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王广昀, 王凤兰, 赵波, 孙国昕, 蒙启安, 王永卓, 梁江平, 方艳君
    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形势与发展战略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1): 55-73.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1.005
    摘要1165)   HTML    PDF (2044KB)(1278)    收藏
    目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简称大庆油田公司)面临“后备资源接替不足、开发难度日益增大”等难题。 通过回顾大庆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开发历程,总结了各领域勘探开发成果与技术系列,阐述了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攻关方 向,提出了大庆油田公司发展战略构想。分析认为:大庆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完善了陆相生油理论、源控论,发展了陆 相坳陷湖盆、复杂断陷、火山岩、致密油气等勘探理论,形成了配套的勘探开发特色技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 不断拓展与延伸,结合大庆长垣油田的特高含水期开发和长垣外围油田的难采油气储量动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开发 难题,大庆油田公司明确了在完善已有勘探开发技术基础上,加快页岩油、碳酸盐岩勘探开发配套技术攻关及大幅度 提高采收率、难采储量有效动用配套技术攻关等,以期实现后备资源有效接替和提高油气产量目标。同时,通过分析 面对矛盾和挑战,以及自身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大庆油田公司提出了“本土油气业务持续有效发展、海外油气业务规 模跨越发展、新兴接替业务稳步有序发展和服务业务优化升级发展”的发展战略。基于大庆油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编制了“十四五”油气勘探开发规划方案,为大庆油田公司转型升级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汪海阁, 黄洪春, 纪国栋, 陈畅畅, 吕泽昊, 陈伟峰, 毕文欣, 刘力
    中国石油深井、超深井和水平井钻完井技术进展与挑战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3): 1-11.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3.001
    摘要610)   HTML    PDF (2566KB)(1712)    收藏
    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十三五”以来,工程技术围绕“五油三气”六大盆地勘探开发重点和高温高压、窄密度窗口等钻井提速难点,通过持续攻关,取得了一大批技术成果。深井、超深井、非常规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非常用井身结构优化、安全高效优快钻井、抗高温钻井液、精细控压钻完井、膨胀管等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成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超深井的钻探作业。研制了大功率顶驱、一体化地质导向系统、绿色经济储层改造等装备工具,研发了耐高温高性能井筒工作液、高效防漏堵漏材料等核心助剂,加快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低成本、规模效益开发。深井钻深能力突破9000m,水平井水平段长度突破5000m,一趟钻进尺最长3700m,部分指标比肩北美,助推了塔里木富满、四川双鱼石、大庆古龙等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与开发,为提高油气资源开发力度和效益提供有力的工程技术支撑。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推进,钻井面临的工程地质风险、新的挑战仍然不断出现,还需进一步开展地层压力精确预测、井身结构优化拓展、井眼轨迹控制、抗高温工作液体系、高效破岩与提速工具、地质工程一体化等攻关研究,以实现钻井关键技术与装备的不断迭代升级,支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付金华, 王龙, 陈修, 刘江艳, 惠潇, 程党性
    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前景展望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5): 1-14.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5.001
    摘要1019)   HTML    PDF (9994KB)(1313)    收藏
    页岩油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勘探领域,是重要的石油接替资源。经过长期的矿场实践,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和研究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长足进展:(1)夹层型页岩油在前期勘探突破、探明我国首个整装10亿吨级的庆城大油田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规模效益开发,建成了百万吨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2)纹层型页岩油勘探首次将细粒沉积复合体分为砂质纹层、凝灰质纹层、高TOC泥质纹层、中低TOC泥质纹层4种纹层类型,通过评价其发育规模、储集性能、含油性、可动性和原油性质等,明确砂质纹层与中低TOC泥质纹层组合是纹层型页岩油最优甜点段;针对甜点段,应用 MN交会法等测井评价新方法实现了复杂岩性的精细解释,通过定向射孔和穿层立体压裂技术实现了水平段井筒周围三维甜点立体沟通,形成了纹层型页岩油甜点的有效识别、预测和改造技术,风险勘探获重大突破,首次提交预测储量2.05×10 8t。(3)页理型页岩油可分为两类,中高成熟度页岩可采用水平井攻关,较高的TOC(4%~14%)和高 S 1含量是控制甜点目标的关键参数;中低成熟度有机质页岩是开展原位转化攻关的最有利对象。鄂尔多斯盆地长7陆相页岩油领域的战略性突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仍面临不小挑战。夹层型页岩油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整体形势较好,但在甜点预测、储层提产提效和提高采收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攻关;与夹层型页岩油相比,纹层型页岩油具有完全不同的沉积背景、岩性组合、储集空间和工程品质,面临的难题更多,效益动用的难度更大,要以储量品质和可动用性为重点,持续深化成藏富集规律研究,强化配套技术体系攻关;页理型页岩油目前勘探和认识程度均比较低,需要稳步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和先导性攻关试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鹭光, 何海清, 范土芝, 刘合年, 杨涛, 万仑坤, 黄福喜, 李志
    中国石油油气勘探进展与上游业务发展战略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 (1): 1-10.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1.001
    摘要2365)   HTML    PDF (3849KB)(3561)    收藏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立足国内、拓展海外,树立高效勘探理念,国内外油气勘探取得13项重大突破和战略新发现,形成10个超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在总结“十三五”以来国内外重要勘探进展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对中国石油矿权区油气资源状况、剩余油气资源发展潜力和上游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未来中国石油上游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坚持稳健发展方针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实施资源战略,国内油气并重、常非并举,立足七大盆地,加大勘探开发力度,2019—2025年年均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1×10 8t油当量以上,至2025年实现油气产量2.2×10 8t油当量;海外立足常规、油气并举,优化发展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合作区,扩大“一带一路”合作规模。提出打好国内勘探开发进攻战、做好海外优质高效发展大文章、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强高素质勘探开发人才队伍建设5条保障措施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刘小兵, 窦立荣
    国际大油公司深水油气勘探实践及启示——以圭亚那斯塔布鲁克区块为例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3): 78-89.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3.007
    摘要262)   HTML    PDF (3164KB)(971)    收藏
