又有多口井在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多层试获工业气流或钻遇良好显示,表明盆地南部物源体系中构造复杂带与盆地内部陇东地区不同,上古生界呈现出多层含气。为查明盆地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完善和丰富盆地南部上古生界物源体系成藏认识,通过岩性录井及地层测试、色谱—质谱分析、测井解释、地震解释及属性分析、区域地质类比等技术手段,系统开展了盆地南部彬长区块构造演化及断裂活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特征、沉积相及储层分布、区域保存条件及天然气输导特征等成藏条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具备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天然气成藏表现为“多层叠置、断裂输导、下生上储、立体成藏”模式,优质储层分布及高角度断层输导两个关键因素共同决定了盆地南缘天然气富集;大型三角洲砂体厚度大、物性较好,高角度断层输导成藏的区域是下步有利的天然气勘探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学军, 周勇水, 彭君, 李进, 李红磊, 王亚明, 周凯, 陈帆
    川东北普光地区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气重大突破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5): 52-61.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5.005
    摘要473)   HTML    PDF (12762KB)(353)    收藏
    普光地区首口页岩气专探井普陆页1井在中侏罗统千佛崖组试获日产10.4×10 4m 3的工业气流,取得了川东北千佛崖组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泥页岩含气量、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储层特征等分析测试,分析了普陆页1井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普陆页1井千一段3号小层连续发育半深湖相纹层状长英质黏土岩,解析气含量平均为0.58m 3/t,总含气量平均为1.58m 3/t,TOC平均为1.13%,有机质类型为Ⅱ 1—Ⅱ 2型, R o平均为2.03%,孔隙度平均为3.8%,是页岩气的“甜点”层段;(2)半深湖—深湖相优质泥页岩是页岩气富集的基础;(3)高成熟—过成熟演化作用使得烃源岩供烃强度大,原油裂解成气可流动性好,形成有机质孔增加泥页岩储集空间和甲烷吸附能力,是普陆页1 井千佛崖组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条件;(4)高角度裂缝、顺层微裂缝和页理缝密集发育,提高了泥页岩的储集空间和渗流能力,是普陆页1 井千佛崖组页岩气高产的重要条件。上述结果丰富了川东北侏罗系高成熟—过成熟泥页岩的油气藏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和富集高产规律等认识,对该区页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