    近年来,国际大油公司持续在深水领域取得勘探突破。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领导的勘探联合体在圭亚那的斯塔布鲁克区块获得31个深水油气田发现,使圭亚那成为南美地区石油行业的重要国家之一,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海域的勘探热潮。圭亚那盆地横跨圭亚那和苏里南海域,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圭亚那盆地的油气勘探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1957—1982年超前布局圭亚那盆地苏里南海域1999—2015年再进圭亚那盆地并长期坚守圭亚那海域;2015年至今地质认识和地震技术助推获得一系列勘探发现。国际大油公司,尤其是埃克森美孚公司领导的勘探联合体在圭亚那的勘探实践表明,开展区域地质综合研究并结合新资料坚定勘探信心,通过引进合作伙伴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是风险勘探的典型做法,可为中国油公司实现从“走出去”迈向“走上去”开展海外油气勘探业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杜金虎, 胡素云, 庞正炼, 林森虎, 侯连华, 朱如凯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潜力及前景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 (5): 560-568.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5.003
    摘要1957)   HTML    PDF (2176KB)(2640)    收藏
    近年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国家能源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与此同时,北美“页岩革命”则 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此背景下,为拓宽中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寻找原油增储上产接替资源,对中国陆相页岩油的资 源类型、潜力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认为,中国陆相页岩油具有四方面地质特征,并可按成熟度划分为中 高成熟度和中低成熟度两大类型。两类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均较大,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地质资源量约200×108t,中 低成熟度页岩的原位转化远景技术可采石油资源量大。近年来,陆相页岩油勘探获得诸多进展,中高成熟页岩油方面, 源储一体型、源储分异型、纯页岩型3 种类型均有勘探发现;中低成熟度页岩油方面,正处于原位转化技术探索试验 阶段。针对陆相页岩油未来发展,系统梳理了四大风险点,并结合中国国情及地质实际提出相应对策。综合研究认为, 中国陆相页岩油有望实现工业化开发,并成为中国原油增储上产的重大接替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赵文智, 贾爱林, 位云生, 王军磊, 朱汉卿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发展展望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 (1): 31-44.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1.004
    摘要2005)   HTML    PDF (3882KB)(3094)    收藏
    中国页岩气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以及在川南地区页岩气商业化开发的成功,页岩气成为中国未来最可靠的能源接替类型。文章系统梳理了近10年来中国页岩气在勘探开发实践中的理论认识和开发技术进展,总结了中国页岩气商业开发的成功经验,明确了页岩气在中国未来天然气发展中的前景与地位。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未来天然气产量增长的现实领域;获得工业性页岩气资源的条件包括“两高”(含气量高、孔隙度高)、“两大”(高TOC集中段厚度大、分布面积大)、“两适中”(热演化程度适中、埋藏深度适中)和“两好”(保存条件好、可压裂性好);中国海相页岩气最具勘探开发潜力,是目前页岩气上产的主体,已形成适用于四川盆地及周缘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开发的六大主体技术系列(地质综合评价技术、开发优化技术、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工厂化作业技术、高效清洁开采技术)。中国页岩气商业开发的成功经验可总结为四点:①选准最佳水平井靶体层位;②配套优快钻进和高效体积改造技术;③促进地质工程一体化数据融合;④探索先进组织管理模式。对中国页岩气未来发展的三点建议:①加强非海相及深层海相页岩气低成本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攻关;②重视提高区块页岩气采收率问题,实现整体规模效益开发;③重视非资源因素对页岩气上产节奏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谢玉洪
    中国海油“十三五”油气勘探重大成果与“十四五”前景展望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1): 43-54.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1.004
    摘要1729)   HTML    PDF (2450KB)(1837)    收藏
    “十三五”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贯彻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立足国内、 发展海外,推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一体化,积极探索勘探新领域、新层系,保持良好的勘探成效和较低的作业 成本,探明地质储量及产量快速增长,开创了海洋油气勘探新局面。中国海油通过勘探理论及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及 发展了复杂的地层—岩性油气藏、高温高压油气藏、深层潜山油气藏、深水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攻关海上中深层地震 勘探、复杂地层高效钻井、海洋勘探装备等关键技术;在渤海湾盆地潜山、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 及惠州凹陷、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多个区域不同地质类型层段取得重大勘探突破, 海外勘探权益可采储量稳步增长, 初步形成了海外战略布局。“十四五”将加大风险勘探力度,持续攻关深层油气藏、深水油气藏、高温高压油气藏和 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不断拓展勘探领域和方向,海外勘探将继续坚持“经营勘探”,突出战略核心区,力争获 得更多更好的优质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席胜利, 刘新社, 任军峰, 刘刚, 张才利, 惠潇, 赵伟波, 王红伟, 井向辉, 董国栋, 魏嘉怡, 李涵
    鄂尔多斯盆地风险勘探领域油气成藏认识新进展与勘探潜力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3): 34-48.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3.004
    摘要224)   HTML    PDF (4728KB)(886)    收藏
    近年来,通过创新地质认识,突出风险勘探、强化规模勘探、精细效益勘探,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取得丰硕成果;2020—2022年,年产量均超过6000×10 4t油当量,其中风险勘探在“四新”领域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深化奥陶系盐下、二叠系太原组石灰岩、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等领域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创新形成“盐下源内白云岩丘滩体含气新系统”“太原组石灰岩‘三明治’成藏模式”“长7 3纹层型页岩油甜点标准和特有工艺改造技术”等成藏认识和技术成果,成为“十五五”及中长期油气勘探的接替领域。同时,突出“向源、向新、向深”的勘探理念,按重点攻关和区带准备两个层次,重新认识盆地低勘探程度区带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风险勘探领域的前景与方向。其中重点攻关方向为已经发现勘探苗头且资源潜力较大的领域,优选出奥陶系海相页岩气、延长组下组合、煤系致密气及元古宇长城系等主要方向;区带准备则针对具备基本油气成藏条件,但研究程度较低且勘探难度较大的领域,提出中央古隆起周缘寒武系、西缘复杂构造区及盆地东部盐下马家沟组马三段—马二段新层系等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目标。通过风险勘探领域的地质认识、成果总结和潜力分析,将实现盆地后备油气勘探区带的有序接替,以及起到对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战略需求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国欣, 雷征东, 董伟宏, 王红岩, 郑兴范, 谭健
    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开发进展、挑战与展望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1): 1-11.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1.001
    摘要1699)   HTML    PDF (1187KB)(2234)    收藏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已经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动用,但相比于其丰富的资源量,其产量仍具有极大的提升潜力。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十三五”勘探开发进展,展望“十四五”发展趋势,分析了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十三五”期间,以非常规油气为代表的低品位资源逐渐成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主体;(2)“十四五”期间,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比将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产能有望实现快速增长;(3) 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面临着技术、成本、管理及理念4个层面的挑战。针对上述挑战提出了六方面关键对策:(1) 正确看待非常规资源;(2) 推行“一全六化”工程管理理念与模式;(3) 完善管理规则与考核办法;(4)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5)有效推进市场化运作与社会化支持;(6)制定非常规资源合理开发政策。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将有望破解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难题,为践行“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贡献非常规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谨, 王超, 李剑, 马卫, 张海祖, 卢玉红, 李德江, 刘满仓
    库车坳陷北部迪北段致密油气来源与勘探方向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 (4): 485-49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4.009
    摘要873)   HTML    PDF (2869KB)(1394)    收藏
    致密油气为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迪北段重要勘探领域,但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了研究迪北段致密油气 来源,落实勘探潜力,在不同层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油气源对比指出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储层内 油气均以上三叠统烃源岩贡献为主。利用阿合组烃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和单井热史、埋藏史的分析,确定 阿合组油气具有3 期充注特征;结合迪北段油气成藏过程动态演化分析,认为迪北段油气具有早油晚气的特点,进而 建立早期和晚期油气成藏模式,明确烃源岩有效排气强度和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共同控制致密气藏的分布,并预测 阿合组致密气藏勘探有利区位于迪北边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阳, 薛兆杰, 程喆, 蒋海军, 王濡岳
    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发展方向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 (1): 45-5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1.005
    摘要2662)   HTML    PDF (3984KB)(2580)    收藏
    向地球深部进军、拓展深层油气资源,对于筑牢中国能源安全的资源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也是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现实领域。在系统总结全球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和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深层油气发展潜力、重点研究领域与科技攻关方向。中国深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程度低,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发育的多套油气成藏组合、东部断陷盆地深洼区岩性与前中—新生界古潜山油气藏、深层页岩气等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是未来重点研究领域。科技攻关方面需加强深层油气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深部流体流动机理研究,开展基于地球物理的深部目标识别与预测、复杂地层条件优快钻井和复杂储层改造等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大力推动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理论与技术、企业与部门间的协同攻关,加强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管理和运行,为深层油气高效勘探与有效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玉江, 刘国强, 钟吉彬, 王娟, 张文静
    基于大数据的测井智能解释系统开发与应用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2): 113-126.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2.012
    摘要1261)   HTML    PDF (3206KB)(1826)    收藏
    人工智能技术在测井解释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但单方法应用研究多,系统集成应用少。当今云计算、大 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应用,再次推动了测井解释智能化发展。以多学科数据融合的数据湖为基础,在专业软件 的基础上进行智能解释模块开发,将测井智能解释引入到传统的解释流程中,辅助测井分析人员快速挖掘隐藏的高价 值信息。利用大数据治理工具将数据湖连接到智能模型,实现大数据与智能算法融合。通过系统开发实现基于大数据 的智能解释模型和传统专业软件的集成,搭建基于地质图件导航的测井智能解释环境,形成地质、油藏背景下的智能 化测井解释工作模式,增强测井评价复杂储层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邹才能,陶士振,白 斌,杨 智,朱如凯,侯连华,袁选俊,张国生,吴松涛,庞正炼,王 岚
    论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区别和联系
      
    摘要3353)   HTML    PDF (4414KB)(3087)    收藏
    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在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地质研究、勘探方法、“甜点区”评价、技术攻关、开发方式与开采 模式等8 个方面有本质区别。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地质学的理论基础,分别是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和浮力圈闭成藏 理论。非常规油气有两个关键标志:一是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圈闭界限不明显,二是无自然工业稳定产量,达西渗 流不明显;两个关键参数为:一是孔隙度小于10%,二是孔喉直径小于1μm 或空气渗透率小于1mD。而常规油气, 在上述标志和参数方面表现明显不同,孔隙度多介于10%~30%,渗透率多大于1mD。非常规油气评价重点是烃源岩 特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及匹配关系,常规油气评价重点是生、储、盖、圈、 运、保“六要素”及最佳匹配关系。非常规油气富集“甜点区”有8 项评价标准,其中3 项关键指标是TOC 大于2%、 孔隙度较高(致密油气>10%,页岩油气>3%)和微裂缝发育;常规油气核心评价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重点评价 优质烃源灶、有利储集体、圈闭规模及有效的输导体系等。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非 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相同点是,在同一含油气系统中,两者具有相同的烃源系统、相同的初次运移动力、相似的油 气组成等。基于成因和分布上的本质联系,常规—非常规油气表现为“有序聚集”,成因上关联、空间上共生,形成 一套统一的油气聚集体系。遵循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规律,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将两类油气资源整体考虑、 协同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赵文智, 朱如凯, 张婧雅, 杨静儒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4): 1-13.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4.001
    摘要403)   HTML    PDF (17454KB)(786)    收藏
    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分类现状的综合分析和中美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储产量现状、水平井产量特征的对比,分析了中美页岩油地质条件、资源质量、可开采性、经济性及规模性差异,提出用“地名+页岩油”或“地名+地层单位+页岩油”定义我国陆相页岩油区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两个层次划分,首先根据砂地比(源储比)或沉积相带划分为致密油型页岩油、过渡型页岩油、纯正型页岩油,然后针对纯正型页岩油,根据热成熟度或油品性质,划分中高熟、中低熟类型,或者轻质油区、稀油区、重油区、稠油区等。针对中高熟陆相页岩油,在2025年以前,应集中攻关中高熟高压区页岩油富集区/段评价,做好试采工作,攻关最佳开采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单井初始产量和累计采出量,预计全国页岩油年产量达到(600~1000)×10 4t;2025—2035年,进一步升级和优化技术,降低成本,全国页岩油年产量力争达到(1200~1500)×10 4t,成为我国原油年产2×10 8t的重要补充。针对中低熟页岩油,现阶段做好鄂尔多斯盆地长7 3亚段部署页岩油原位转化先导试验,力争2030年前后实现关键装备与核心技术国产化,进入规模商业开发阶段,年产原油能达到千万吨级规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何海清, 范土芝, 郭绪杰, 杨涛, 郑民, 黄福喜, 高阳
    中国石油“十三五”油气勘探重大成果与“十四五”发展战略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1): 17-30.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1.002
    摘要2135)   HTML    PDF (2586KB)(2540)    收藏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工作在地质理论和技术创新、 油气勘探突破发现和增储等方面取得众多成果。文章在梳理总结“十三五”期间油气勘探成果、理论技术进展的基础 上,提出了“十四五”油气勘探发展思路与战略。“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坚持创新和资源战略,突出高效勘探, 加大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加强重点盆地、重点领域集中勘探,强化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和领域目标研究;创新和完 善了凹陷区砾岩成藏、浅水三角洲大面积岩性成藏、深层海相碳酸盐岩“三古”控藏、走滑断裂“断溶体”控藏、前 陆冲断带深层成藏、页岩油“四要素”成藏富集、页岩气“三控”成藏富集、深层火山岩“三元”控藏等地质理论与 认识;攻关形成了“双高”和“双复杂”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深层—超深层钻完井、深层测试、长水平井压裂技 术等为代表的勘探(评价)技术。在四川、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等大盆地岩性—地层、海相碳 酸盐岩、前陆冲断带、页岩油气、成熟探区、火山岩领域取得了34 项重大勘探成果,油气储量实现历史性长期高位 增长,为石油产量稳中上升、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奠定了资源基础。“十四五”期间,中国石油将科学谋划油气勘探 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推动六大盆地和五大领域常规油气持续规模增储及非常规资源快速发展,加快落实油气规模 增储大场面,积极准备战略接替区和重大接替领域,夯实高质量发展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雷群, 翁定为, 才博, 何春明, 石阳, 马泽元
    中国石油勘探压裂技术进展、关键问题及对策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5): 15-2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5.002
    摘要493)   HTML    PDF (2809KB)(746)    收藏
    为贯彻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政策并加快国内油气生产,面对日益复杂的勘探对象,创新储层改造技术是发现资源和增加储量的必经之路。通过回顾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储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针对目前中国石油所面临的勘探对象特点,厘清了技术难题,系统总结了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缝控压裂优化设计最大限度释放储量、压裂装备作业能力不断提升、井下工具更加成熟、压裂液降低成本与提高个性化、支撑剂向低成本小粒径的趋势明显,明确了储层改造技术对勘探发现的重要支撑作用。全面梳理储层改造技术在压裂核心要素、工艺技术对策、现场实施质量、压裂方案迭代升级4个方面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具体而言,针对4个方面提出了以下对策措施:(1)推实基础研究创新工程,为压裂技术进步提供理论支撑;(2)推动五大要素提质工程,支撑储层改造技术高质量发展;(3)推进技术方案精准工程,为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指引;(4)推升技术管理提效工程,打造工程管理高效实施新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剑, 佘源琦, 高阳, 杨桂茹, 李明鹏, 杨慎
    中国陆上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及潜力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 (4): 403-41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4.001
    摘要1471)   HTML    PDF (3014KB)(1749)    收藏
    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陆上深层—超深层领域天然气勘探潜力和有利勘探目标区带分布,以及深层—超深 层天然气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勘探理论需求,对中国陆上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资源概况与勘探进展进行梳理分 析,对中国陆上深层—超深层领域的地质特征、成藏关键要素、天然气资源潜力等进行分类评价。分析认为,中西部 叠合盆地山前带发育的库车、川西、准南等十大前陆冲断带及斜坡区是前陆冲断带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华北、扬子、 塔里木三大克拉通背景上发育的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古隆起及斜坡区、克拉通内裂陷及台缘带礁滩 等是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断陷深层古隆起及斜坡区、基岩潜山是 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深层—超深层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深层—超深层火山岩等是重要探索领域。研究认为中国深层— 超深层天然气仍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针对性基础攻关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孙焕泉, 周德华, 蔡勋育, 王烽, 冯动军, 卢婷
    中国石化页岩气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 (2): 14-26.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2.002
    摘要1947)   HTML    PDF (4842KB)(2591)    收藏
    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丰富,但与北美相比具有地质年代老、埋深大、热演化程度高、构造和地表条件复 杂的特点,很难实现商业开发。自2006 年以来,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经历了调研及选区评价、勘探突破和勘探 开发快速发展三个阶段。2012 年,海相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高效建成中国首个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 并实现威荣深层页岩气商业开发及其他勘探领域的不断拓展,页岩气探明储量、产量快速规模增长。经过十余年的科 技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发,中国石化创新引领了页岩气藏精细描述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发展了立体开发调整技术,形 成了山地条件下优快钻井与长水平井分段压裂及气田绿色开发配套技术。中国石化未来将持续加强地质评价与探索, 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强技术装备升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助推油气行 业降本增效,加强项目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提升页岩气开发效益,从而实现中国石化页岩气探明储量、产量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栓文
    胜利油田低渗致密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探索与实践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1): 14-25.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1.002
    摘要507)   HTML    PDF (6099KB)(968)    收藏
    胜利油田低渗致密油藏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以砂砾岩、浊积岩和滩坝砂油藏为主,油藏特征复杂,工程提速提效难度大,急需建立地质工程一体化规模效益建产模式。胜利油田通过工作理念、运行机制和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聚焦各专业的技术瓶颈及交叉融合点,开展地震—地质—油藏—工程一体化的多专业协同攻关,夯实地质综合研究基础,强化多专业的融合,打造一体化协同决策支持平台,通过钻前预测、钻中监测、钻后评价,形成贯穿方案优化设计及实施全过程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观念、责任、流程、运行、技术和平台6 个方面的一体化整合,达到提高精度、提高时效、提高产能、降低桶油成本的目的。胜利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实现了不同油藏类型未动储量的有效动用。高精度一体化油藏模型的动态更新和多专业协同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是地质工程一体化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吴裕根, 门相勇, 娄钰
    我国“十四五”煤层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与前景展望
    中国石油勘探    2024, 29 (1): 1-13.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4.01.001
    摘要388)   HTML    PDF (3647KB)(679)    收藏
    煤层气开发有助于推动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煤层气开发已基本实现产业化,但受理论技术等因素制约,发展规模与丰富的资源条件不匹配。“十四五”以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5个方面的新进展:一是我国开始进入深层煤层气规模开发新阶段,煤层气产量增速明显加快;二是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三是老气田低效区、薄煤层等难采资源增产改造效果显著;四是与“十三五”期间相比,攻关领域由中—浅层煤层气为主转为以深层煤层气为主,以水平井大规模分段压裂技术为代表的煤层气理论技术在地质认识、钻完井、压裂、排采四大关键环节均取得重大创新,产气效果明显提升;五是煤层气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初步研判,我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埋深大于1500m的煤层气资源量约是1500m以浅的资源量2倍以上;我国已探明煤层气储量以中—浅层为主,但采出程度仅为7%,剩余资源规模可观,而老气田还发育丰富的薄煤层气,已证实是现实接替资源。因此,深层煤层气的重大突破和老气田增产改造的成功成为引领我国煤层气产业加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发展前景良好。在综合多家机构和专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我国煤层气产量2025年有望达到100×10 8m 3,2035年达到300×10 8m 3。但我国煤层气快速发展面临着深煤层、薄煤层等新领域煤层气地质理论认识有待深入系统研究,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仍处于攻关阶段,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完善等挑战。因此,建议加强新领域煤层气风险勘探和选区评价、加强高效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攻关以及加强煤层气产业政策支持和发展引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伍劲, 刘占国, 朱超, 宫清顺, 夏志远, 宋光永, 王波
    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地区中—下侏罗统深层砂岩储层特征及其物性主控因素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 (6): 58-6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6.006
    摘要620)   HTML    PDF (2957KB)(638)    收藏
    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地区中—下侏罗统深层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 特征及其成因不明确的特点,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 射线衍射、CT 扫描等多种分析手段,并 结合区域地层埋藏史、古地温史、R o 演变史、沉积相等相关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中—下侏罗统储层成岩作用演化 阶段及其物性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中—下侏罗统储层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塑性岩屑含量及中等结构成熟度的 特征。②储层现今主体埋深为4000~5000m,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和裂缝为主,平均孔隙度为7.21%,平均渗透 率为9.15mD,总体为低孔低渗储层,部分储层由于发育构造裂缝而渗透率较高。③储层成岩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新近纪之前,成岩作用为初期沉积埋藏压实减孔和长期浅埋藏期腐殖酸溶蚀增孔;第二阶段发生在新 近纪之后,发生的成岩作用为储层快速深埋侧向挤压压实减孔和大量伊利石生成胶结减孔,并伴随发育大量裂缝改善 储层渗透率。④优质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沉积水动力条件、后期成岩作用和构造裂缝发育。富含石英等刚性颗粒的粗 砂级辫状河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岩有较强的抗压实能力,是优质储层形成的沉积基础。裂缝的发育大大改善了研究 区储层的渗透率,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杨阳, 郑兴范, 肖毓祥, 雷征东, 邢厚松, 熊铁, 刘明杨, 刘书剑, 侯鸣秋, 张亚丽
    中国石油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勘探开发进展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3): 23-33.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3.003
    摘要381)   HTML    PDF (2513KB)(656)    收藏
    页岩油是保障国家长期稳产和上产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石油在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等盆地均已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发现不同岩相组合类型的页岩油。为确保我国原油2×10 8t稳产、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2021年中国石油加大页岩油勘探开发力度,取得了4项进展:(1)规模开发陇东页岩油,建成陇东页岩油百万吨整装示范区;(2)推进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与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吉木萨尔页岩油产能跃上百万吨、古龙页岩油开启纯页岩型页岩油新篇章;(3)持续加大新区勘探力度,多个盆地勘探取得历史性突破;(4)理论、技术和管理持续创新,提质增效见到明显效果。总体来看,不同类型的页岩油还处于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但距离实现规模效益开发目标还有差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国欣, 朱如凯
    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发展现状、挑战与关注问题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 (2): 1-13.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2.001
    摘要2862)   HTML    PDF (1911KB)(2718)    收藏
    进入21 世纪,全球非常规油气发现进入活跃期,致密油/ 页岩油产量快速增长,页岩气产量持续增长, 致密气、煤层气产量稳定,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突破。近年来,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显著进展,页岩气、 致密油、致密气产量快速增长,页岩油勘探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 石油)矿权区内致密油、页岩油资源丰富,近期在11 个区块相继获得勘探发现和突破,初步建成了多个规模产能区; 在鄂尔多斯盆地开展了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现场先导试验,陆相页岩油革命正在积极组织推进。鉴于我国当前 油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需求旺盛的实际情况和陆相沉积复杂的地质条件,非常规油气的规模效益开发仍面临地质 评价、“甜点”预测、钻完井与采油气工艺技术、经济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挑战。为实现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 资源效益勘探开发,需重点关注和处理好全生命周期管理、一体化运作、大数据应用、合理的配产政策、技术与成本、 市场化等关键问题,以期推动非常规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付金华, 范立勇, 刘新社, 胡新友, 李继宏, 季海锟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新进展、前景展望和对策措施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 (4): 418-430.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4.002
    摘要1415)   HTML    PDF (3519KB)(1612)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一直是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油气田。随着勘探程度提高, 勘探对象转向致密、深层及盆地周边等成藏条件复杂区,寻找新的整装规模储量难度不断增大。通过系统总结近年来 长庆油田公司在致密砂岩气和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等领域取得新认识和新进展,分析了盆地不同类型气藏的主要地质 特征和控制因素,结合油气资源分布状况和新发现气藏基本特征,科学地提出了油田公司“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并 指出了碳酸盐岩天然气、致密砂岩气以及除致密砂岩气以外的非常规天然气未来的勘探接替领域。同时针对勘探开发 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系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对策。通过强化地质研究、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加大 技术攻关、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进程,以实现天然气的规模有效勘探开发,为其他类似盆地勘探和 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秀
    SPE关于储量级别的划分与确定
    中国石油勘探    2010, 15 (4): 52-56,9,10.  
    摘要512)   HTML    PDF (2239KB)(4274)    收藏
    随着中国公司在国外石油市场业务的拓展,有关油气勘探的某些技术规范需要与国际接轨。其中,储量技术规范显现得更加紧迫与必要。近年来,中国公司要求对涉外油田(藏)必须使用SPE标准开展储量估算,因此,认识与推广SPE标准储量规范是当前油气勘探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SPE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详细阐述了SPE储量规范条件下有关石油储量概念,划分标准及其应用,并结合实例对SPE储量规范应用条件进行了论述,明确了SPE储量规范对于不同条件下油藏储量级别划分及其原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滕学清, 陈勉, 杨沛, 李宁, 周波
    库车前陆盆地超深井全井筒提速技术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 (1): 76-88.  
    摘要984)   HTML    PDF (2522KB)(1429)    收藏
    库车前陆盆地90% 油气资源集中在深层和超深层,但该区块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埋藏深(5000~8000m)、温度高(100~178℃)、压力大(100~140MPa)。上部地层为高陡构造,普遍发育巨厚砾石层,防斜打快矛盾突出;中下部大段复合盐膏层、高压盐水层(2.4~2.6g/cm 3)和低压漏失层并存,压力系统多变,作业风险高;储层裂缝发育,构造应力大,水敏性强,研磨性高,带来了卡钻和机械钻速低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针对上部高陡构造的防斜打快问题,塔里木油田公司引进并改进、完善垂直钻井系统,同时建立钻头优选原则,配套形成高陡构造防斜打快技术;针对复合膏盐岩地层问题,通过引进—改进—配套国外油基钻井液技术,形成以油基钻井液为核心的超深复合盐层安全钻井技术; 针对储层提速难题,通过引进国外提速工具形成了储层提速技术。在以上关键技术的组合下,最终形成库车前陆盆地超深井全井筒提速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谢建勇, 崔新疆, 李文波, 朱靖生, 伍晓虎, 褚艳杰, 陈依伟, 汤涛, 朱思静, 吴承美, 张金风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效益开发探索与实践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1): 99-110.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1.009
    摘要484)   HTML    PDF (2967KB)(1500)    收藏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藏是典型的陆上页岩油非常规油藏,储层岩性复杂、横向埋深差异大、纵向夹层多、非均质性强,油层薄,原油黏度高,开发难度大。经过勘探发现、先导性试验、动用突破、规模建产4个阶段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产能建设达产率不高,单井投入产出矛盾逐步凸显,开发效益成为制约吉木萨尔页岩油开发的主要问题。2021年以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从管理与技术两方面着手,进行了效益开发探索。针对优质甜点分布、优质储层钻遇率、储层改造强度等单井产量的主控因素,采用储层精细再认识、核磁共振测井可动性评价、提高钻井井眼轨迹调控精度、提高储层改造强度等技术措施,配合市场化自主经营,形成了成熟的管理和技术体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单井投入下降53.4%,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提升50% 左右,实现45美元/bbl下算盈,推动了吉木萨尔页岩油效益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张以明, 张锐锋, 王少春, 刘喜恒, 李拥军, 刘静, 王会来, 汪剑, 吴晨林, 淡伟宁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油气勘探重要发现的实践与认识
    中国石油勘探    2018, 23 (5): 1-11.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5.001
    摘要1972)   HTML    PDF (3361KB)(1563)    收藏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是中—新生代走滑拉分盆地,早期钻井主要集中在斜坡带,仅见到油气显示,未取得油气实质性发现。近期利用重力、磁法、电法、地震、钻井和地质等新老资料,开展盆地性质、构造特征、资源潜力及储盖组合等研究,认为该坳陷具走滑拉分的性质,呈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特征,存在下白垩统和渐新统2套主要烃源岩及3套生储盖油气组合。深化圈—源关系及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吉兰泰潜山紧邻北部深洼槽生烃区,狼山山前断裂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侧向供油条件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优选吉兰泰潜山及其围斜的断裂构造带,部署JHZK2井、JHZK7井、吉华2x井3口井,均获得了工业油流,实现了临河坳陷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展示了该区广阔的勘探前景。临河坳陷的快速勘探发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视指导和长庆油田分公司的大力支持是基础,创新地质认识、科学部署与决策是前提,转换思维、选准突破口是关键,经济适用技术的选用是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杜金虎, 何海清, 杨 涛, 李建忠, 黄福喜, 郭彬程, 闫伟鹏
    中国致密油勘探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石油勘探   
    叶德燎
    东南亚石油资源与勘探潜力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10 (1): 55-60,64,3.  
    摘要229)   HTML    PDF (1319KB)(1210)    收藏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该区大约有100多个沉积盆地,目前已发现含油气的盆地有47个。东南亚地区最终石油资源量为233.7×108t,最终天然气资源量为26.5×1012m3,分别占世界的7.5%和8.1%。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文莱等国,是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国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邢雅文, 张以明, 降栓奇, 董雄英, 王元杰, 王宏霞, 许永忠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油气藏特征及分布规律
    中国石油勘探    2020, 25 (6): 68-78.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6.007
    摘要688)   HTML    PDF (3607KB)(559)    收藏
    二连盆地历经30 余年的油气勘探,新凹陷和油气储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扩大勘探,近年 来将新区凹陷的搜索扩大到盆地南缘的温都尔庙隆起,发现乌兰花凹陷具备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通过对该凹陷石油 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研究,明确凹陷具有双断结构样式、湖盆成湖期早、火山活动频繁、晚期构造强烈等特征, 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形成了碎屑岩、安山岩、花岗岩潜山等多种类型储层的油藏。指出“环洼构造是油气聚集区,古 生界和白垩系多层系含油,优质储层控制油气富集”的油气成藏和分布规律,建立了乌兰花凹陷“多层系、多领域” 复式油气成藏模式,有效指导了该凹陷的油气勘探。通过近几年钻探,发现了一个5000 万吨级以上的油气储量接替区, 成为二连盆地新区勘探的又一成功典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清华, 杨海军, 蔡振忠, 李勇, 杨宪彰, 陈才, 陈常超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罗探1井奥陶系断控岩溶新类型油气藏勘探突破及意义
    中国石油勘探    2024, 29 (2): 1-15.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4.02.001
    摘要322)      PDF (15061KB)(573)    收藏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罗探1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获得勘探新突破,是麦盖提斜坡奥陶系断控岩溶新类型油气藏的首次勘探突破,标志着斜坡区发现一个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结合区域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开展罗探1等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麦盖提斜坡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成藏条件进行再认识。麦盖提斜坡奥陶系碳酸盐岩断控岩溶储层的形成主要与走滑断裂活动相关,是麦盖提斜坡三类主要成储模式之一;麦盖提斜坡目前已发现油气均来自于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基底古构造控制了下寒武统的沉积和烃源岩的分布;斜坡区存在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和喜山期三期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烃源岩、古构造演化及通源断裂控制油气复式聚集成藏,断裂活动期次、断穿层系决定了油气富集层系与油气藏性质。麦盖提斜坡奥陶系走滑断裂十分发育,延伸距离累计可达1000km以上,控制了断控岩溶储层和油气藏的分布,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资源规模大、可部署性强,展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是塔西南地区规模油气勘探发现和战略接替的重要现实领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蔚远江, 杨涛, 郭彬程, 许小溪, 詹路锋, 杨超
    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潜力、勘探领域分析与有利区带优选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 (1): 46-59.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1.006
    摘要910)   HTML    PDF (3046KB)(689)    收藏
    "十二五"以来前陆冲断带勘探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推动了前陆盆地大油气区勘探进程,进一步夯实了西气东输的资源基础。近期勘探进展趋于缓慢,既显示出较大增储潜力,也面临较大挑战共存的局面,未来总体勘探前景仍然较大。通过文献调研、勘探和研究进展跟踪,基于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和近期勘探认识,剖析了塔里木库车、柴西南、川西北、准南缘、塔西南前陆冲断带等近期勘探重点领域和潜力区带的成藏地质条件。结合烃源岩、储层、盖层、成藏要素匹配、圈闭、保存六大成藏条件分析,从勘探层系、有利面积、资源储量规模、构造+圈闭类型与目标储备、有利因素、地质风险六方面开展区带综合评价和有利勘探区带优选,按3个层次优选出前陆冲断带勘探增储的7个现实区带、6个接替区带、9个准备区带,预计未来5年可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6500×10 8m 3、石油地质储量3.5×10 8t。分析了前陆冲断带地质研究上存在的复杂构造三维精细模型构建、有利相带和优质储层预测、油气成藏差异性与要素匹配性、构造圈闭有效性评价四大关键地质问题,勘探技术上面临的复杂构造精准成像、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安全高效钻井四大配套技术挑战。以库车前陆北部构造带、塔西南前陆冲断带、川西北前陆冲断带为例,针对前陆冲断带不同类型领域、重点区带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勘探研究对策和部署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窦立荣, 袁圣强, 刘小兵
    中国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进展和发展对策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2): 1-10.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2.001
    摘要662)   HTML    PDF (4941KB)(1331)    收藏
    1993年,中国油公司开启了“走出去”的步伐,29年来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遍布全球,涉及陆上、深水、常规和非常规等领域,成为国际油气行业重要力量。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可分为探索发展、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和优化调整4个阶段,在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2020年三大油公司年度海外权益油气产量合计达1.67×108t油当量。在“双碳”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双目标下,在海外获取更多油气资源仍然是重要任务,但面临地缘政治、勘探区块萎缩、剩余储量不足、年产能自然递减快、资产优化难度大等一系列挑战。在对标国际石油公司后,提出快速建成规模产区、加大新项目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取力度、稳妥评价和慎入非常规项目、加大处置边际资产等对策,推进海外油气勘探业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支东明, 李建忠, 杨帆, 康积伦, 张伟, 马强, 陶林本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全油气系统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实践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 (4): 14-23.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3.04.002
    摘要177)   HTML    PDF (3773KB)(578)    收藏
    为了深入剖析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对烃源岩、沉积物源体系、构造演化和源储时空匹配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具备形成全油气系统的地质条件。平面上由凹陷中部向边缘依次发育页岩油、致密油、常规砂砾岩油藏3个带,纵向上围绕二叠系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自下而上发育致密油、页岩油、常规砂砾岩油藏,油气整体呈现“全油气系统”成藏特点。以该认识为指导,3种类型油藏勘探均取得突破,基本形成满凹含油、多层多类型油藏叠合有序共生态势。立足大平台、多套层系立体开发模式,最大限度实现效益动用的思路和技术在实践中逐渐成熟。解剖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全油气系统地质特征、成藏模式和勘探开发实践,对丰富全油气系统勘探理论,指导相似富油凹陷的勘探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陈宗清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天然气勘探
    中国石油勘探    2007, 12 (5): 1-11,78.  
    摘要484)   HTML    PDF (2769KB)(2050)    收藏
    四川盆地的茅口组具有阳新统和志留系两套较好的生油层,是盆地的主要产气层之一。储集空间为孔、洞、缝,特别是东吴运动后产生的表生期古岩溶形成的溶蚀洞穴,在茅口组既多且大,在泸州古隆起区已于99口井中钻遇,钻遇率为9.94%,加上井中重复钻遇,钻遇率达11.35%。放空厚度一般在0.1~1.0m之间,最厚可达3.95m,并不受构造和地域限制,即使是向斜也有放空,勘探领域远较构造圈闭宽广。经开发证实,古岩溶气藏累计采气较好,连通裂缝气藏一般皆好,古岩溶形成的缝洞网络与连通裂缝形成的网络相互交织则最好,应加强地震反射资料的研究,以寻找这种网络系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周立宏, 韩国猛, 董晓伟, 陈长伟, 纪建峥, 马建英, 周连敏, 饶敏, 张睿
    歧口凹陷埕海高斜坡低饱和度油藏形成机制与开发实践——以刘官庄油田馆陶组三段为例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1): 74-85.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1.01.006
    摘要517)   HTML    PDF (3263KB)(582)    收藏
    位于歧口凹陷南缘埕海高斜坡的刘官庄油田,低饱和度油藏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具有原油密度高、黏度 大及含油饱和度低的特点,热采和化学降黏效果不理想,难以开发动用。通过详细分析低饱和度油藏的形成机制,明 确油气远源运移、储层非均质性强、构造幅度宽缓是刘官庄油田馆陶组三段低饱和度油藏形成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刘 官庄油田低饱和度油藏富集特征,指出埕海高斜坡发育的馆陶组不整合面与其上底砾岩层配置,既是油气输导的主要 通道,也是低饱和度含油“箱体”的载体;在刘官庄油田形成以低饱和度油藏为主,常规构造、岩性油气藏为辅,沟 槽内“立体含油,整体连片”的油气富集模式。探索“水平井+CO2 吞吐”开发实践,累计实施水平井10 口,单井 平均产量由2t 左右,最高上升到50t,采收率提高7.9%,大幅度改善了刘官庄油田低饱和度油藏的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飞, 张慕真, 雷占祥, 曾保全, 汪斌, 李祖欣, 屈泰来
    能源转型背景下国家石油公司动态与启示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 (6): 80-87.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2.06.009
    摘要338)   HTML    PDF (1955KB)(694)    收藏
    2021年,国家石油公司产量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近50%,然而,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家石油公司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的巨大压力。为适应不断变化的能源市场,文章关注分析能源转型背景下国家石油公司的最新动态,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油气供应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分析认为,中国石油公司应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融合,并逐步向替代能源过渡,实现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发展。一是紧随脱碳减排潮流,严格遵守碳减排要求;二是优化资产组合,分散关键风险;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链体系;四是开拓创新,新能源领域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宋涛, 黄福喜, 汪少勇, 杨帆, 吕维宁, 刘策, 贾鹏, 范晶晶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侏罗系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 (3): 341-350.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9.03.007
    摘要988)   HTML    PDF (4007KB)(1353)    收藏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侏罗系多口井新获突破,基于已钻探井,利用钻井地质、岩心、实验分析及地震资料,系统研究玛湖凹陷侏罗系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条件,并结合成藏主控因素预测成藏有利区,指出了玛湖凹陷侏罗系下步勘探方向与部署建议。研究认为玛湖凹陷侏罗系油气藏发育原生与次生两种油气藏,以次生断块、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油藏埋藏浅、厚度适中,物性中等;凹陷内断裂控运移、鼻凸控聚集,物源充足、储层发育,侏罗系成藏有利。综合评价认为玛湖凹陷侏罗系油气藏有利区主要分布在环凹陷斜坡发育的鼻状凸起区,与该凹陷二叠系、三叠系主力产层有利区重叠,建议将侏罗系作为浅层高效领域进行兼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